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游记》有云:“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身为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在三个徒弟的保护之下,历尽十八万千里艰辛,与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如愿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艺术来源于现实,其实吴承恩所作的《西游记》,其中的唐僧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那就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他也的确从长安出发去往西天,也就是印度取经钻研佛学。其实从长安到印度的距离,并没有十万八千里,但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依靠双脚从长安走到印度,也是一项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工程。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到印度的直线距离不过2000多公里,而玄奘法师并未走这条路,他先向西北西域之地绕了个大弯,再向南跋涉到达了印度。玄奘法师为何不走捷径,反而绕了这么远的路呢?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1)

玄奘法师一心向佛,屡次申请不成冒险偷渡出关

据史料记载玄奘法师穿越沙漠、戈壁,翻越了帕米尔高原,走了一条非常艰难又绕路的路线,才抵达了印度,他之所以绕路,其实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历史上玄奘法师西行,身边没有三个徒弟的保护,他也不是唐朝皇帝的“御弟”,自然也不会有通关文牒这一类合法通行证,相反玄奘法师算是个,偷偷穿越边境线的偷渡客。贞观元年唐朝与突厥两国之间刀兵相向,唐太宗积蓄力量准备反击突厥人,同时严密封锁边境。而一心向佛的玄奘法师,迫切想要到印度,学习正宗的高深佛法,他向唐廷写了多次申请,都未得到回音,于是他决定偷偷“溜出去”。既然要做偷渡客,那么就要选择一条成功率较高的路线,在唐朝共有三条相对成熟的道路,连接了长安与印度两地。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2)

长安到印度的捷径,始于西汉古老的“蜀身毒道”

首先第一条道路,在唐代之前已经存在,即“蜀身毒道”。从先秦时代到隋唐,印度在中国音译都叫做“身毒”,“蜀身毒道”的意思就是一条,从蜀地出发,穿越中南半岛,最终抵达印度的路线。这条道路与西汉时期,出使西域的张骞有着很深的渊源。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归来,《史记》记载张骞向汉武帝报告:“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意思就说张骞说在西域之地,见到了大量来自印度的布匹。因此具有商业头脑的张骞,建议说在国内西南地区,开辟一条通往印度的道路,对于汉朝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事。汉武帝对此深表同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打通了西南官道,西汉朝廷亲自参与这条道路上的贸易。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3)

随后西汉以今宜宾、成都为基地,派遣了大量的探路人马,寻找从蜀地通往印度的道路。但是途中遭到了,当地蛮夷的阻挠,在前期只能停下了探索的脚步。当时有探路队员路过夜郎国,其国君竟然自大地号称,夜郎国比汉朝还要大,夜郎自大的成语,就是由此处而来。受到阻挡汉武帝,一怒之下扫平了夜郎、滇,与昆明附近的所有国家与部落,在攻打云南西夷的时候,受到了激烈的抵抗,西汉与云南诸多国家,打了十多年的仗,才将其击败,打通了成都到云南的道路。到了公元69年,汉朝击败了滇西最后一个敌人哀牢,才彻底打通了,自蜀地进入缅甸,再一路到达印度的道路。这条古道唐朝人也十分了然,唐代宰相贾耽,就在其著作《皇华四达记》中,详细记载了这条通往印度的古老道路。而且他还补充说,当时前往印度的道路,不只有“蜀身毒道”一条,因为这条道路到了隋唐时期,已经不太好走了。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4)

“蜀身毒道”在隋唐时期,已经变成了十分危险的道路

隋、唐王朝在云南,均没有设置管理机构,更没有向西汉一样,在蜀身毒道沿途,设立强有力的控制、保障据点。公元548年,南北朝发生“侯景之乱”,宁州刺史为了平定乱事,带走了原本驻扎在云南的部队前往中原。此后在云南地区,再也没有中原官员,到宁州云南任职的记录,云南也慢慢被爨氏控制。以致于到了玄奘法师身处的唐朝初年,蜀身毒道上几个官方控制的据点,已经荒废了多年。云贵高原地势落差很大,从蜀地进入云南的官道,修起来颇为不易,加上云南内部各个土著势力犬牙交错,还有很多尚未开化的蛮夷部落,所以除了大批结队而行的官军,普通人独身一人,是不敢走这条风险性很大的道路的。玄奘法师早年曾在蜀地生活过,对于蜀身毒道定是十分了解,虽然这条道路距离印度最近,但是一路上的不确定风险太高,迫使他最终放弃了这条捷径,毕竟活着才有“输出”,万一死在半道上,还谈何取经大业?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5)

王玄策“代言”,唐朝通往印度的另一条道路“唐吐蕃道”

除了蜀身毒道,其实在唐代还有一条通往印度的道路,不过此道路是在玄奘法师去世几十年后修建,即“唐吐蕃道”。唐朝多次出使印度,并享有“一人灭一国”霸气美名的王玄策,就是经由唐吐蕃道进入的印度。据后世考古学家研究考证,称当时王玄策,就是从陇右驿道走到西宁,再向南翻越唐古拉山,经过拉萨、尼泊尔最终达到的印度。而早生几十年的玄奘法师,却无法走这条路,因为当时唐朝与吐蕃,尚未建立起外交关系,更没有像样的道路,一路上气候恶劣,还要翻越高原难度非常大。唐吐蕃道,在文成公主和亲之后才逐渐修平,佛教也因此大规模传到了吐蕃。即使在今天走这条道路也是十分困难,对人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在古代更是九死一生。玄奘法师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佛法与传教,而不是冒险家,所以他就是晚生了几十年,也不会愿意走唐吐蕃道进入印度。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6)

玄奘法师评估风险,决定绕路西域

唐代连接中原与印度的道路,都危险重重,玄奘法师又是偷偷跑出去,他只能选择一条相对风险较低的道路,那么只能是向西北绕道西域。《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法师的西行路线,他经兰州到凉州,继昼伏夜行到瓜州,再经玉门关。至高昌国后,受到了高昌王的礼遇,而后一路经过乌兹别克斯坦、葱岭,再南下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达迦湿弥罗国。这条路线看似绕了个大圈,但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丝绸之路的路线,虽然一路上路途遥远,但是不乏有商旅赶路,在安全上比较有保障。可是玄奘法师毕竟是偷渡,所以在其过边关之时差点被识破,在当地崇尚佛法的民众帮助之下,才得以如愿过关。出关之后玄奘法师到达了高昌国,高昌国王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知晓了玄奘法师的宏伟目标后,对其热情款待并赠送了他一队保安,玄奘法师至此获得了,来自高昌国官方的支持。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7)

高昌国在西域地区,是除了西突厥之外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在高昌保安队的护送下,一路上并没有遭遇太大的危险。在其到达西突厥境地之后,又受到了西突厥可汗的保护,西突厥国幅员辽阔,当时的石汗那、犍陀罗、延帆等国家,都处于西突厥可汗儿子呾度设的统治之下,恰好呾度设与高昌国有联姻亲戚,玄奘因此得以面见到了西突厥可汗统叶护。玄奘见到了统叶护之后,获得了大量的补给,临走时统叶护还像高昌王一样,赠送给了玄奘法师,一队强大的保安队,有了可汗的支持,玄奘法师自然在西突厥土地上,畅通无阻安全无忧。最艰难的道路,已经被玄奘法师跨过,在其通过中亚突厥的国境时,也没有遇到危险,最终到达了他日夜向往的印度,求取到了珍贵的佛经。可以说玄奘法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两个贵人——高昌国王与西突厥可汗,在他们的支持与保护之下,安全走过了漫长的路途,在其回程之时,也是安全无虞。

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故事(玄奘法师西行取经)(8)

尾声

虽然玄奘法师一路吃喝不愁安全到达印度,但是自他在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再到公元645年载誉回到长安,这次西行花费了近乎20年的光阴,占到了玄奘法师整个生命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玄奘法师沿着佛教西传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地默默跋涉,他在多处驻足停留,观瞻各地佛教古迹,并了解到了各个佛教学派的异同。其实玄奘法师西行,他饶了远路,也是因为当时的河西走廊地区,是佛学西传的通道,当地佛学气氛浓烈,高僧名人辈出,能在沿途学习、见闻的过程中,将中外佛学融会贯通,精进自己的佛学水平。其实玄奘法师的伟大西行,收获的不仅是从印度带回的657部佛经,这一路走过的近五万多里路,与路途上的学习、经历,还有认识到的同道,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财富。

【参考资料:《西游记》,《大唐西域记》,《玄奘西行路线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