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载,“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五千多年前的舞步早已失传,空留下“云门”这一美丽的名字任人瞎想。而林怀民先生,用四十余年时间的百余部舞作,将“云门”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一点点勾勒出来:《薪传》、《九歌》、《流浪者之歌》、《竹梦》、《行草》、《风·影》、《屋漏痕》、《焚松》……

这次国家大剧院上演《水月》,其中一部,和一起跳舞蹈的姐妹提前四个多月买了票来看。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1)

开场,一个男舞者,上身赤裸、下身着白纱裤、赤脚,一束光,一段大提琴曲,随着舞步缓慢移动到舞台中央,没有大幅的跳跃、没有痛苦的纠缠、没有奋力的挣扎,演员下身的移动是非常缓慢的,甚至很多时候是停顿的、静止的。待男舞者移动到舞台的左前角,右后角又缓慢移出来一个女舞者,上身裹裸色吊带、下身着白纱裤、赤脚,与男舞者分居舞台相对的角落,时而相似、时而相斥的动作,具有极强的张力。我想,这该是阴阳吧。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继续响着,低沉的声音帮助观众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舞者身上,但是恰逢好处不时奏出的一两个重音又能敲在人心弦,不经意间加强了舞者的表现力。二者如此微妙的融合,让人丝毫感受不到耳朵听进来的西洋曲与眼睛捕捉到的东方文化意境之间的违和感。

双人舞者缓慢的移下去,再几个舞者移上来,伴随着简单的追光,或成三人、或成双人、或成多人。你甚至不能从舞者身上感受到表情,他们就如同最客观的存在一样,缓慢简单的出现、缓慢简单的退下,原来,世间的变换、轮回,本就如此。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2)

所有舞者均一样的赤裸上身、飘逸的白纱裤、赤脚,女士挽着最简单的发髻、男士短发,所有人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连舞台都不能再简:黑色的地板上画着几道云纹,黑色的背景偶尔滑下一道镜子,简单的一两束黄色追光。整场只有大提琴的声音,大多数时候还低沉的甚至让人察觉不到。林怀民舍弃掉了几乎所有的颜色、几乎所有的声音,营造出这样最简单的场景,却直击灵魂。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3)

现代舞、古典舞、太极、瑜伽、冥想、武术……《水月》舞者的动作不像大多数现代舞通过身体无限延展来表达感情,它向外、向上的延展都带着最大的克制,仿佛每个演员都时刻有着一股很强的内敛力,在此之下去生发各式动作,也就是演后交流中有个观众所说的“定力”。林先生自己解释,这种定力不是不延展,而是把延展的重点放在了向下,人通过重心的下沉、通过下肢的控制,形成最稳定的状态,虽然不是那么懂,但我想这应该是太极的精髓吧。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4)

到后半段,舞台上突然慢慢涌起了水,背景也悄悄的切换成了正面镜子,光达到了整场的最强。伴随着视觉强化的是听觉的安静,舞者动作激起的水花如此细小的声音都清晰可闻,甚至产生了冲击力。整个舞台镜光水影,美的让人不敢相信、屏住呼吸。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5)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6)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7)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8)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9)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10)

70多分钟的演出,没有中场休息一气呵成。直到结束,还让人沉浸在安静神圣的气氛中不能自拔。有人问林怀民想表达什么,他回答到我没想表达什么,大家从中看到了什么,就是你自己的表达。的确如此,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背景的人,看到的可能是不尽相同的东西:有个学生激动的问林先生说你前面那两个双人舞的灵感是不是来自于天龙八部!还有一个女孩说我觉得里面有个女舞者好像杨紫琼啊!而另一位女律师关注的是演员的定力平时是如何培养训练的,一位家长问这些舞者最初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11)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12)

艺术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艺术带动起的人的思绪,也无分好坏,能让不同背景不同感触的大多数观者都心怀感动,这应该是艺术家最大的自豪。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13)

镜中花水中月下一句话(镜花水月毕竟终成空)(14)

注:由于现场不能拍照,除谢幕外的剧照图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