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1)

孝是爱的根本
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孝是回报的爱,古人常以乌鸦反哺来教育子女莫忘亲恩,小鸟尚且如此,何况人?不要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生育之恩,即便是多年来的养育之情,也还之不完。

南怀瑾先生将父母比作两个照顾了你二十年的朋友,如今他们老了,动不了了,你回过来照顾他,便是孝。"悌"则是兄弟姐妹的友爱,延伸至朋友,直到社会的温情。孔子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在于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人是否友爱。"而好犯上者鲜矣",即指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仁爱之心,这种人是不会危害社会的。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2)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3)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4)

孝不仅仅是形式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南先生解释,孔子说他那个时代的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父母,便是孝了。然而"犬马皆能有养",即便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会喂饱它、养活它,因此仅仅是养活父母并不是孝。孝不仅仅在于形式,空巢老人缺的绝不仅仅是钱,他们更希望得到儿女的关心与牵挂。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5)

爱在态度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南先生曾多次提到过孔子所说的"色难",色,在这里指的是态度;色难,即态度很难。父母在做事的时候,后辈儿女接手代劳;有美食,拿给父母长辈吃。这样就是孝吗?其实,仅仅替父母长辈做事,将佳肴奉上,不一定就是做到孝了。态度决定一切。父亲下班回家,疲惫不堪,而父亲吩咐倒杯茶给他喝,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将茶杯在茶几上重重一搁,用生硬的语调说:"喝吧!"父母见儿女这样,将作何感想?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6)

原心不原迹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南怀瑾先生在解释子夏的"贤贤易色"时,再次提到儿女对父母的态度,认为儿女对父母的孝心只要发自内心尽心竭力即可,不必强求物质的富足。"事父母能竭其力"也是在讲孝道,其中"竭"字是关键。尽孝,只要"竭其力",力所不能及的,也无须强求,量力而行足矣。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7)

铭记父母的生日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南先生在解释《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句时说,对于父母的年龄,儿女不能不知道。父母又增了一岁,儿女应当既感到喜悦,又感到惧怕。当子女长大做了父母,通常将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一方面理解了自己父母的苦心,另一方面总想着向父母尽孝,却又总以为时间还多,一再将尽孝的时间推向明日。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8)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9)

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要铭记父母的生日,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为父母的年龄多了一岁,寿又添了一岁而高兴;与此同时,又为父母担心,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越近,儿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也越短。

南怀瑾讲孝道(孝不仅仅是形式)(10)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