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历史意义的古遗址(神州半岛踏头遗址沉睡了三千多年)(1)

踏头村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澳镇神州半岛西部,周围山清水秀,生机盎然。近期在省博物馆的主持下,踏头村出土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蔚蓝的天,青翠的山,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和宜人的温度,而出土的古遗迹证明,宜人的环境让数千年前的先民在此安居。

开三千年文明之光

陈文平是陵水的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对史前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平日里经常开着一辆摩托车寻觅古遗迹。2016年12月他发现了神州半岛踏头村一处工地,挖掘机挖出了大量的陶器碎片和少量的石器,他介绍道:“当时工地正在施工建设,在从地基挖土和地基断面上可以看到了很多的陶片和石器,陶片的纹饰和器型与之前陵水、三亚一带史前的遗址有明显的不同,是一处遗存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遗址。”

陈文平随即把他的发现上报至有关部门,海南省考古所和社科院考古所高度重视,并于第一时间进行踏勘,采集文物标本,查明遗址的分布范围,并与当地政府、市博物馆、所在开发商取得联系,提出对未破坏且有重要遗存的区域要进行原址保护。对已遭破环的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基本探明了遗址的层位关系。

2017年8月3日,踏头遗址在海南省博物馆的主持下开始第二次发掘。本次发掘特别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业沣博士现场指导,参加发掘的还有省内多位资深的考古专家、万宁市文化界人士以及当地的群众代表。

踏头遗址位于万宁市神州半岛上,是一座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沉睡了三千多年被考古人员发现,在海南实属罕见。踏头遗址已出土的文物有石锛、石斧、石刀、纺锤和许多精美的陶器艺术品等等。考古队员进一步勘探发现,踏头村周围的几个小山丘都有这样陶片和石器的遗存,由此推断踏头村周围的小山丘为三千年前的古遗址。这一发现把神州半岛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探寻文明的火种

王光春是神州半岛踏头村人,他说,小时候在村子里玩耍时,附近小山丘上的沙子滑落后经常能看到土地里露出许多陶片和瓷器,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后来专家学者来踏勘、采集标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家竟是数千年前先民的居住之地。踏头村周围有多处小山丘,植被茂密,村民们称为“禁山”,以前很少有人到山里采伐。

三千年前是什么人来到神州半岛居住?出土的陶片上刻有许多花纹,这些花纹有的似今天黎族服装上的纹饰。那他们又是怎么从神州半岛上消失的呢?当地的一个传说《仙家人喊船》令考古人员倍感兴趣。

据王光春介绍,传说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群人,他们主要以捉鱼拾贝为生。一次巨大的海潮把这里吞没,村里的人都被海水卷走,一个后生仔因为上山打猎躲过了这场劫难。后生仔下山后看见这场景惊呆了。他哭啊哭,哭昏了,醒来后,他隔着海向村子喊:“摇船过海啰。”可是除了涛声沒有任何人的回应声,绝望和无奈之下他扑向大海,结果也被海潮卷走。后生仔死后上了天变成了仙家人,后来仙家人常常回到人间,他就坐在村子对岸的一块石头上喊船。带有传说的这块石头就躺在踏头村对岸的海边,这是一块斜面石,石上面有一个屁股印,斜下面有两只清晰的足印。

踏头遗址由五个小山丘组成,形状像一条滚动的龙,每个小山丘都埋藏着密集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陶器主要有罐、钵、盘、杯等,石器有石锛、石斧、石刀等,考古人员通过试掘还发现有纺织工具——纺锤。这些精美的陶器不仅是艺术的体现,它还蕴藏着深层的含义,它是先民思想、信仰的表达。

在发掘现场,王光春发出这样的感慨:“炙炙烈日,我们在沙堆上俯头捡拾,陶片、石器,一块一块,很沉很沉,我们捡拾回来的是历史,穿越三千年时空与我们灵魂碰撞。”

面对大量的文化遗存,我们仿佛看见了三千年前的景象:苍穹之下,数千年前的人类文明在神州半岛这里一一绽放,炊烟袅袅、渔火点点;夜幕中,先民们在沙丘上点燃篝火,述说着古老的故事。在大祭之日,先民们用精美的陶器摆放着祭品,向天地神灵敬拜:愿来年风调雨顺,子民安康。

共同的精神家园

据初步了解,踏头遗址史前遗存最晚的遗存大约距今三千年(相当于中原商代)。从踏头遗址采集的实物标本现主要存放在万宁市博物馆、海南省考古所、社科院考古所。从2012年3月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海南岛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工作。2012年12月至今,先后发掘了陵水桥山、莲子湾以及三亚英墩三处遗址,并对万宁、陵水到三市(县)沿海地区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发现了陵水岗山、走风等30余处遗址。踏头遗址和陵水的桥山遗址、三亚的英墩遗址等作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列入了《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规划范围。近期新发现的踏头遗址受到了社科院考古所、省文物考古所等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多次到这里来采集标本。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刘业沣博士说,踏头古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对研究海南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出土文物所承载的文化性质,刘业沣说:“现在是对材料整理和研究阶段,是什么文化性质还需一段时间才有最后的结论。”

在许多内地人眼里,海南是“文化沙漠”,因为和内地省份相比海南展现出蕴含历史文化的东西太少。但海南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奴隶社会时期沿海曾有频繁的人类活动,留下大量史前的文化遗存,其文化程度令人震撼。踏头古遗址的发现告诉人们,海南不是“文化沙漠”,大量遗址的出现就是一把把揭开海南厚重历史的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