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四肢都穿着黑色“丝袜”的赤狐,正面对着雪地思考人生,突然,不知道它是不是哪里想不开,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跳向了半空中,然后把前半身直楞楞地插进了雪地里。留下一个尾巴在空气中摇晃。好家伙,这是狐生失去了梦想赶着去来生的节奏吗?而且类似的情景在赤狐身上还不少,像这样,这样,还有这样。难道他们是想靠这种动作来萌死猎物以求填饱自己的肚子吗?

山狐捕食小山羊(为了找食物吃赤狐一招)(1)

其实,这个动作是赤狐在雪中捕食的基本操作,因为在动物稀少的雪地上很少有能供他们捕捉的动物,而且此时能出来活动的动物要么皮糙肉厚,要么比他们灵敏矫健,因此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藏在雪层下的那些小动物身上了。可赤狐是怎么通过那厚厚的雪层来收集雪层下面的信息呢?那就是通过它敏锐地听觉,去捕捉雪层下那些可怜鬼的声音,然后慢慢地移动到这些小动物们的上方,纵身一跃,把头插进雪地里去捕捉他们。就像这只藏在雪层下的老鼠,它在雪层下构筑了自己的小窝,尽量发出很小的声音防止吸引到天敌。但赤狐却异常耐心,一步一步地走在雪地上,同时用耳朵和鼻子去捕捉雪地下存在的信息,等它接近猎物的时候,突然一跃,将自己的前半身插入雪中,捕捉到老鼠。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定要跳起来捕捉呢,那不是很容易消耗珍贵的体力吗?其实这突然一跃的动作虽然看起来非常喜感并可爱。但却是赤狐,确保为了能捕捉到猎物的同时尽量不惊扰到猎物的关键动作,让猎物尚未察觉到他的脚步时便在突然袭击下成了盘中之物。

山狐捕食小山羊(为了找食物吃赤狐一招)(2)

而在没有感觉到猎物的时候,他们会在雪上漫步搜寻,累了就会待在原地,像这只赤狐,静静地矗立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的,鼻间有节奏的喷出一口又一口的雾气,看起来非常孤独。以至于你可能会认为赤狐是独居动物。但事实上,赤狐并不是严格的独居动物,相反,从冰原上的北极狐到沙漠里的耳廓狐,都是十分顾家的动物,他们往往结队活动,在生育后也会共同分担育儿压力,他们也有着多变的叫声,这种叫声在交配等互动频繁的场合下,也有利于他们的沟通,像这两只正在玩耍的小狐狸,他们的叫声就是在和同伴交流,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他们的叫声也不止局限于和同类的交流,像这只和人类亲近的小狐狸,同样会发出满是开心的叫声,听了这样的笑声之后,很多人可能都会有“有些事情真的不能怪纣王啊”~这样的想法吧 ,各位观众姥爷是否会一样被萌到,高呼一声“啊我死了”呢?

山狐捕食小山羊(为了找食物吃赤狐一招)(3)

赤狐这样的捕捉方式并不是每一次出击都能满载而归,但他如果抓不到猎物的话,又该怎么办呢?就像这次,没有捕捉到食物的它只能失落地看着雪地发呆思考狐生,但好在它会不断地尝试,这不,这只赤狐换了个地方又尝试了一次,依旧是可以打十分的满分动作,不同的是这次它终于抓到了一只老鼠,落地后还没等到站稳,便已经活动自己的大嘴开始大快朵颐了起来

山狐捕食小山羊(为了找食物吃赤狐一招)(4)

事实上,这样的捕捉成功率确实是不高的。因为隔着厚厚的雪层,加上时而吹起的大风,再好的听力也会出现失误,而且雪层下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动物供他捕捉,况且即使跳跃可以迅速缩短它与猎物的距离,从而保证自己的脚步声不会被听到,但这样复杂的动作总是很难控制,可在饥饿与生存之间,它别无选择,因此他只能在白色的平原上来回搜寻,时不时地,停下脚步,轻轻地歪过头,用它那又大又尖锐的毛茸茸的耳朵,细细地聆听雪下的声音,等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刻,又是熟悉的纵身一跃,跳下高高的雪包,将前半身插入雪层之中,这种高难度的动作显然不是每次都能控制得当的,这不,这次他就整个身子都被埋进了雪里,只留下了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在外面,有一说一,这么可爱的尾巴真的让人想要好好rua一下呢。

山狐捕食小山羊(为了找食物吃赤狐一招)(5)

到这,你会认为赤狐捕食仅仅靠的就是听力和嗅觉吗?其实不然,赤狐捕食时更依赖的是它利用磁场测距的能力。在白雪茫茫的大雪地上,这时的赤狐只能通过听觉分辨大致方位,研究人员发现,赤狐更偏爱朝自己的东北-西南方向出击,捕猎位于东北方向的猎物时,成功率能达到73%,若是相反方向能达到60%,而其他方向则只有区区18%,而东北-西南方向就是北半球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赤狐很可能会利用磁场测距,以此来提高自己捕食的成功率,凭借自己出色的听力和与利用北半球地磁场磁感线的能力,赤狐才获得了在大雪地上还能捕捉到食物的本领,而不是像其他大部分动物那样改用冬眠来保持体力,或者被迫在冬季来临之前去大量囤积食物,以此来熬过漫长的冬天,这也算是他们为自己努力来的自由吧。

山狐捕食小山羊(为了找食物吃赤狐一招)(6)

最后,如果有一只流浪的赤狐,你愿意收养它当宠物吗?关注我,咱们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