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洪氏环企鹅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习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浅谈洪氏环企鹅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习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浅谈洪氏环企鹅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习惯(浅谈洪氏环企鹅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习惯)

浅谈洪氏环企鹅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习惯

浅谈洪氏环企鹅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习惯

陈 晋

企 鹅 是 对 楔 翼 总 目(Impennes)企 鹅 目(Sphenisciformes)企 鹅 科(Spheniscidae)鸟 类的统称;全球共 6 属 17 种,主要分布于南极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属于海洋性鸟类,没有飞翔能力但极善于潜水和游泳。洪氏环企鹅(Spheniscus humboldti)亦称洪堡企鹅,属于中型企鹅,主要分布于秘鲁一带的南美洲西海岸,成鸟体长 65~70 cm,头部呈黑色,胸部和脸上具有带状斑纹,有一条白色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有的背部带有白色斑点。因其叫声喧闹似驴叫,常被误认为是斑嘴环企鹅。洪氏环企鹅因食性和生态习性十分特殊,饲养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动物园引入洪氏环企鹅饲养,更无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详细报道。本文对太原动物园饲养的洪氏环企鹅在逐渐适应环境过程中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观察、整理及分析,并对洪氏环企鹅的饲养管理方法和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洪氏环企鹅的饲养提供参考。

1 饲养管理

1.1 饲养环境

太原动物园洪氏环企鹅为室内饲养,馆舍展区坐北朝南,东、西、南三面设玻璃幕墙,光线充足,展区总面积约 150 m 2 ,高约 4 m,由水池与活动地面组成。其中水池约 80 m 3 ,水深 2.1 m;活动地面约 60 m 2 ,地面均覆盖有瓷砖以减少造成企鹅蹄皮炎或者肿蹄的问题。由于洪氏环企鹅生性胆小,对颜色也很敏感,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变馆舍内的颜色和布置。

1.2 饲养技术

1.2.1 日常管理 每天上午饲养员进入笼舍之前,先巡视和观察企鹅的情况,包括行为、精神状态和粪便有无异常情况,再进行清扫企鹅笼舍及换水等工作。14:00 进一步观察洪氏环企鹅的运动和粪便情况,并进行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1.2.2 温湿度控制 馆舍内设置了空调、换气扇、除湿机等通风设备以及地暖等保温措施,室内温度控制在 18~26℃,湿度 35%~55%。

1.2.3 消毒处理 除日常清扫工作外,每日对企鹅的生活场地和水池进行消毒。企鹅水池用民用自来水进行供水,不换水时,使用配比浓度为0.015%~0.05% 的癸甲溴铵溶液(对多数细菌、真菌和藻类有杀灭作用)对企鹅所处的干燥场地进行消毒,并反复用拖布将残留液体拖出,以免消毒液流入水池;第二日水池换水时,使用配比浓度为 1∶24的“方金 1210”消毒液(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致病性酵母菌)对整个水池进行消毒。

1.3 饲养方式

1.3.1 饲料种类 目前园内对洪氏环企鹅提供的饲料主要是冷冻多春鱼,选用体长为 10~12 cm、鱼体表面新鲜、鱼鳃颜色健康的多春鱼。同时,每周二和周五固定添加大蒜油软胶囊、多维元素片、维生素 B 1 等多种营养物质,避免食物营养单一,以增强企鹅的抵抗力。

1.3.2 饲料处理 饲喂企鹅前,需要将冷冻多春鱼用配比浓度为 0.1% 的聚维酮碘溶液的自来水进行解冻并浸泡 20~30 min,挑出鱼体破损、断裂以及新鲜度差的劣质鱼,剩下的新鲜鱼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后饲喂。

1.3.3 饲量及饲喂方式 每日分 2 次进行饲喂,09:30~10:00,15:30~16:00 各 投 喂 1 次, 每 次13~16 条鱼。每只洪氏环企鹅的日饲喂量可达0.52~0.70 kg。企鹅在换毛的时候会出现少食或者不食的现象,此时不应勉强饲喂。饲喂时由饲养员分散,并用手逐只投喂,以确保每只个体都达到饲喂量。同时,预留一小部分,投入到水池中,鼓励水中进食,使企鹅达到一定的活动量。

2 日常行为观察

2.1 投食行为

由于馆舍条件所限,给企鹅饲喂多春鱼时,主要是由饲养员逐只进行投喂。起初企鹅的争抢行为非常激烈,甚至会发生互啄现象。需要饲养员加以正确引导,并且保持耐心,之后这种互相抢食的现象会缓解,互啄的次数明显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企鹅会对饲养员产生信任,并有一定的耐心等待。

2.2 游泳行为

洪氏环企鹅食毕后会下水游泳嬉戏,它们的游泳方式包括漂浮、侧向游泳、潜泳以及小幅度跃出水面 。一般 10~20 min 企鹅就会上岸,梳理羽毛,抖动尾部。企鹅的游泳行为并无特殊规律,有时也会因为受到惊吓而跳入水池避险。

2.3 换羽行为

2.3.1 换羽时间 洪氏环企鹅每年 7~8 月进行换羽。馆舍内的 7 只企鹅经过 30~45 d 全部换完羽毛。换羽的过程会先脱落内部的细软绒毛,再脱落最外面的硬羽。换羽顺序是由腹部至背部,最后到头部,同时逐渐长出新的羽毛。企鹅在换羽前后基本不下水,如若受到惊吓,便会跳入水中,但最多 1 min 便会迅速游上岸。

2.3.2 换羽期间食量变化 换羽前,企鹅的食量会明显增加,较平时的食量多出 5~8 条多春鱼;过渡期间,企鹅的食量明显减少,有时食量仅为3~8 条 /d,有的企鹅在换羽开始之后甚至会出现绝食 2~4 d 行为,且精神紧张,不爱运动,远离其他企鹅,直至完全长出新的羽毛并适应后,采食量才会明显增加直至恢复正常 。

3 疾病预防

由于企鹅生活的环境离不开水,湿度相对较大,适宜真菌生长,企鹅对真菌高度易感,所以预防真菌性疾病尤为重要。

每周固定给企鹅添加 2 次大蒜油软胶囊和多维元素片,用于提高企鹅的免疫力;同时饲喂维生素 B 1 用于预防蹄皮炎;有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已成为治疗和预防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可每隔 30~45 d 给每只企鹅饲喂伊曲康唑胶囊,每日一粒,连续饲喂 7~15 d,用于预防曲霉病;夏天馆舍温度过高时加盖遮阳网,但企鹅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所以每隔 15 d 要给企鹅添加维生素 D和钙片,每只每日各添加一粒。

4 圈养洪氏环企鹅的保护工作

洪氏环企鹅是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际贸易保护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由于人类在它的主要栖息地开采鸟粪,破坏了野外洪氏环企鹅的筑巢基质,干扰和妨碍了它们的定居,且移除鸟粪也会降低企鹅的繁殖率,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由于圈养环境的限制以及对自然行为的理解局限,动物园往往无法维持它们的野生状态,所以需要考虑物种的自然栖息地、生态和行为,以确保它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与动物的接近程度、噪音水平以及企鹅对游客数量的敏感性等都是后续园内不断监测管理它们生物指标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结果表明,圈养的洪氏环企鹅利用嗅觉线索来识别和区分个体关系(亲属和非亲属) 。目前本园已经开展对相关圈养动物的正强化行为训练,这不仅是在食物和环境等层面的福利,也可以在精神层面形成改善。由于馆舍条件不完善,企鹅引进时已经1岁半,训练难度较大。目前已完成一些简单的饲喂和投食训练,如投食时能和谐取食,减少群体内的攻击行为;在和饲养员的互动中,饲养员可以进行抚摸,引导进入投食区域,减少了日常应激反应。

在今后的行为训练中,应做好相关记录,适时调整,以期达到在不强迫的条件下完成各项日常管理和疾病治疗,让洪氏环企鹅生活得更加舒适,尽量展示它们的自然行为。

5 总结

本文借鉴太原动物园前期饲养麦哲伦企鹅的相关经验,对目前圈养洪氏环企鹅饲养管理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动物保护工作者和其他动物园濒危物种的圈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