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社会,身处底层似乎更是一件需要感到抱歉的事情。无论在日本文艺作品,还是日本社会案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类事件,平民以杀戮的方式,“清理”着流浪汉、无依老人、贫民等低存在感的人群。他们通常有着自认为正当的理由:我杀害你,狩猎你,仅仅因为你是个废弃的人。

所以,《烧仓房》这个故事出现在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笔下的时候,我不太感到震惊。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1)

中年人“我”认识的女孩,太像一个“无用”之人了。无所事事,常常犯困,讨厌麻烦,似常靠几个男友接济生计,热爱“无用”的哑剧表演,吃着不存在的橘子。去北非后,带回一个神秘的富二代男友,这个富二代在跟“我”的一次聊天中,透露自己的爱好是烧废弃仓房。“我”把身边仓房一一标记,每天跑步确认。结果所有仓房都没事,女孩却消失了。

够细思极恐了吧。

只不过,村上春树把这一切都写得非常隐晦。尽管小说有惊悚的部分,但这份惊悚,也是交由读者通过内心想象去完成的。这部小说的调调,跟村上很多其他小说是很像的,就是他的东西,自始至终有一种很沉稳的审视在里面。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2)

比如小说里的“我”看待他人,无论是对女孩,还是对富二代,他都有打量、好奇甚至思考,但这一切,又似乎来得非常平淡。至少从外部表达上,不带有强烈的情绪起落,更像是在经由他人,来完成更多的内心世界建构。因此,小说细思极恐的部分,因表达的内收,神秘幽暗如黑洞。

这种抽象隐晦让我心生疑惑,如果要拍成电影,这个故事,要如何去表达、去填充呢?

电影《燃烧》里,李沧东填进去了强烈的阶级反差。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3)

原小说中的“我”,由小资中产,变为电影里的朝韩边境青年钟秀,家里只有一头牛,父亲还在吃官司。他开的脏破货车,居住的简陋民房,与富二代BEN的保时捷豪车和江南区豪宅,都是强烈的物质上的反差。

最显著的反差,还是在身份和心境上。比如,钟秀在富二代的聚会上,总是比较拘谨,他与惠美,也常像“下酒菜”一样,被富二代们以看猴的心态,进行着打量、消遣。钟秀即使对于惠美有着爱意,却在与BEN巨大的贫富差距面前,选择了退让。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4)

同时,《燃烧》加深了女主身上的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不同于小说中那个似乎没有多少情绪起伏的女孩,电影中的惠美,不仅经济上贫穷,还有着心态上的自卑。这自卑缘于她不够漂亮,而家人也对于她的存在没有给予过多少关注。所以她因整容而债台高举,也常陷入虚无主义。在北非世界尽头般的荒地,她期盼着自己的消失,在黄昏晕染的田野,她旁若无人跳着表达“great hunger”的虚无之舞。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5)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6)

而这一切,让她更符合“废弃仓房”的隐喻:实体上,她不能为社会提供多少经济价值,精神内部,她是个空心人。

此外,《燃烧》相对小说,有着更稠密的情绪浓度。

《烧仓房》中,“我”与富二代的关系,是微妙而略带荒诞的。他们虽算得上世俗意义上的情敌,但他们都没在意这层关系,他们之间的相处,更像是一种客套。疏远谦和,礼貌无聊。他们之间唯一的交心,是对于“烧仓房”这件事的讨论上。那时,则是一种语言和智力上的交锋,无关系情绪。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7)

《烧仓房》中的“我”,中年人,有妻室,对小说中那个特别的女孩有好奇,与她相处也闲适,但情感上,并不是多么强烈的,女孩对于他,更像是中年人平庸乏力生活中的非强力春药。

但在电影的人物设置上,《燃烧》中的男主是个心智上的少年。少年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少年情欲燃烧,少年脆弱骄傲,少年一腔孤勇。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8)

所以,钟秀在惠美朝北的房间,与其发生关系时,看到那道从南山塔反射过来的微光会凝视好久。在惠美不在了的房间,他会对着南山塔自慰,期待着生活中的微光再次出现。

在富二代家的阳台上,他会流露出愤怒的神情,对惠美鄙视地嘲讽富二代神秘如盖兹比。

最后,他也可以因为一个心中的真相,在孤独和愤怒中,把富二代连同他的车一起烧掉。

这些都决定了,电影《燃烧》比原著《烧仓房》更为强烈。相对小说的内收,它外放、暴力,有着反抗精神。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9)

与此同时,《燃烧》又保留了《烧仓房》中一些很好的东西。比如,形而上的人物对白,情节上的留白。另外,它提供了更多统一而连贯的意象,除了“不存在却假装存在的橘子”,它还有“不知是否存在的猫”,以及“不知是否存在的井”,这些意象,都加深了电影的神秘气息。

对比小说和电影,我还有个感触是,村上春树关注的东西,偏心理学一些,比如,《再袭面包店》里,男人衣食无忧之时,某夜想起曾经穷困之日未能偷盗成功的面包店,便去偷了,讲的是“完形心理学”;《挪威的森林》,大量笔墨写直子的忧郁,探讨生命的意义,“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烧仓房》,他写了幽暗的人性,“我在这里,又在那里,我在东京,同时又在突尼斯”,“并非不道德,而恰恰是因为维护道德”。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10)

李沧东似乎更关注的是,边缘人的困境和孤独。无论《诗》中的老太太和自杀少女,还是《燃烧》里的惠美和钟秀, 都是社会的边缘人,地位上弱势,精神上孤独无助。

库存房子的意义(烧仓房是暗流涌动)(11)

然而,这也不能说明谁更高明,只能说明侧重点不同。就像作家荞麦所说:小说追求着更抽象,最好超越时代的藩篱,而电影(大部分时候)则最好更为具体,成为时代的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