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格鲜明 生活气息浓郁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瑶族舞曲》审美浅析

向阳光

《瑶族舞曲》是我国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之一,是一首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作品。它原系刘铁山1951年创作的一首民歌,名为《瑶族长鼓舞歌》,1952年初在北京上演(罗忠镕编四部合唱)。同年,茅沅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为西洋管弦乐《瑶族舞曲》,1953年在京首演。尔后,该作曾在许多国家上演,受到广泛欢迎。20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指挥家彭修文见这首乐曲很适合民乐演奏,就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使之在艺术风格及表现少数民族气质等方面更具特色。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1)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2)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3)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4)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5)

国乐泰斗彭修文

八小节徐缓的舞蹈性的引子,由中阮、低阮、大胡、低胡模拟长鼓的节奏轻轻拨奏,仿佛夜幕在瑶寨降临,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在鼓声中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

第一部分(A段)

在长鼓的节奏声中,音色明亮的高胡奏出悠静婉转的主题[1]:

主题a

63 36|2 .1|72 17|6.5 3|6.7 12|3.5 32|123 21|6. 0|

主题b

556 16|112 35|335 235|3-|63 63|62 62|123 21|6. 0|

由这两个方整的单乐段构成的主题,具有优美的抒情性质,宛如一位窈窕少女在林中空地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瑶胞们身着盛装,打着长鼓,自由自在聚集在皎洁的月光下,欢乐歌舞,汇合到领舞少女身边。主题第二次出现时,音乐气氛活跃起来,好似姑娘们一个个接踵而来,加入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6)

突然,三弦、中音笙、大阮、长膜笛奏出根据主题[1]衍变而成的粗犷热烈的主题[2]:

主题c

632321|61 63|63 2321|61 63|661 221|25 3|232 121|6. 0|

主题d

2. 1|2. 1|6. 1|6. 1|2. 1|2. 1|6. 1|6. 0|

主题c

63 2321|61 63|63 2321|61 63|661 221|25 3|232 121|6. 0|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7)

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冲入林中空地,闯进姑娘们的舞蹈行列欢跳起来,抒发了兴奋的感情。音乐活泼风趣,很有戏剧性。这个主题第二次出现时,由弹、拉两组高音乐器奏出,与笙的单个音色形成对比,加强了色彩的浓度,乐曲更显得充满青春活力,旋转感渐趋强烈,情绪越来越炽热;主题第三次出现,旋律由高亢有力的唢呐群奏出,低音喉管在低八度上重复唢呐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与粗犷热烈的快板旋律,把音乐推向高潮。好似乡众欢呼,群山回响,鼓乐歌声惊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二部分(B段)

在一个经过句 232 121|6. 0|之后,乐曲转入第二部分,由d羽转为D宫,改用3/4拍子 3 3- | 1 1- | 1 3- | 33 1-|6 1 1|3 63 63|2. 121|6--||:1. 2 16|2. 3 2|1 16 13|2-3|611|355 53|2. 1 21|6 - 0:||1-0||:6 3.2 3|6 3.2 3|2.3 2.1 65|6--|2.3 21 65|3--|2.3 2 1 65|1--:||

这段旋律时而富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静中有动的背景,烘托着平稳质朴、柔而不媚的旋律,把人们带入诗一般的意境。犹如一对对青年男女在轻歌漫舞,步入林中,喁喁细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第三部分(A段)

是第一部A的再现,但变换了主奏乐器。幽婉的乐声再次响起,当快板主题出现时,人们又纷纷加入舞列,欢跳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愈来愈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吹管乐器与弹拉乐器对答呼应,打击乐器猛击不停,乐器在强烈的全奏推向高潮后结束。

瑶族舞曲大全(瑶族舞曲世界经典)(8)

《瑶族舞曲》是一首民族风格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具有我国特色且久演不衰的舞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