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陶婷婷

疾控快要退休老专家驰援(30年坚持做曲突徙薪)(1)

吴凡,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会长,曾亲历“非典”、禽流感、疫苗风波等事件。她从事公共卫生科学研究和疾病控制工作已近30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项10余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时刻研判疫情趋势,为政府精准施策建言献策;牵头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科技赋能抗疫,指导科学防控;参加WHO联合考察组,总结中国防控经验,与国际同行分享中国防控方案;及时解读疫情,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引导舆情,化解社会焦虑,讲解中国故事、大国担当;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构建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全链式”科技平台。

吴凡,人称“疾控女侠”。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一间会议室里,留着一头利落短发的她聊起抗击疫情、疾病控制、公共卫生来语速飞快、思路敏捷。话匣子一打开,就与记者们畅聊了将近2个小时。

疾控快要退休老专家驰援(30年坚持做曲突徙薪)(2)

她,第一时间投身科技抗疫

在不平凡的2020年,吴凡第一时间投身上海市和国家新冠疫情防控。她敏锐地意识到只有运用科技的力量才能最终战胜新冠病毒,才能使上海从容应对下一次的未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着眼于预防、应对未来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和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她创新思维,率先提出在战略层面进行“全链式”科技部署,建立长效机制;并启动实施生物安全重大科技计划,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行动,做好“平战结合”创新科技人才和技术的战略储备。她建议设立的重大突发传染病关键核心技术市级重大专项,已纳入市科委、市卫健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她,有科学研判的“最强大脑”

疫情期间,吴凡的“主战场”在研判疫情,为上海市及国家提供政策咨询,并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专家的声音。吴凡作为上海市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提出“及时发现病人、快速感染溯源、100%密接隔离管理”的关键措施,参加51次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研判专家会,密切跟踪研判疫情进展,在关键节点为上海市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防控建议。

作为中国大陆高校公共卫生领域的唯一代表,吴凡参加了中国-WHO新冠肺炎疫情联合专家考察组工作。今年2月,通过考察北京、四川和广东三省市疫情防控情况,对比世界各国的实际,吴凡建议其他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疫情流行情况等参考我国相应的省市抗疫实践经验。“我们要把中国所做的工作,以及为什么这样做,通过科学和专业的解释获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同。”2月24日,中国-WHO联合专家考察组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在新冠肺炎防控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全球防控积累了科学认知,提供了专业证据,总结了成功经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受命出任上海专家组成员,牵头上海市新冠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研究的应急科研项目,吴凡自称这次是“二线队员”。“大家都很忙,所以根据市领导的指令,需要有人在如此‘光速’的节奏里,不断静下来回顾事态发展,分析、预判下一步走势。”吴凡说,她就是这次专家组里“几颗静下来的脑袋”之一。

在吴凡看来,上海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及管理运作机制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多年来常抓不懈的“平战结合”(和平时期—应急时期)防控重大传染病模式进入了真正的实战。新冠疫情的确诊病例增速趋于放缓,这是专家“大脑”与政府行动“合拍”的结果。

她,是防疫新闻发布会的“常客”

许多人对疫情期间时常出现在荧幕上解读疫情的吴凡印象深刻。面对流言,她铿锵回击;面对恐慌,她淡定释疑。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吴凡出席12次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作为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会长,代表闻玉梅、宁光院士等12位医学专家在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宣读《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专家共识》,并通过各类媒体围绕市民关心的问题介绍上海的防控措施,答疑解惑50余次,科普金句更是频出:在疫情防控“这个关键时刻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三个千万”给大家敲了警钟;“战疫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极大地鼓励了每个市民参与防控;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她基于科学证据提出“口罩 社交距离”作为一对灵活措施指导公众日常防护深受好评。吴凡坚定而掷地有声的解答,给了大家无穷的力量,给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作为我国第一档直播的医学科普广播节目兼职主持人,吴凡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从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主持了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健康乐园》,不仅传播了健康知识,更是练就了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的技能。

面对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黄浦江抗生素污染超标、疫苗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如其来的健康热点问题,吴凡总是在第一时间站在最前沿,面对媒体释疑解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和防控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科学防控。

受市卫生健康委委托,她带领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策划编写的2019年《上海市民居家健康知识读本》被市科委评为2020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作为上海市政府健康大礼包向全市800多万户家庭免费发放;2020年的《上海市民居家健康知识读本》再次由她牵头组织编写。“健康科普是每个人抵御疾病的无形防护服”,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吴凡道出了健康科普的重要意义。

她,愿做“曲突徙薪”的疾控人

吴凡曾在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整整10年。如果说,每个人职业生涯中有几段高光时刻,迎战上海H7N9禽流感疫情,算是吴凡的高光时刻之一。2013年那场上海禽流感阻击战,是吴凡在“疫”线打过的一场硬仗之一。

当时,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发现家禽是感染源,禽类交易是传播途径,并首先发现病毒“有限人传人”证据;同时深入调查本地林鸟感染情况,追溯禽流感H7N9来源。在人感染禽流感H7N9疫情的极早期,她快速启动应急调查程序,派出流调人员开展缜密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最终发现多个病例都与活禽市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将病例的暴露场所和感染来源锁定为活禽零售市场。据此,她在全国首次明确指出活禽市场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点,提出暂停活禽交易和运输的循证建议,为上海市政府及时采取关闭活禽市场的防控策略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为迅速扑灭疫情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一次,世卫组织带着全球专家组来到上海,最后给出了6个字的评价总结——“灵敏、专业、高效”。

对于此次上海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交出的优秀成绩单,吴凡认为,成功背后是上海多年来扎实构建的防控体系。“我们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住网底,基层网络搭建得牢固有序,由此形成联防联控的体系。”在吴凡看来,上海目前的疾控体系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领先的。

身为“疾控女侠”,吴凡表示,从事公共卫生事业追求的是“天下无事”,而这“无事”的背后凝练着公卫人的未雨绸缪。“所有今日的冷静应对,都来自于昨日的星夜兼程。”吴凡说,居安要思危,有备才能无“患”。

《汉书》中有句名言说,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意思是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然后建议主人把直的烟囱改弯(曲突),搬离易燃柴草(徙薪)。而主人不理会,果然,之后就因风倒灌而失火。事后,主人大摆酒席将救火者奉为座上宾,却忘了最初那个建议曲突徙薪的人。吴凡引用这句名言后表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要以无我的境界去奉献,她愿做那个“曲突徙薪”的疾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