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收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现在打算开始学篆刻了,第一件事应当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很笼统,我又总不能只回答第一件事应当是去买把刻刀,或者去买点汉印的印谱之类的搪塞过去,于是,只能沉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呢?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1)

(邓散木像)

思前想后,邓散木老先生在《篆刻学》里提到的一个结论:“摹印家必须以识篆为先务”依然有理,“识篆”确然是学篆刻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第一件就应当做起来的事情,除非你不是学篆刻,而只是学“刻章”。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2)

(篆刻)

但对初学者只说“识篆”两个字似乎又太简单,“识篆”是个系统工程,体系太过庞大,总要有个细节丰富点的进度表吧,今天就解决这个问题:

1、熟悉《说文解字》,掌握篆书的基本规律

《说文解字》解字有多重要,总还要啰嗦两句: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标识汉字读音的字典。它的研究对象是秦统一文字之后的小篆,是学习和掌握篆书的首选工具书,小篆太重要了,因为战国古玺里的文字最终也汇总成为小篆,而秦印里的摹印篆、汉印里的缪篆其实只是小篆的变体,后世十分流行的元朱文印用字更是标准的小篆。

据说,近现代篆刻大家陈巨来先生曾经跟朋友说:《说文解字》中的任何一个汉字,他都能默写出它的小篆字形来,这足见他在《说文解字》上下的功夫。他还有一句重要的结论:“《说文解字》上的字没有错的,错的也要作对的论。”这又足见他笃信《说文解字》的程度,当然,从文字学角度说,《说文解字》的内容很多是要辩证认识的。即便只说篆刻,浙派宗师丁敬也说:“《说文》篆刻自分驰”(当然了,这句诗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我们之前的课程详细说过这首诗)。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3)

(陈巨来先生像)

我十分建议大家通读《说文解字》,即便不能通读,也要识遍540部的常用字,初学者最基本也要熟悉540部的部首汉字(要会背,真背会了,就知道有多有用。)因此,普通的篆刻文章之外,我在做一项系统的《说文解字》课程,虽然很慢,但我觉得有价值。

《说文解字》的注解,基本上就是给小篆作的注释,比如说“某也某也。”这是解释字义;后面紧跟的一般是“象某形”“从某从某”这是分析字形;再后面一般是“某声”或者“读若某”以及“某某切”是标注读音。义、形、音,是《说文解字》对小篆的解析基本都是这个体例,真的钻进去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4)

(注音版《说文解字》书影)

建议买一本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因为熟悉汉语拼音就很容易检字,当然,最终还是要熟悉《说文解字》的540部,要检某字,很快就能知道它归属某字,是基本功。

较好的参考书可以买陆宗达先生的《说文解字通论》和姚孝遂先生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两套书,中华书局均有较好版本。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5)

(《说文解字注》书影)

关于辅助书,不缺钱的朋友可以买齐“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的作品,财力有限的可以只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这是“四大家”著作里形、音、义兼顾的最好的一个注本,觉得读这些注本太累的,可以关注我的说文课程系列文章,慢慢来。

2、学习汉字造字“六书”理论

一般来说,“六书”理论仍然是公认的最权威的汉字造字条例,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著名文字学家唐兰把汉字造字法又归为“三书”,即“象形、象意、形声”,有发展,也有局限,所以我们暂时还以“六书”为准)。

如果上面读《说文解字》是查字典是为了认字,那么,熟悉这套“六书”理论,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汉字,通过“六书”的种种提示,可以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知道这个字的来源和造字原理,在篆刻的实际应用中,就可能熟练地应用,知道哪些部件是可以变化、增减、省略,哪些部件是不能改变丝毫的。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6)

(赵之谦像)

又因为要熟悉“六书”理论,会接触到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古玺文字等,会丰富自己的篆刻取资范围,这实际上是清代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印外求印”的触发点,同时也是一些篆刻大家们把几种不同系列的篆书文字融于一印的触发点(比如邓石如大师的“觉非盦主”里的“主”,又比如吴昌硕大师的“园丁课蘭”里的“丁”)。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7)

(邓、吴两位大师的作品)

也就是说,学习“六书”理论,重点不在于掌握某个字归属“六书”中的哪一种,重点在于了解篆字的造字原理、结构方法,实质上,掌握了这些,大部分汉字的篆法也就掌握了。这就好象前面说的,掌握了《说文解字》540部的部首,基本上就掌握了大部分篆字一样,因为,大部分汉字,是这些部首加上其他部件,拼出来的。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8)

(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书影)

这一部分最好的参考书是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和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

3、掌握特殊字的特殊篆法和生僻字的篆法

了解了《说文解字》,也基本熟悉了“六书”理论,仍然会有一些字,拼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汉字的篆书非常特别,这些字跟我们现在熟悉的楷体字字形相距甚远,稍不留神,依照楷书字形去拼,或者去写,就会出错。

好在这些字并不多,前人也总结得很到位,甚至还编了易记口诀,用心背诵,大部分特殊汉字就记下来了,口诀大致有这几种:(1)、元应在的《篆法点画辨诀》;(2)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3)朱之蕃的《篆书偏旁歌诀》。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9)

(《篆法百韵歌》局部)

还有一部分汉字是后起字,就算加上《说文解字》的新附字,也查不到他的具体篆法,可以查询王同愈先生编的《小篆疑难字字典》,还有一些字,实在检索不到,又需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用它的通假字替代,较系统的通假字替代检索书可以查王福庵先生的《作篆通假校补》。这些书,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也是“识篆”的一部分。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10)

(王福庵先生的《作篆通假校补》书影)

4、“识篆”与“文字学”以及治学态度

篆刻“识篆”实质上是文字学的初级状态,而一个篆刻大家差不多都是文字学家(比如上面提到的“说文四大家”中的桂馥,他其实也是篆刻家,他还整理了《缪篆分韵》,这是我们现在学习汉印用字的重要工具书)。因此学习篆刻“识篆”的过程,其实是做中国古文字研究,关于这一点,唐兰先生曾有六条戒律,值得一说:(1)戒硬充内行。(2)戒废弃根本。(3)戒任意猜测。(4)戒苟且浮躁。(5)戒偏守固执。(6)戒驳杂纠缠。这六条,多可算作治学原则,初学识篆,要时常对照自检,对于篆刻爱好者的“识篆”治学态度,这六条可算“铁则”。

篆刻的正确练法(学篆刻的第一件事)(11)

(唐兰先生像)

学习篆字,难度不小,最主要的原因是篆字不是我们的生活用字,很可能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其实,篆刻能取得成就本就不容易,吴昌硕说他自小至老,与印“不一日离”,他的篆刻成就来之不易),所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加强记忆一个一个字地学习记忆,哪怕一天只学一个字,日积月累,终有所成(实际上,高频常用汉字在500字以内,一年半时间差不多就会有点成绩,这类似于学英文背单词,英语也一般不是我们的生活用语);一方面要多用多写多刻,将之付诸实践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些文字(书法、篆刻练习和创作)。关于“写篆”,我们后面一课再说。

(【老李刻堂】之32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