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中国自动化设备A股上市企业陆续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根据75家以自动化设备为主业的上市企业中报等公开资料,gongkong®对2022年上半年各上市企业的经营表现和战略动态进行盘点分析。

2022年上半年中国自动化设备行业披露财报的75家A股上市企业(文末附详表),主要分布在12个省级地区,其中广东23家、江苏16家、浙江11家、上海8家、湖北6家,其他地区的企业数均在5家以下。从所在的板块来看,创业板23家、深市主板13家、沪市主板13家、北交所4家。

半数企业营收同比负增长

整体来看,75家自动化设备A股上市企业2022年上半年总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67.05亿元,总计营收714.69亿元。其中有16家企业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汇川技术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均排在首位,分别为103.97亿元和19.75亿元。在75家企业中,13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负,40家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速为负。其中,哈工智能亏损最严重,净利润为-2.76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为-394.15%。

2022上半年自动化设备营收TOP50上市企业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1)

(点击查看大图)

在统计的2022上半年中国自动化设备A股上市营收TOP50企业中,38家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防疫成本上升和国际局势、汇率变化的影响等因素,上半年的反复疫情是导致大多数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营收TOP50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与营业成本同比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2)

(点击查看大图)

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同比上升

在统计的2022上半年中国自动化设备A股上市营收TOP50企业中,30家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同比上升,50家企业总应收账款为439.4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平均值为15.96%。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意味着形成坏账的风险加剧。

在风险提示方面,企业提到较多的是:(1)经济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自动化设备下游行业众多,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和国际环境会影响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业绩;(2)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风险。疫情反复波动、持续多点爆发,导致部分区域受到管控,企业面临物流中断、运输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生产中断等经营风险;(3)部分器件供货紧张及大宗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采购风险与成本上涨的风险。芯片等关键物料的供需出现失衡导致采购成本上升,铜、稀土、硅钢、铝等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产品成本上涨;(4)贸易摩擦、局部冲突等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贸易摩擦和局部冲突给产业、经济运营均带来较大不确定性,若事态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都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5)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随着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发展,技术成熟度的增强,竞争者增加、竞争者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加剧会导致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降低的风险。

营收TOP50企业营业总收入、成本及应收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3)

(点击查看大图)

营收TOP50企业应收账款占比及比重增减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4)

(点击查看大图)

细分赛道各具不同特征

从工业自动化角度看,受今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及疫情反复的影响,工业自动化企业营收增长率普遍不高,但基本都是盈利的。根据各家企业2022年中报,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在持续增加,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根据gongkong®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自动化市场本土品牌份额达到46%,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增幅为过去10年历史最高。同时,锂电、光伏、智慧农业等新兴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国内品牌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加速扩大。

从工业机器人角度看,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确定性和下游众多制造企业受到疫情较大冲击,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2万台,同比下降11%,其中4、5月份产量的同比下滑最为严重,6月份开始回暖。受此影响,2022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营收及毛利率普遍下滑,新松机器人的毛利率为10.6%,同比下滑了2.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毛利率为13%,同比下滑近7个百分点;哈工智能营收下降超三成,亏损额同比扩大近3倍,毛利率同比下滑近2个百分点;新时达由盈转亏,从去年上半年盈利8856万至今年同期亏损2559万元,同比下降129%,毛利率下跌3.4个百分点;埃夫特净利润下滑24.6%,机器人业务毛利率下降1.6个百分点。

营收TOP50企业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5)

(点击查看大图)

营收前1/5企业年中报简述

1.汇川技术

通用自动化业务变频器、伺服系统、PLC 等产品仍有较大成长空间;电梯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追求稳健增长;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业务将迎来高速发展,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支撑;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及机器换人的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业务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2.大族激光

受新冠疫情及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游设备投资需求受到较大抑制,国内相关企业的设备投资明显放缓。通用元件及行业普及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驱动因素;行业专机产品根据行业及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受下游客户所处行业影响较大。

3.华工科技

智能装备在汽车热成型行业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品牌前列,精密系统事业群产品进入半导体领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数据中心业务,数通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幅显著;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行业迎来强增长周期,带动传感器业务销售同比增幅51%。

4.中控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市场持续增长,相关产品有望进一步普及并逐步开始向高端、大型、联合控制和注重后续维护的方向发展;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实现软件国产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诉求;仪器仪表行业集中度较低,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正迎来契机。

5.创世纪

国内机床行业的发展与其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紧密相关,短期来看国内机床行业整体保持稳定运行,中长期来看市场需求达千亿级,存量更新和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市场对产品在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持续提高。

6.拓斯达

受到注塑领域行业景气度下行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下降;:2021年下半年以来注塑机需求明显放缓,目前仍处于较低迷状态;数控机床业务需求来源于多个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及军工、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通用零件、工程机械、医疗等,订单需求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7.华昌达

主营业务增长较大主要由于国内业务快速复苏及国外业务增长,致使完成验收项目同比增加;受通货膨胀、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综合毛利率虽同比有所下降,但得益于公司运营能力的提升以及 降低了相关费用致使报告期内公司净利率有所提升。

8.英威腾

受行业前景景气度较高的影响,公司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及光储业务都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与光储业务高速增长,工业自动化与数据中心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9.埃斯顿

受到上海疫情管控影响,叠加上游通胀、出口新增订单减少等因素,通用自动化的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受此影响相比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已经看到行业边际改善的迹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机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保持了增长。

10.新时达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低于预期。上游缺芯导致传统汽车、工程机械、3C市场低迷导致需求减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动化市场的增长;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成为重要趋势。

11.锐科激光

中国的激光产业在全球激光设备市场所占比重持续攀升,随着国内光纤激光器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产光纤激光器功率和性能逐年提高,预计2022年整个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将会增长到134亿元,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将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达到232亿美元。

12.捷昌驱动

线性驱动行业是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发展行业,在国外市场应用较为广泛,在国内尚处于市场开拓期,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为线性驱动系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产品的需求尚有巨大开拓空间。未来,技术创新将成为线性驱动行业企业竞争焦点,产品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展。

13.博众精工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三大因素影响下,我国工业自动化将持续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将会显著推动自动化设备市场容量的提升。

14.科瑞技术

在移动终端领域,公司持续布局并积累 AR/VR 相关检测及装备设备品类的技术储备及能力;在新能源领域,推出迭代的高速切叠一体机、装配整线和一体式化成分容设备等产品;在精密零部件与模具领域,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实现了收入增长。

15.海目星

激光技术作为高端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新能源汽车、 消费电子、光伏、显示面板等下游应用的旺盛,在精细化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将逐步替代传统工业制造业技术的存量市场。公司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钣金加工三大领域,同时,在光伏、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已形成较强的优势。

表1:50家自动化设备A股上市企业营收及利润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6)

表2:50家自动化设备A股上市企业成本及应收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7)

高科技公司的业绩(75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年中报一览)(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