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基础知识(藏传佛教要守这三种戒律)(1)

藏传佛教一般都要守三种戒: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戒。汉传佛教只有前两戒,没有密戒。

分别解脱戒是四众弟子的基础戒,实际上大乘与小乘的戒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发心不同罢了。“外修声闻戒,内修二次第”,就是这个意思。

对僧人来说,必须像声闻那样严格地持守沙弥戒、比丘戒。格鲁、噶当、萨迦等派都非常重视僧人的戒行。当然,也可以不受前面的戒直接受三归戒、菩萨戒,然后受密戒。僧戒只限于僧人,修密的弟子三归戒是基础,菩萨戒则是必须的。密法下三部戒与菩萨戒没有差别,无上密的五佛戒、十四根本戒是不共的。修行人应视戒行为生命。

在藏地,在家人可以修密法,但僧人必须守僧戒,坏了戒就不能再穿僧衣。有家室的人可以传法,传居士戒、菩萨戒、密戒,可以灌顶,但不可以传僧戒,不能穿僧衣。僧人灌顶时也有戒律规定,有些顶僧人不能传,或者以代替的办法来灌顶。

三种戒律发生矛盾、相互抵触时,弃下保上,即以上部戒律为主,放弃下部戒律。因为大乘佛教,利众是总的原则。比如有一个坏人,他要危害众生利益,而我要保护众生的利益,要制止他,不得已只能杀了他。这在菩萨戒里是允许的,不违犯戒律,慈悲杀度是一种利众止恶法。僧戒中则不允许杀生。

佛陀本生记里有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沙弥,他在恒河边碰到一个年轻的少妇,少妇死了丈夫伤心欲绝,要跳水自杀。沙弥去救她:“你为什么要寻短见,你不能这样!”少妇说:“你为什么要救我?我不想活了!我的丈夫都去世了。”她说:“你要我不死的话也可以,除非你和我结婚,做我的丈夫。”沙弥想:“我若舍了戒会堕地狱,但是为了救众生一条命,顾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就答应了少妇的条件:“好,你不死,我就和你结婚。”后来,这个沙弥跑到佛陀面前去忏悔,说舍了戒,做错了事了。他把情况说出来后,佛陀说:“你没做错事,你是对的。这是利众菩萨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舍去僧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