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有其他两孝,你知道是什么吗?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经过人们的不断传承,弘扬至今。俗语,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脉,是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们根据自己的毕生经验总结而来的。

因为俗语的语句大多比较精短,言简意赅,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俗语相信很多朋友们都听说过,那么你知道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吗?那么其他的“两孝”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是伦理道德吗(俗语不孝有三)(1)

不孝有三,真的是三个吗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句俗语,从字面上看,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在我国古代,儿女不孝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没有后代。这里的没有后代也就是指夫妻没有子嗣,那么真的有三个吗?其实不然,这里的三是泛指,并不是具体数字。

古代的文字语音和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所以这里的三在我们现代文字里,就是三个。但是在古代,这里的三确实指有很多,其中最不孝就是没有子嗣。但是赵崎在《十三经注疏》阐述了三种不孝的表现,被后人接受,也就成为了现在的不孝有三,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是伦理道德吗(俗语不孝有三)(2)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不孝有三,在那本书里,第二个就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们可能就会疑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家庭贫苦的男子一般都会读书来考取功名,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也给家里一个更好的生活。

父母呢,虽然生活贫苦,但是也会特别支持。有些身处偏远地区的读书人,一般都要走好远的路去比较大一点的地方去寻找老师,向老师请教问题。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家里贫困却不想考取功名,赚钱养家。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是伦理道德吗(俗语不孝有三)(3)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百善孝为先,所以家中贫困,却不思进取,不给父母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就是不孝顺的。在我们的现代观念中也是如此,作为子女,一定不能够不思进取,止步不前,一定要拼搏,活出自己的风采。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当父母逐渐年迈,没有能力赚钱的时候,子女一定要为辛苦了半辈子的父母提供一个好的生活。而不能每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做一个“啃老”的年轻人。所以赵崎在这本书里说不孝有三,其二为“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是伦理道德吗(俗语不孝有三)(4)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说完了两个,我们再来说一下第三个,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所以作为子女,当我们看到父母有很严重的错误时,一定要及时指出父母的错误,纠正他们的错误,不能让父母陷入不义之中。

曾经有一个新闻,孩子的父亲在从戒毒所戒毒出来后,不久又开始复吸了。孩子知道了后,并没有让父亲继续沉沦下去,而是劝阻了父亲。所以我们的古人告诉了我们,作为子女,一定不要“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是伦理道德吗(俗语不孝有三)(5)

说到这儿,相信你对这句俗语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你怎么看待这句话呢?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