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号,是指我国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又称徽号。通常情况下,是皇帝在位的时候,由大臣们议定后上奏,经皇帝批准并向全国公开发布的,其政治用意是对在位的皇帝进行歌功颂德,赞美他的文治武功。尊号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因为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一国之君主就称为皇帝。皇帝本来就是无上尊荣的了,可后世的君主对尊称皇帝还嫌不够,他们还要在此基础上前缀一些形容词作为尊号,以彰显其丰功伟绩。

皇帝尊号含义是什么(你知道皇帝的尊号有多大)(1)

到了唐代,给在位的皇帝上尊号已经形成了定制,同时也是群臣尊君、表忠心的体现。通常情况下,皇帝的尊号有生前奉上,也有死后追加的。宋代的范祖禹说:“尊号之兴,盖本于开元之际,主骄臣谀遂以为故事。”也就是说,从唐玄宗以后,宰相率百官给皇帝封尊号,已经“蔚然成风”了。

比如唐玄宗,他生前身后就曾多次享受过加尊号的殊荣。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获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他最后获封的尊号为“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用“大明大圣”及“孝”来形容唐玄宗,还算贴切。因为唐玄宗毕竟还算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元盛世”,只是后期沉湎享乐,荒废政务,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唐、宋之后,历代都沿用这个惯例。可是皇帝的尊号,都是大臣们事先拟好奉上的,而且可以上好几次。为了讨好皇上,拟好的尊号往往都是阿谀奉承之词,有的皇帝死后仍被奉上尊号。如唐高祖李渊死后七十余年了,唐玄宗还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为他奉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可是,李渊的所作所为,能与尧、舜相比,能配上“神尧大圣”吗!

皇帝尊号含义是什么(你知道皇帝的尊号有多大)(2)

到了明、清两代,随着皇权的日益专制与膨胀,皇帝的尊号也愈加逾长,几乎将世上最美好的词语都用上了。在此,我们不妨晒一晒明代那些皇帝的尊号(包括谥号、庙号):

朱元璋: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 棣: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瞻基: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祁镇: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见深: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佑樘: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厚照: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熜:世宗钦文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载垕: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翊钧: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由校: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哲皇帝

朱由检:思宗庄烈皇帝(亡国之君)

这么多溢美之词,读一遍都费劲。其实,这些好词的罗列,空洞虚假,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说实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号还算相匹配,其他朱氏皇帝的作为与其尊号基本不相符。

皇帝尊号含义是什么(你知道皇帝的尊号有多大)(3)

纵观明代皇帝的尊号,其中大都包含“天道”、“高明”、“英明”、“仁义”、“德孝”等字眼,在汉语里这些词都是崇高而伟大的,可用在这几个皇帝头上,的确有辱斯文。朱元璋、朱棣虽然还算是有为之君,但较之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相差甚远。况且,那些世袭的朱氏皇帝,其智慧、智商与品行毫无过人之处,没有什么建树,压根就配不上那些尊号。大明朝一代,没有哪个皇帝能推出善政,可是在恶政方面却常常“推陈出新”,一代比一代吓人。朱元璋首创了特务统治,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他的子孙发扬光大,在锦衣卫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东厂、西厂,并且让太监掌管这三个部门。凭借三大特务机构的高效运转,轻易地就把朝中官员及百姓看得严严实实。想修理谁,就可以修理谁。尤其是明英宗朱祁镇之后,太监都格外受重用。他们直接参与朝政,以至于涌现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超级太监,把朝政弄得异常腐败黑暗,可以说是暗无天日。

与明代相似,清代皇帝的尊号也是一长串的“高、大、上”。如高宗乾隆尊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前缀长达23个字。慈禧太后掌权近半个世纪,她的尊号每每增加,最终荣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尊号。

皇帝尊号含义是什么(你知道皇帝的尊号有多大)(4)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哪些贵为天子的皇帝,难道就毫无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有多大能耐、立有多少功德、又配得上那一连串的尊号吗?

应该说,个别皇帝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比如康熙皇帝生前就多次拒绝为自己加尊号,只是像康熙这样的皇帝太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