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头银发,体形清瘦

笑起来像个孩子

88岁的她,走路稳当,思维清晰

这位姓zhu的奶奶

长江日报长江公益团队的

很多小伙伴都采访过她

不过不能确定

她姓“祝”“竺”,还是“朱”……

退还12万捐款的重症女孩发声(10余年坚持匿名捐款)(1)

捐资助学活动工作人员创作的zhu婆婆肖像画。

“帮困境大学生交学费”

活动主办方工作人员

向长江日报“益周人物”专栏

推荐这位奶奶

讲述了关于她的故事

每次来捐款,她都不愿留姓名和电话

她是每年夏天长江公益最鲜明的记忆。无论是惠济路2号,还是搬家后的新长江传媒大厦,“帮困境大学生交学费”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启动后,办公室总会第一时间见到她的身影。

她总是冒着酷暑,乘坐公交或地铁而来。掏出用手绢裹着的一摞现金,请工作人员转交给基金会:“我在报栏看到你们的活动了,就这一点心意,帮助个孩子。”

这是一年一度的约定。10余年来,每年这个时候,她总会出现。

她不用手机,也不愿留下名字。问多了,就说“叫我zhu婆婆”。工作人员知道,就是这个“zhu”,也未必是真的。除了记者“偷拍”的两张图外,奶奶从来也不想让记者拍照。但是,每年的牵挂一直都在,真真切切。

十多年来,她捐资超7万元助学

“看到孩子们有病没钱治,没钱上不了学,我心里就过不得,尤其不愿意看到孩子交不起学费。”奶奶说。

她家里兄弟姐妹多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父亲对他们的学习从不松懈。“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学习用品很多都是父亲从二手店里淘来的。”

经过艰苦的求学,出身贫困家庭的她成为了一名工程师。正是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些经历也让她对困境学生的痛苦感同身受。

“学习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也相信,学习能够改变现在孩子们的一生。”奶奶说,自己能力有限,但哪怕几百元几千元的微薄之力,也希望能对孩子们上学起到一些作用,这也是她长久以来匿名捐赠累计超过7万元的动力。

她很关心孩子们的视力健康

zhu婆婆还有个习惯——见不得孩子们戴眼镜,经常上去提醒他们保护好视力。

88岁的她视力依旧很好,这得益于她对眼睛的保护。“我自创了一套眼保健操,总想把它教给小朋友。”

只要天气晴朗,早上6点多钟,她一定会出现在市青少年宫。她喜欢打羽毛球,与球友打上一会羽毛球,再踢一会毽子。

她说,身体健康归结于两条:一是心情好,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从不往心里去;二是每天要坚持适当运动。

每次见到我们,她都会说:“你们举办公益慈善活动一定要叫上我。别看我年纪大,不比年轻人体力差。”

“那怎么联系您呢?给我们留个电话吧?”

奶奶笑着说:“我天天看报,知道你们的活动,我来找你们吧!”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唐婧妮 胡丽君 钟磬如

来源: 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