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3月23日,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逝世。司汤达文学起步很晚,他从三十多岁才开始发表作品,但是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阿尔芒斯》、《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其小说和文艺评论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忏悔贵族形象(历史上的今天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司汤达逝世)(1)

司汤达资料图

1783年司汤达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勒城的一个律师家庭。司汤达的父亲思想守旧,母亲则很开明,所以他与父亲关系并不好。少年时代的司汤达经常在外祖父家阅读书籍,而这也扩充了他的知识面,他兴趣广泛,对数学尤为热爱。1796年司汤达进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学习,在这期间他展示出了写作和数学上的天赋,并多次获得美文奖和数学首奖。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忏悔贵族形象(历史上的今天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司汤达逝世)(2)

司汤达资料图

17岁时的司汤达本来以优异成绩毕业要去著名的综合工艺学校继续深造但受到了当时革命的形势所鼓舞,所以他投笔从戎,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博得拿破仑的赞赏。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遭到通缉,便离开祖国,侨居意大利的米兰。司汤达从1817年开始发表作品,《意大利绘画史》是司汤达的处女座,而后他用司汤达这个笔名发表了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1821年司汤达因被当局判定为烧炭党人的同情者而从米兰被驱逐回巴黎。回到巴黎后,司汤达陆续发表了诸多重要作品,如《论爱情》《阿尔芒斯》等。 1828年10月,司汤达从报纸《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受到启发,开始写作《红与黑》,并于1830年完成。《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1832至1842年间,是司汤达写作的一个高峰期,但与此同时他也伴随着经济拮据,疾病缠身的痛苦。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忏悔贵族形象(历史上的今天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司汤达逝世)(3)

1842年3月22日司汤达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当时他手头还有好几部未完成的手稿。在司汤达的墓志铭上写着一段话:活过、爱过、写过。

整理/袁立聪 审核/任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