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在地下,为何还要在地上堆一个坟包,专家:都怪孔子

众所周知,追溯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对于礼仪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在人死之后,更加注重其礼节,正所谓“死者为大”,也就体现在这里,每当亲人离世,家属都会为他们举办隆重的葬礼,并请来负责白事的人打理尸体,以此告慰死者,让他们走的安详一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葬的时候,棺材在地底下,却还要在地上堆积一个坟包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专家表示,这还要从孔子说起

孔子墓碑损坏的原因 为何还要在地上堆一个坟包(1)

值得一说的是,土葬起源在原始社会,早在半坡文明发展的时候,就流行这样的丧葬形式,而且从古至今都讲究入土为安的道理,在《周礼》中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这就所谓的“落叶归根”,不过此前的土葬传统极为简单,不立坟头,没有任何祭祀礼节,促使当时的孔子都没有找到自己父亲坟墓

孔子墓碑损坏的原因 为何还要在地上堆一个坟包(2)

根据《礼记》中记载,“古也,墓而不坟。凡墓而无坟,不封不树者,谓之墓”,意思就是说,古时候坟墓,没有坟头显然是不知道这是谁的墓陵,可以说并非墓地,据说,中国古代第一个学派儒家思想的创始者孔子,就曾有一段找寻父母墓陵的故事:

孔子墓碑损坏的原因 为何还要在地上堆一个坟包(3)

孔子三岁时候,父亲便去世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孔子慢慢长大之后,想要祭奠自己的父亲,于是想来到父亲坟前祭拜,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并且因为自然因素的变化,导致他的父亲坟墓无法辨别,找了许久才得以认清自己父亲的坟墓,后来,因为吸取此前教训,为了方便好找,于是孔子便在自己父亲的坟墓上加高了坟头,并且在周边种了几颗松树,由此提醒路人,这是家人的墓地,对于孔子这样的做法,也招致不少百姓效仿

孔子墓碑损坏的原因 为何还要在地上堆一个坟包(4)

而且到了进阶社会之后,统治阶级以及礼教思想浓厚,完整的礼仪系统不断完善,丧葬方式日益繁杂,并且受到迷信思想熏陶,不仅是中国原始社会,甚至在全球都形成了一种完善的丧葬形式,要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意思就是说丧葬礼仪必须隆重,棺椁必须厚重,而且坟头也要巨大,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逝世的人走的体面,当然了,专家也表示,除此以外,也是受到孔子的做法影响

孔子墓碑损坏的原因 为何还要在地上堆一个坟包(5)

当然了,在我国多数民族当中,尤其是汉族最为重视土葬,一方面是根据自然环境有关,从古至今,我国土地资源辽阔的,并且人们深受“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熏陶,追溯历史来说,黄土作为显贵之色,古代帝王将相的身份正好符合,而且土葬是长久保存逝者生前权利和地位,也只有土葬才能够彰显其威严,随着礼仪制度不断完善,对于丧葬形式也深受重视,规模也越来越大

孔子墓碑损坏的原因 为何还要在地上堆一个坟包(6)

不过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传统的土葬方式占用了很多土地资源,现如今火葬显然成为了主流方式,毕竟火葬之后,采用的安葬占地面积较小,从而避免土地浪费,对于土葬和火葬,你们更加支持哪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