青岛十大民歌童谣(青岛不完全歌谣选集)(1)

「青岛不完全歌谣选集」

在青岛市区以及周边等地,民间流传着很多歌谣,脍炙人口,丰富了青岛语言。

本文搜集了一些青岛地区乡土儿歌。下面,为各位简介几首。

青岛十大民歌童谣(青岛不完全歌谣选集)(2)

1

瞭儿,瞭儿,你别愁,

进了青岛住洋楼。

汽炉子,烧猪肉,

锅里蒸着白馒头。

此民谣指旧时乡下穷苦,别说住洋楼,能吃上顿白面馒头也是一种奢望。

“瞭儿”一词,多方查找,都不得其含义。

若有老乡知道,请下方留言。

4

小蒲团儿,门口儿坐,

瞅着门外大雨落。

波螺儿波螺儿你别(bài)破,

我叫你好哥哥(guǒ)。

儿童观察下雨的情景,注音是方言读音。

“波螺儿”是下雨时地面上泛起的水泡儿。

拼音处,为青岛方言发音。

5

二月二,炒豆粒。

豆粒香,买生姜。

生姜辣,买木耙。

木耙没有钩,买小牛。

小牛没有角,买大马。

大马驮着我,咯哒咯哒上南山。

这首儿歌主要流传在莱西南部,教小孩子生活常识的。

安阳,我还以为南山市场来。(市北区台东)

6

蹦蹦蹦,上南岭。

开白花,结黑种。

推白面,馎黑饼。

这是流传在即墨农村的一首儿歌,教儿童认识荞麦的一些特点。

“馎”是青岛地区方言,“烙”的意思。

青岛十大民歌童谣(青岛不完全歌谣选集)(3)

7

东西大街南北走,乱哄哄的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砖头咬了狗的手。

大年五更发河水,冲的满街胡秫头。

鲤鱼直往炕上蹿,河里公鸡伸出头。

外面石磨推驴子,姐姐房中头梳手。

俺家妈妈做媳妇,我还给她提灯笼。

这首儿歌家喻户晓,是大人哄孩子时吟唱的。这种形式的儿歌,叫“古怪歌”或“颠倒歌”。

儿歌中讲的事很古怪,当时只觉得滑稽可笑,也就记住了。

8

日本鬼儿,喝凉水儿;

坐火车,压断腿儿;

坐轮船,沉了底儿;

去扫荡,挨枪子儿。

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岛地区曾经流传过一些抗日乡土儿歌。

这首儿歌流传区域较广,反映出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三字一句,易诵易记。

青岛地区的抗日影视剧作品还是少见,歌谣看历史。

9

小黄狗,你看家,

我到南山去埋瓜。

我的瓜儿黑又大,

鬼子碰上就开花。

这首儿歌主要流传在莱西一带。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艰苦的战斗生活。

青岛的小兵张嘎、潘冬子、王二小、雨来、乐乐、胖墩、英子……

青岛十大民歌童谣(青岛不完全歌谣选集)(4)

10

来到小泥洼,先学日本话:

吃饭叫米西,骂人叫八嘎。

小泥洼,是解放前青岛市团岛地区的一个地名。当时由日本人统治。

日本对青岛人民的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

11

娘啊娘啊真狠心,把俺嫁到午山村。

挑担水,胀断筋,石头瓦碴垫脚心。

这首儿歌以妇女怨恨的口气,反映了当年崂山地区午山村险恶的地理环境和贫困不堪的生活。

青大、青科大、青岛二中的妹子们娇羞一笑。

青岛十大民歌童谣(青岛不完全歌谣选集)(5)

- END -

歌谣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有时候一首土得掉渣的儿歌,会点燃人们遥远而深情的回忆。许多童年时代唱过的耳熟能详的儿歌,让人终生难忘。

在如今普通话普及,各省市、地方方言缺乏保护的当今社会,保护方言刻不容缓吧。

青岛的歌谣是定格历史、反映时代的“老照片”,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嗯,所以,青岛的新土著们,年轻人有时候学几句青岛话挺好的。

青岛十大民歌童谣(青岛不完全歌谣选集)(6)

© 本文版权归「青岛每日通」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