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杨旸、袁依楣非法经营一审刑事判决书”,案由为非法经营罪,案件详细信息未公开公开信息显示,袁依楣为《天官赐福》、《陈情令》原著作者“墨香铜臭”消息一出,一时间又是沸沸扬扬,颇有满城风雨之势“陈情令”“天官赐福”“墨香铜臭”“肖战”“耽美“等词再次成为微博热词,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觉醒还是男权结构的模仿)

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

11月10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杨旸、袁依楣非法经营一审刑事判决书”,案由为非法经营罪,案件详细信息未公开。公开信息显示,袁依楣为《天官赐福》、《陈情令》原著作者“墨香铜臭”。消息一出,一时间又是沸沸扬扬,颇有满城风雨之势。“陈情令”“天官赐福”“墨香铜臭”“肖战”“耽美“等词再次成为微博热词。

《陈情令》2019年播出至今,网络热度始终不减,衍生出“陈情女孩”“忘羡”等热词,更是为内地娱乐圈输送了两位顶流,肖战、王一博。“227”事件使肖战在爆红之后突然陷入舆论漩涡,演艺事业也一度跌入谷底,如今的娱乐板块新闻,只要有“肖战“就有关注度、点击率。如今,墨香铜臭非法经营刑事案一出,作为墨香铜臭代表作《魔道祖师》改编电视剧《陈情令》主演的肖战,再次被波及。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墨香另一作品《天官赐福》,《天官赐福》动漫版最近在哔哩哔哩热播,并获得了豆瓣9分好评。墨香铜臭一案消息一出,《天官赐福》评分迅速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耽美文学也再次被推上热议:耽美文学究竟有没有价值?耽美之墨,它究竟香不香?作为今年大火的耽美文学界的佼佼者,墨香铜臭拥有大体量的原著粉,更因《陈情令》大火,原本只是小众的圈层,如今粉丝体量越来越大,大有耽美文学出圈之势。

01何为“耽美“?

“耽”, 意为沉迷, “耽美”就是沉迷于美好的事物之中。该词源于日本近代文学流派——耽美派, 之后被日本动漫引用, 特指“一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生殖的恋情”, 即BL (boys’love) 。目前中国大陆流行的网络BL小说 (俗称“耽美”小说) , 是女性创作并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群、描写男性之间恋情的浪漫小说。墨香铜臭正是近年来耽美小说界的佼佼者,曾获得2017晋江年度盛典和2018晋江年度盛典纯爱系列最受欢迎作者。

02耽美文学走向大众,是女性主义的觉醒还是男权结构的模仿?

不同于一般情色文学, 耽美文学所描绘的对象是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情感互动。一对或多个形象或俊朗或俊美的男子之间因为偶然的因素产生情愫最后迸发出炽热的爱情,这是耽美文最常见的书写路数。有人认为耽美文学的本质“是女性对于非功利性爱情的一种期待,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相夫教子、女性生育功能的一次反叛”。 “耽美”,即“女性向”的男性同性爱情故事,是“女性向”文学和文化中重要的一脉。自由的情感关系设定使得耽美文学的感情脉络更加充满想象性和可能性,是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

追随耽美文学的群体多为女性青年,统称“腐女”。耽美文学将女性视角作为审美立足点,按照女性的喜好、审美,为满足女性心理需求而创作。在耽美文学中,男性成为被关注、被凝视的客体。从这一角度来看,耽美文学满足了女性主义的某些需求: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视角俯视男性,这与女性渴望自由和平等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女性希望在社会中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改变过去男性话语权下“女性被观看、被消费”的处境。女性对男性爱情故事的消费和观看,是对固有模式,即言情小说的一种颠覆和反抗。

从另一角度看,多数耽美小说中所谓“攻受” (不同主角清晰的主动方与被动方)双方男性所体现角色又具有明显的“强弱“分化,强势一方为”攻“,弱势一方为“受”。不管主角属于哪一种类型, 其外貌往往远高于普通人, 而主角的阶层归属 (尤其是“攻”方主角) , 也多属于中上阶层。这种对于主角外貌的建构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明显的“疏离感”, 是个人对于其现实生活的社会结构以及身体的拒斥, 是一种缺乏生活基础、空中楼阁式的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其反映的是对现实权力结构变迁流转渴望, 也是对上层社会的臆测和想象, 这一点决定了耽美文化在本质上和一般的言情小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都是寄托女性想象的理想主义的文本。

耽美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主体多是男性, 在耽美小说中, 女性往往被刻意隐去或忽略。即使确实出现女性, 也多扮演不太讨喜的角色。耽美文学中, 男性并没有展现出女性主义者应该揭露的性别霸权, 传统男性中心话语在小说中并没有消失, 反而被大大加强。男性在小说中不仅扮演了女性的情欲的投射对象, 而且还几乎左右了故事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耽美文学中刻意对女性形象的摒弃与剔除, 只描写和强调男性, 很难说是表达了对男性的反抗, 而这样的设定能够为所谓的“腐女”群体所接受, 则反映了耽美文化群体的女性性别的自卑感与焦虑感, 更多体现了其对自身性别认同的失范。

耽美文化作为相对独特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方式聚合形成的亚文化有其创造女性阅读空间的进步性。但将其纳为女性主义觉醒的范畴无疑是一种理想化、去语境化的解读。各类耽美文学的创作包含着男性霸权的话语逻辑, 并未能完成对传统男女权力结构解构, 无疑是对男权意识形态下的异性关系模式及男性霸权的移情与模仿。

03耽美文学,究竟香不香?

耽美文学以晋江文学城作为主阵地,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这个群体以年轻女性为主。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显示,年龄15--23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受访者,多数参与者耽美文学阅读史达到3-5年,阅读过100-200部作品的读者占50%,说明耽美小说读者具有较高的阅读忠诚度。

另一方面, 网络的低门槛催生出数量庞大的耽美作品, 这些作品中优秀者寥寥, 我们近来更多听到的是批评的声音:层出不穷的抄袭, 千篇一律的套路, 还包括被商业化裹挟。毛尖教授的文章《资产阶级二代的美学语法》就是这一代表,针对流行的鲜肉耽美剧, 她提出这些作品体现了资产阶级二代的美学语法, 是“资本的面具演出”。

我们真正要思考:耽美写作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许多研究者做出的回答是:超离现实, 超脱历史。

不同于毛尖教授一棍子打死的策略,福建社会科学院郑海婷认为:我们对耽美小说亦不应一味持否定和悲观认识, 而是应该思考它们是否有另一种可能?是否可以刺破资本塑造的虚假表象?

我们真正要思考:耽美写作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许多研究者做出的回答是:超离现实, 超脱历史。

的确, 超离现实、超脱历史被认为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弊端。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纯文学的小说创作都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关键是冲突在文本中怎样呈现?更关键的是, 冲突如何被理解和解决?亦即, 文学如何回应现实?欲望如何参与历史的角力? 如果文学只做到了用虚构的世界来逃避现实, 或者如镜子一般地复刻现实, 这都远远不够, 文学还必须通过自己的世界来回应现实, 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走感情线的耽美文学作品套用琼瑶式言情小说的爱情至上模式。在这种琼瑶式的耽美小说里, 爱情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情比金坚, 在伟大的爱情面前, 其他的一切矛盾都不值一提。“耽美文学比之琼瑶小说, 在爱情“玛丽苏”方面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在“世代、社会阶级、经济阶级”之外, 耽美主人公的爱情还需要跨域“性别”的鸿沟, 这个鸿沟既阻碍了主角双方的感情进展, 也阻碍了家庭、社会等各界对主角爱情的接受, 于是, 耽美小说中, 主角为爱情所作的牺牲和付出就更为引人注目。网络耽美小说如果能够在写作中更加积极地回应现实, 换一种方式参与情感、参与历史,也不失为优秀的美学文本。

参考资料:

《耽美文学女性受众的阅读心理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刘雅煊,戏剧之家,2020第3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