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省市所对应的武林门派(武林中的流派和门派有啥不同)(1)

一些拳家不愿依附于现有的门派,一些拳家标新立异,从原有门派中分离,就会创造新门派,他们同样靠广收门徒壮大势力,以立足于武林,对抗江湖上的竞争者。

各个省市所对应的武林门派(武林中的流派和门派有啥不同)(2)

何谓“流派”、“门派”?

中国武术流派自形成之初,便是以武林门派的面貌面世的。武林人士把流派称之为“门户”或“门派”。每个流派不是冠以“门”便是冠以“派”,不是冠以“家”便是冠以“氏”,如洪拳门、崆峒派、莫家拳、苌氏武技(各式太极拳、各式八卦掌,原来也称各“氏”太极拳或八卦掌。将“氏”改作“式”,不过是近半个世纪的事)。门、派、家、氏这些个字眼都与宗派、家族、朋党有关。流派注重的是技术特征、技术含量。门派注重的是团体管理、组织发展,技术传承只是维系门派传承的手段之一。因为“门户”的本义是结党。武术流派一诞生便以武林门派的面貌面世,本身含着结党的意思。尽管某些门派的创始人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而有的流派则是在后代某位有名的传人的努力下才形成门派的。

各个省市所对应的武林门派(武林中的流派和门派有啥不同)(3)

究其原因,是武林人士出于相互扶持、共谋生存的需要,是出于加强群体内部团结和凝聚力的需要,是出于维护江湖秩序的需要。吃江湖饭的,哪有单人独挑的?都得组成一派势力,或投靠一派势力。武林门派纷繁复杂,与它的江湖性分不开。每一个门派,都是将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门派”的旗帜下,通过门派技术以宗法世系传承,努力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变相地成为血缘关系,这便是武林门派的目的。一些源远流长的门派,弟子传人众多,遍及山南海北,势力浩大,同门人士走到哪里,都会有同门人士帮衬。例如历史上查拳门在山东冠县、河北沧州一带的势力,“戳脚”在河北蠡县、饶阳、博野一带的势力,蔡李佛拳在广州佛山、南海一带的势力。

各个省市所对应的武林门派(武林中的流派和门派有啥不同)(4)

一些拳家不愿依附于现有的门派,一些拳家标新立异,从原有门派中分离,就会创造新门派,他们同样靠广收门徒壮大势力,以立足于武林,对抗江湖上的竞争者。

在武林门派中,师父(领导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王健吾先生在《华北之体育》一文中说:“华北各乡村间,拳场林立。尤以冀鲁豫一带,各村皆有拳场,每逢农暇夜晚,农民多赴拳场练拳,每拳场皆有教师头收徒教授……老师头之门徒,散布各地拳场,则老师头号召能力,不亚于无冕皇帝。”这“老师头”便是门派领袖的形象。

各个省市所对应的武林门派(武林中的流派和门派有啥不同)(5)

武林门派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而以帮会形式出现的秘密结社组织也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这种巧合,既说明当时的社会客观环境具备了形成这类组织形式的条件,也说明武林门派与帮会秘密结社在组织形式上有相通的地方,亦即宗派性。尽管二者的目的不同、本质不同。

然武术流派一称作武林门派,二者之间便产生许多不同的地方。

武术流派讲究激发武术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勤学苦练、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突出特色,推崇创新精神。你看孙禄堂老先生,他将太极、八卦、形意熔于一炉,创出孙氏拳学;王芗斋老先生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兼收别家之长,创出意拳(大成拳)流派。流派既凸显武术家个人作用,又带有鲜明的技击特色。

各个省市所对应的武林门派(武林中的流派和门派有啥不同)(6)

一旦变成门派(不论从哪代传人开始形成),则凸显的是排他性。为保持本门本派的特点,往往故步自封、保守不前,对别门别派的技术不屑一顾。武林门派中的师徒关系,相当于父子关系。门派技艺的传承,相当于血缘的延续,是靠师祖、师父、徒子、徒孙一代代完成的。对于这个系统之外的人或技艺均会采取排斥态度,甚至格格不入。如果一个徒弟未经师父允许而拜他人为师,会被看做是叛徒、忤逆。同样,一个师父对带艺投师的人,也绝不会贸然收纳,而是反复考察,慎之又慎。排他性的结果,便是形成“门户之见”。

各个省市所对应的武林门派(武林中的流派和门派有啥不同)(7)

影视剧中的武当派

门派的宗派性在团体内也要造成不团结,如将学者分为徒弟、学生,徒弟又分为入室的不入室的;入室的又分为递帖的、磕头的、鞠躬的;不入室的又分为私淑的、挂名的、代师传艺的。于是,为成为正宗,获取绝学,学生们便会有互相攀比、互相保密的行为,至于互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随之而来的是承继绝学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失传。而流派看重的是流传,技艺流传越广,学者越多,流派就越兴旺。所以它绝不保守。就如京剧流派中的“十净九裘(裘盛戎)”、“十旦九张(张君秋)”一样。

转载自《武林丛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张大为

责任编辑:锦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