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1)

作者|谢明宏

序言

自1958年6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到1967年的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再到1978年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三家亲》开启大陆电视剧复苏时代。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2)

中国电视剧从最初的一波三折,到十年文革的沉寂,到八十年代的重启,再到90年代的繁花似锦,再到如今的井喷式的工厂化产出时代。这一段不足一个甲子的历史,产生的优秀作品,积淀的时代回忆,蕴藏的人文情感,着实需要沉下心来细细梳理。

“影踪”本着治史的精神,观剧的态度,艺术分析的手法,试将自80年代起至今的优秀电视剧,按编年体例梳理回忆。

正所谓:旧梦重拾忆有温,人间百态影中闻。

周润发为了拍摄这部电视剧,专门研读了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历史。这和现在的影视圈部分演员连剧本也读不熟,甚至闹出“数字小姐”笑话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1980年的《上海滩》所反映的半个世纪前的上海历史,究竟是否还原了真相世态,还是只是符合了人们心中关于上海滩大亨传说的遐想,还须随笔者进行一番梳理。

就该剧的硬件来讲,虽然已经代表了当时无线电视台的最高水平,可由于时代的限制:《上海滩》并未在上海实地取景。很多戏只能在香港或澳门找些接近上海风格的地方拍摄,就连许文强和冯程程在雪中相遇的那场戏,都只能在九龙塘的一条小巷里拍摄完成。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3)

在远离上海滩的地方,却拍出了旧上海的神韵。这是《上海滩》取得现象级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人们或耳闻,或目睹众多腥风血雨、江湖义气、商战风云的上海滩大亨传说多年后,该剧第一次用影像的方式,帮助他们圆梦。

纵观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这座都市的民间文学,大亨传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总的来说,大亨传说是指以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顾竹轩等为中心的帮会人物,和以黄楚九、虞洽卿等为中心的民族企业家为主角的历史人物传说。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4)

布鲁范德在《消失的搭车客:美国城市传奇及其意义》中把都市传说界定为都市恐怖传说,包括“逍遥法外的杀手、有趣而惊险的个人经历、不安全的产品,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中无法解释的奇闻怪事。

如果把这个概念加以放宽:《上海滩》关于许文强的人物塑造,不过是又一个披着帮会争斗、国恨家仇的都市传说。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5)

热衷于大亨传说的蓝翔于1990年编辑出版了一本《上海滩大亨传奇》,编者称自己在黄浦江畔生活了将近四十年,“从年轻时,就陆续听到不少有关大亨欺诈冒险、鱼肉百姓的故事”,以后数十年,更是常常听到一些‘老上海’津津有味地讲述这类故事。”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6)

蓝翔认为,这些故事并非凭空编造,所写的人物确有其人,而且所叙之事也有一定的根据,但毕竟不是史实的记载,因此不能作为考证的材料。

正因大亨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故而他们的生活片段易于在街头巷尾广泛流传,人们传说这些事件时,难免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添油加酱、节外生枝的再创作。

虽然如此,从这些当年海上闻人的歪传中,读者仍然可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旧上海十里洋场、人间鬼蜮的真面目,以及上海贫民百姓的喜怒哀乐。

《上海滩》,就文学影视评析的角度上看,成功之处有三:

第一,成功的塑造了符合市民想象的旧上海帮会斗争的大背景。第二,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主人公许文强的标准【上海梦】式的大佬发迹史。第三,准确拿捏了时代局限下儿女情长的万千滋味。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滩一直被视为“冒险家的乐园”,黑帮作为租界内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反动政权的畸形儿、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怪胎,粉墨登场,黑帮在各政治势力间纵横回旋,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7)

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滩

早在大上海开埠之际,已有大量秘密社团组织将其作为重中之重的根据地。起初,洪门组织小刀会曾夺去了上海政权并实际控制了上海社会,同时,一个显著的力量——青帮也开始崛起。

许文强的发迹史未尝没有上海滩青帮三大亨的影子:称霸法租界的黄金荣、收买人心的杜月笙、狂字当头的张啸林........甚至许文强的悲剧命运,也同勾结日本势力而被人伏击枪杀的张啸林下场如出一撤。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8)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上海梦终究是残酷的:底层的小市民,要想跃龙门就不得不“无毒不丈夫”。

待到在帮会中有一席之地,为了坐到更高,又不得不采取江湖械斗厮杀的方式。拼杀数载,在刀口舔血又终究不安。于是开始做起“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正当生意,人前彬彬有礼新绅士,背后还是杀人放火的老勾当。

在有钱有势之后,大多数人又会去寻找政治力量作靠山。然而帮会出身终究无法摆脱,也不会被主流政治力量所真正尊重。一旦风云色变,数十年建立起来的帝国大厦就轰然崩塌。

三百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如此,亦正亦邪的许文强亦如此。帮会大亨,作为当时的一股隐秘势力可以呼风唤雨只手遮天,数十年后留下的不过是三姑六婆的茶余谈资。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9)

在这样的都市传说中,再去奢言爱情,的确是有些浓厚的‘才子佳人’情节。所以《上海滩》在最后让冯程程去国怀乡,让许文强英雄喋血。许文强和冯程程不完美的爱情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10)

冯程程不仅爱许文强,更加恨许文强。许文强有他正直的一面,如同黄金荣、杜月笙等也做过创办学校、募款捐灾的慈善活动。但只要一离开风月场,一离开为冯程程打起的伞,暗影流动中他依旧是杀人不眨眼的帮会魔头。

1950年的香港上海滩(影踪1980年在上海滩)(11)

该剧主题曲的填词人黄霑,对于这一点是有着深刻的理解的。且用一句歌词来扣问一下该剧对时代爱情的经典塑造: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