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16:45:31

2016-04-29 16:45:31

陈忠实是什么样的人(陈忠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1)

作者:黄微 Jamina

今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3岁。消息出来后,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缅怀他。陈忠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此我采访了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向荣教授,让我们共同追忆这位优秀的作家吧 ——

问:向教授您好!陈忠实先生在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是因为他的《白鹿原》吗?

答:是的。茅盾文学奖通常是颁给某个作家的一部长篇小说的。所以,陈忠实是以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奖的。

问:请问,您认为哪个年代的人比较喜欢读陈忠实先生的小说?

答:40后到70后的几代人,都可能成为《白鹿原》的理想读者。

问:90后 80后 好像都不看这书了。会与会成为遗憾?

答:80后90后的人,离书中讲述的那个年代太远,文化气场和时代品味都接不上。但无须担心,他们人到中年后,会喜欢的。

问:您觉得《白鹿原》好不好看?它哪里打动了您?

答:《白鹿原》读后让我获得了一种沉重而又舒服的历史感。直截了当地说,使我对大半个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革命史有了一种新的认知,而此种认识与读历史典籍不一样,它是在故事中获得的。

问:“白鹿原”是不是作者的理想家园?是不是他寻找的属于作者自己的家园?

答:“白鹿原“不是陈先生理想的家园,那是他想象和创造的一个家园。白鹿原自然属于陈先生,但陈先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白鹿原就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中国。这也是他在字里行间要传达的深远意味。

问: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同时也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请问,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答: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准备两年,写作四年,共六年,再上修改时间,前后近十年。是他呕心沥血,全力以处,以生命为代价写成的史诗性杰作。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经由对家族史的书写,实际上以隐喻方式完成了对中国现代史和革命史半个多世纪的反思和表达。陈忠实说这部书可以带进棺材作帎头。事实也是如此。当然,故事本身的错综复杂性,人性书写的丰富性也是小说吸引眼球的风景和看点。

问:我看有评论说《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您怎样认为?

答:我个人认为建国后的长篇小说,如果要评选出一个排名榜单,《白鹿原》应在第一或第二,其次才是莫言与余华的长篇。至于说不比诺贝尔获奖小说差,我认为两者没啥可比性,语境不一样,评价就有差异。动不动就拿中国小说比之诺奖小说,是弱智之举。

问:据说《白鹿原》其实是陈忠实的故乡在历史上最早的名字,陈忠实儿时不知道家乡还有这样一个名字,他是从县志上发现的。县志上记载,古时人民把白色的鹿当做神鹿,是吉祥之物,“鹿”和福禄寿的“禄”同音,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生存向往。是这样的吗?

答:关于“白鹿原”村名的考释,属于历史学和考据学领域,与小说文本并无重要关系。在小说中,“白鹿原”可以是陝西乃至中原大地的任一村落。所以我无法准确回答此问题。

问:《白鹿原》是不是政治色彩很浓的小说?为什么?

答:首先我们如何定义所谓“政治”,如果是通常理解的那种“政治”,就是“政治正确”的那种小政治,那它就没有政治色彩。但如果是广义的政治,即福柯所说的“微观政治”,它确有政治色彩,一部书写和反思中国革命史的小说,能绕开政治吗

问:看过一个对陈忠实先生的采访,他说“地主需要勤劳的互相信赖的长工,地主再愚蠢也不会让长工饿着肚子干活,为了省下一碗饭,让长工干不好活。”这个观点、这种诚实,很难得,对吗?

答:这是一个问题吗?只要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心存敬畏,只要我们认真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历史,对历史负责也对明天担当,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问:陈忠实先生在出名后给了自己三个约律,“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已以往作品的评论、一般不参加那些应酬性的集会和活动”,从这里,您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答:陈先生是一个绝顶明白人生意义和写作意义的非凡作家。他的一生实实在在的表明,他既没给自己的作品留下遗憾,也没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他说了也做到了。而当今一些作家既不敢说更不敢做。所以他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

问:陈忠实先生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中,我觉得他不仅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也是在寻找自己的人生。他的这一生是怎样的?

答:陈先生是把文学创作当作神圣的事业来敬畏和追求的作家。所谓“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强调的是文学书写的独创性和独特性。为了寻找独创性,作家全力以赴,九死不悔。今天,玩文学渐成时尚,无聊无趣无心的“三无”之作汗牛充栋,像陈先生那样为文学写作呕心沥血的作家,真的少之又少。这也是陈先生走后留给文坛的一大课题。

问:看报道,说陈忠实先生不写自传、不写自序。是不是《白鹿原》就成了绝响?

答:先生不写自传,是一种精神风范,一种只为创作,愿给后人评说的人文情怀。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仰。但凡高峰之作,终成绝响,是一种无言之大美,仰望就行。

【学者简介】

向荣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著有《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1900后的中国小说批评》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两项。获得过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文学奖等多项奖励。

【作者简介】

黄微Jamina 资深媒体人,曾任新华社四川分社《蜀报》“人物”版主编,后相继在著名的报社《成都商报》、《香港文汇报》任责任编辑,在《读者报》任副总编。(微信公众号“微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