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张小龙的发展史: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美德(1)

说实话,作为微信用户,我看到这组刷屏还是有些激愤,想着微信又在营销自己,拿用户的数据和廉价的煽情博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病毒传播。

事后,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微信年度大会上澄清这本来是大会现场才能使用的体验,但被人提前发到了网上,于是引发了连锁反应。“我和微信的故事”被微信用户玩得不亦乐乎,但张小龙仍然有着反向思考,他认为这是微信的疏漏,一颗小小的病毒通过平台的转发就会被放大很多次,并且这个量级是很可怕的。我觉得作为中国第一大移动社交平台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在演讲当中透露的理念有着如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崇尚的节制、适可而止的美德。他的这番演讲在我这个非互联网人士看来,有着与互联网时代迥异的情怀。他说“我们看到一些数据表明用户在微信里面花的时间太多了,我很担心”,他说“我们希望用户在用微信的时候,最高效率把必须要做的在微信里面做完,把时间留出来去做很多别的事情。”其实微信就是一个App,所有使用微信的人都是它的用户,一般App要做的都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黏住用户。但张小龙提出了貌似相反的观点,他不想黏住客户的用意,是他想扮演好用户的“情人”这一角色,希望双方的感情保持得越长越好。

其实张小龙想遵循的不过是世间最朴素的道理,比如物极必反,比如盛极必衰,越多的人使用微信,越多的时间花在微信上面,意味着有更多的人离开微信,唾弃微信。虽然张小龙宣称各种营销在朋友圈里面会被很严格的对待,但事实上,朋友圈包括订阅号已经做滥了,各种售卖信息,各种不实广告通过微信得到量级传播。作为普通用户,如果刷朋友圈的时间大部分用在接收各种广告信息上,他将很快离开微信。

微信对时间的占用和对效率的影响每个用户应该都能感同身受,社交平台的泛滥短期内会让人饮鸩止渴,但这个心理机制一旦消失,平台的价值立即坍塌。新年伊始,很多用户从个人的思考层面给自己立誓:告别朋友圈,把时间用在该用的地方。这个问题也就是张小龙最担心的,一旦朋友圈广告成灾,一旦有觉醒的用户对微信产生的桎梏做出思考与反抗,将有大批的用户回归到微信之外,这样作为社交平台,就会面临当年如微博一般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