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英文名Thomas,出生于香港,从事美发行业已有40个年头,为多位明星名人设计过发型,是国内知名的美发大师。曾在2000年被广东省美容美发协会评为“20世纪末影响中国美容美发业三十人”之一;2008年荣获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及“教育家年奖”。自入行以来,他辗转多地,最后择广州而栖。除自身钻研美发技艺外,他还开办了学校,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

王国华的简单画(一把剪刀剪出艺术人生)(1)

美发师王国华

2017年,这是王国华进入美发行业的第40个年头。40年来,他从一个刚入行的小学徒成长为“大师级”的美发师。曾辗转多地,从出生之地香港,到台湾,再去菲律宾,之后又来到了广州。每到一处,他都遇上了“黄金时代”般的光景,随后凭着扎实的本领,把握住机遇,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个子不高,身形敏捷,脸上常挂着和善的微笑。这是王国华给很多人留下的最初印象。额前一缕刘海恰到好处地修饰着脸形,颇有美发师的时尚风姿,看不出他今年已59岁了。谈话间,他忙上忙下,沏茶倒水。不管是明星名人,还是自己的学员,都以朋友之道相待,“Thomas”“王老师”,他们一般会这样称呼王国华。

对美发师而言,技艺是基本,而沟通、如何让客户感到舒服,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样重要。一个发型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王国华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在行业中崭露头角,首先要有过硬的作品,因此勤勤恳恳地提升着技能,“踏实地干,不要计较利益得失,机会就会出现。”性格中的平和、友善也让他更容易打开客户心扉,他与不少明星成了生活中的好友。

入行40年来,他也见证着美发行业的发展,后期更是办起了培训学校,想要将自己所学教予他人。“教育是奉献不是施舍。”王国华觉得自己不是在教学,而是在分享。“用爱心教育才能帮助他人成功,也能让自己找到另一种满足感。”

王国华的简单画(一把剪刀剪出艺术人生)(2)

王国华根据客人的脸型设计发型。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王国华的简单画(一把剪刀剪出艺术人生)(3)

王国华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们。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我喜欢舞台上耀眼的一切”

18岁,王国华在香港的一家美发连锁店做学徒。在行内来说,这样的年龄入行算晚了,“一般是十五六岁,当时我的师兄都比我小。”

原来,美发这行并非他的首选。念书时,他最喜欢玩的是音乐,常在酒店里演出,年纪小小就开始赚钱,还被一家电视台选上,录了音乐节目。同期的无线电视那边有后来家喻户晓的谭咏麟、许冠杰……但他参与录制的那间电视台,他的节目还未播出,电视台却先倒闭了。“礼拜五通知朋友留意节目播出,礼拜六就倒闭了。”这一戏剧性的发展也让王国华哭笑不得:“可能我就没当音乐人这个命。”音乐之路便如此不了了之。

但他还是很热爱舞台,喜欢舞台上的一切,随后就将目光转向了服装设计师。当时电脑还不普及,所有设计图都需要通过手画,“我对绘画没天分。”遂只能放弃。虽不擅长绘画,可他对色彩有种天然敏感,还喜欢摆弄物件。既然当不了服装设计师,那发型设计师好像也不错,也能出现在舞台上。1977年,王国华入了行。

学徒期间,他会经常跑去看秀,从中摸索自己的风格。某次观看发型秀时,他被英国的约瑟·嘉荣(音译)的演示震撼到了:双手灵动互换,剪刀上下飞舞,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手起发落,一气呵成,还没看清楚,头发已成型了。“原来剪发技术还能如此出神入化,这种美发技术就是我想要的。”求知欲极强的王国华毅然抛下香港的一切,跑去英国拜师。

孰料约瑟·嘉荣并未开设美发学校,王国华不甘心就此回国,便在英国寻找其他培训学校学习。这也改变了他的人生。为支付学费,每到周末,他还会跑去“唐人街”帮人洗头。纵使条件艰难,他依然觉得开心,“我很喜欢这个行业。”

在英国,他跟过Anthony、Franck Avogadri等美发大师学习,而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首比(音译)。首比以创造力著称,会用舞台剧的形式去呈现发型秀主题,“几十个模特齐齐穿梭在舞台中,配合场景演出,带来视觉、情感冲击。”这种形式摆脱了王国华对发型秀的认知,“以往多是发型模特个人走秀,形式单一,且与观众会有一定距离。”

舞台剧的呈现能将模特与造型更好地融在一起,变得生动,有灵魂。观众也能沉入场景,产生共鸣,而非单纯地欣赏发型。这给王国华带来了启发,也开始去学习舞台呈现技术。“发型师不止是简单地做头发,还可以是各种艺术的融合与升华。”

英国学习打开了他的格局,提升了技能。一年后,学成归来的王国华很快就在业内小有名气,常有人请他去传授美发技巧。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美发师一个月的人工才几百块,而他有时一晚上就能获得上千元酬劳。

“明星发型师”的光鲜与压力

在香港期间,英国归来的王国华开始有机会为明星设计发型,周慧敏、米雪、利智……赫然在列。当时知名的时尚杂志、八卦周刊等都喜欢找他来为封面明星设计发型。他技术好,且为人诚恳,不怕吃亏,“我从来不讲价钱,给多少就收多少。”慢慢也就与杂志社建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机会是稍纵即逝的。”王国华语重心长道,刚出茅庐的年轻人不能太注重利益,也不要怕吃亏,争取机会去展现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没有实力和别人谈筹码时,就要将自己放低一点。”

给明星做发型设计固然风光,发型师能将自己的作品更迅速地传播出去。但压力也是必然的,“如果做得不好,粉丝们会一哄而上来骂你,压力比较大。”明星都有强大的磁场,作品能不能“Hold住”就变得很关键?在王国华经验里,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作品去呈现,获得对方的认可。

“手艺要好,要有足够的品位。”这就需要发型设计师先了解艺人的路线,还要跟形象设计师、经纪人等层层沟通,再结合出席场合、着装等来设计不同造型。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只有形象设计师、经纪人、明星等统统Pass后,这个发型才能用。”当作品获得明星认可后,这条路才会慢慢顺利。

与明星相处需要找到一个度。“做发型时,要把他们当成普通人。在舞台上,他们就是明星。”替明星做造型前,还需要先签一份保密合约,这在王国华看来倒还好,属于职业道德范畴。“行业有行业的规矩,我们要依此来办事。”正因为他这份“死板”,也赢得了合作明星的信任,知道他“口密”,不会去讲别人的事。

作为公众人物,明星都很注重个人隐私,而身边的保镖、助理等更是怕出问题。一旦风吹草动,见到记者、媒体等,就会将周边的人都列为“怀疑对象”,怀疑是否有人借机炒作、曝光等。身为明星发型师,自然也在“嫌疑”之列,有时难免遭到诘问。“自己要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大家都是为了工作。”

而相熟之后,褪去华服的明星也不过是普通人,也会流露脆弱一面,“我会倾听、鼓励,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渐渐地,他与明星也形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如今,也会有明星邀请他去家里玩,参加生日会等。今年6月,王国华开始尝试筹办SPA,也得到了数位合作明星的支持,纷纷发来祝福。

不过,他还是很怕打扰到明星们。在外面,他始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是发型设计师,就是一个工作人员。”他会站在角落,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作品在舞台前发光。虽然为多位明星做过发型设计,但他懂得什么时候靠近,什么时候远离。“你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经历皆修为,回首前半生,王国华感慨:“我很幸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明星发型师”的光环给他带来不少机遇。尽管如此,他内心还是希望有所突破,去寻找更多可能。首站选择的是台湾。

那时台湾正处于经济腾飞,一切欣欣向荣,美发行业的人才供不应求。王国华在这里迎来了事业的新发展。不过不到两年时间,又因某位业内颇有分量的人士邀请,他转而去了菲律宾,“条件很好,有车有司机有别墅,还有600平米的香格里拉酒店工作室。”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恰好,当时有位美发界大师级的人物也在菲律宾,就在另外一个香格里拉酒店。“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能跟他们并排一样。”这种满足感吸引着年轻的王国华,他便又离开了台湾。

“当时有很多艺人支持我,如果留下来肯定也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如果留下来,可能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经历了。“人生很奇妙,它的每个节点都有不同的安排,才有了今天的模样。”王国华笑道。

到了菲律宾,他的客户从明星延伸到了政界。在那里,他每天出入高档场所,打交道的都是政要名人,工作室的客人也络绎不绝,事业一片红火。这种养尊处优的浮华生活过了五六年,王国华却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了吗?”

身处异国他乡,文化上的隔阂也让他内心满是孤独,物质上的富有并不能弥补一个人精神上的缺失。为了排遣心中的烦忧,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当地的“唐人街”、KTV等闲逛,到处找同胞聊天。

这种日子终究无法持续太久。上世纪90年代初,王国华还是踏上了归国旅程,来到了广州,一直至今。“刚来之时,发廊都是些乌合之众,开店也没有规章制度,有的学徒学了一个月就能开店……”种种让初来乍到的王国华极度失望,但这何尝不是契机?他可以说是第一批将产品、技术带到内地的香港发型师,之后的办学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他人眼中的王国华

罗少奇(圈内好友):看了他最近的作品,觉得他在不断变好,让我也受到了不少启发。王国华很聪明,是我认识的人里面最有头脑的人之一,同时也很重感情,会关心朋友、兄弟和员工们。他是第一批将好的产品、技术等带到国内的发型师,也是他带领我回国,才有我今天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

顾霖锋(圈内好友):跟Thomas的见面时间不算多,但一有机会去广州,我都会找他吃饭。他很有个人魅力,脑筋很灵活,对朋友也很好,是国内美发行业中让我比较敬佩的人。他的作品也很棒,有沙宣风格,又有自己个性。

龙骏(学员):王老师的发型作品不仅会在细节上做到完美,还会结合搭配呈现出来。他在我眼中是一位能激励人的老师,会用很通俗的例子来进行教导。我在他身上学到的不止是技术,还有品德和勤奋。

邦妮(学员):他设计的每款发型,当模特站起来时,360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完美的层次结构和线条,能与模特的脸型与气质结合。他在我心中是一位很会激发学员潜能的老师,会毫无保留地教导每个学员,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每个学员尽快地掌握剪发技术,是我最尊敬的好老师和朋友。

Jessica(女儿):他是一位严厉又幽默可爱的父亲。平常相处时,他会很包容我,也会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让我学会了很多。但工作时,他又公私分明,会对我严格要求,让我能更好地在社会生存和立足。

为剪平一条线练了三个月

有人剪头发只需花100块,而有人则需花上千元。这中间固然有技术的差别,但也少不了环境、服务等因素。“能不能打动客户的心”是最重要的,王国华坚持着自己的“感动式服务”。

作为手艺人,技术必然是生存一大要素。“好的造型就算洗完头也依然能保持原形,半年甚至一年都不成问题。”这涉及到内结构和外结构问题。“内结构与五官是否协调有关;外结构则与体型、服装等分不开。”好的发型师会结合脸型、发质、蓬松度、长短等生出不少想法,如用“掩眼法”等使人的结构得到平衡,让发型配合人的性格、体型......通过造型来扬长避短,看起来更显和谐、舒服。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练习很多次,也会失败很多次。”王国华此前就曾为了剪平一条线而足足练了3个月。“多练少错,少练多错,不练全错,常练就不会错。”在他看来,好的发型师能够驾驭头发,“是他在玩头发,而不是头发在玩他。”因此,一个发型师要从助理成长为师傅,至少需要5年,“才能hold住客人。”

剪头发的技艺不算复杂,但也能演变成很复杂,“基本招式也就直线、圆线、斜线三招,但可演化成两百多种花样。”这同样少不了重复训练。“如果你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就不会觉得重复的操作很无聊。”

当剪出合意发型时,王国华心里就会有种满足感。不过,创作总会遇到各种难题,王国华自然也有挫败的时候。为此,他会常抽空去日本、泰国等地稍作放松,也会经常去看画展、设计展、发型秀等,寻回灵感。

与此同时,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同的客户群有不同的需求。”大众消费者需要的是“快、靓、正”,而高端消费者需要的则是更多细节上的服务。“服务行业需要去经营氛围。”针对高端客户群,王国华将自己的工作室设立在广州CBD的一家高档五星酒店内,还设立了独立的隔间、门帘等,让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

此外,他还会从礼仪、交际等方面给予学员指导。为了尊重顾客,美发师们也要尽可能地将自己修饰装扮好。“我们要从细节中不断完善,从沟通中打动客户,让客户感到开心,觉得花出去的钱有价值。”

一场车祸让他决心投身教育

相较而言,王国华认为内地的美发行业起步较慢,但发展却很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国人也有钱了,会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王国华看到整个美发行业都在朝着更高端、专业的趋势发展。

可是,人才却是个问题。虽然美发师行业中,年薪30万~50万元的人群不在少数,但从事这行的年轻人还是在减少。“这行需要沉淀的时间最起码要3~5年,很多年轻人都不愿进入。”

起初,王国华也并不愿意去办学,“我的性子比较急,做培训需要很有耐心。”但之后人生中经历的一场车祸则改变了他的想法,原来一切浮华转眼皆可能成空。经一位泰国师傅指点,他开始从事美发培训,去教会别人谋生的能力,“这比单纯地捐钱做善事更有意义。”他希望看到身边的人也能成功。

而从“私心”来说,利用开办学校来培养人才也能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解决人才流失问题。2006年左右,他在广州开办了苏豪路易士嘉玛艺盟造型学院,任教学总监。平日里,员工们在沙龙上班,到了周末则要到学校去培训,“教授一些技巧,让他们能剪得更好。”王国华将美发技术细分为6大课程,每个课程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员设立基础、实用、创意设计等,将自己的积累融合其中,教授给学生们。

在手艺行业,很多师傅都会给自己“留一手”,而他却和盘托出。“我将自己会的全部讲出来,但修行还是得靠个人。”很多顾客、学生都成了他的朋友,会一起分享烦恼和趣事,就像朋友一样无所不谈。这个过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分享、学习与成长。“学习是一种享受,我喜欢像一张白纸一样再去学习。”

年岁渐长,如今王国华体力已大不如前,但仍干劲十足,美发设计、教育培训都还舍不得放下。“用爱心教育,才能帮助他人成功,这样也让自己找到另一种满足感,所以我不是在教学,而是在分享,在相互学习。教育是奉献不是施舍。”

■对话:

“人最怕年纪不大,心却很沧桑。”

记者:在美发培训方面,你会站在谋生角度还是艺术角度来指导年轻学员?

王国华:有人是为了梦想,有人是为了赚钱,会因材施教,帮助他人实现心愿。但主要还是以谋生角度去指导,那些能够捱住苦,踏实学下来的学员们大都可实现“有车、有房”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同时还能成为公司的股东。先求得温饱,才能去讲艺术。

记者:从业40年来,你刚好见证了美发行业的发展,这中间经历了哪些变化?

王国华:刚来内地时,发现发廊都是“乌合之众”,美发师学了一个月就可以开店。但后来,香港将剪发的设计概念、技术带了进来,又引入了台湾的连锁店概念、培训制度等,这一行开始得到发展,在本土化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今,内地的美发行业发展很快,创新、复制能力等都不逊色。

记者:从事美发这一行,你曾有过后悔吗?它给你带来了哪些体验?

王国华:做这行没有后悔,今生亦无悔。我可以去很多国家,也能认识很多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时还有机会与自己喜欢的大师同台,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宝贵、开心的经历。之前在一场国际发型秀中,有位崇拜已久的大师就坐在我旁边,那种开心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记者: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低谷的时期?如何让自己从中振作起来?

王国华:我算是幸运的,人生没太大低谷,虽然做这一行会很忙,但我的家人都很包容。有时候会有些情绪,最近遇到的是去筹办SPA这件事,原本想着会有很多人来帮我,但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人是在背后踩你一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告诉自己不要生气,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座森林,而要做得更好,别人才会另眼相看。很多时候,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记者:对新入行的年轻人,你会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王国华:入行的年轻人一定要喜欢这个行业,要喜欢头发才行。只有喜欢,你才能做得久。另外是必须要多练习,不要怕吃苦、吃亏,路就会走得好一点。不要为剪发型而剪发,要为脸型、头型、体型去做剪发设计,将客人最美的一面体现出来,修饰缺点。多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表达,用心去感觉,重复练习,你的美感就会进步。

同时,年轻人也要懂得放松,人最怕年纪不大,心却很沧桑。要记得没人能帮你,只有你自己能帮到自己,如果不懂得放松,很容易心力交瘁,所以要懂得释放自己。信息时报记者 张柳静 见习记者 谢莹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