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聊天会说一些民间俗语,都是听上去是很押韵的话。这些俗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经验,人们也会通过这些俗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这些俗语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民间不断的传颂和发展。

《礼记·大学》载: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人分手时都说了什么(男子无性铁无钢)(1)

这是古书上记载的一句话,告诫人们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一定要修身养性,以国家大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百姓想要背下这段古书非常难,但是古人们却用另一句话,表达了同样的哲理。

俗语“男子无性铁无钢,女子无性马无缰”,与上面的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男子无性铁无钢

一个男人没有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像一堆废铜烂铁一样,堆积在那里生锈。

“男子无性铁无钢”这里面的“性”,指的就是性格,也指做人的秉性或者生活习性,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古人分手时都说了什么(男子无性铁无钢)(2)

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包括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也包括父母的性格特点。人们都说什么样的家庭,出现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成长阶段,会有意无意的学习父母身上的优缺点,人的性格也和遗传关系。

不同性格的人遇到事情,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有了人生百态。由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对事情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最终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用自己的性格谱写着不一样的人生,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也有无奈的挣扎很痛苦的煎熬。

古人分手时都说了什么(男子无性铁无钢)(3)

人的性格特点,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男子无性铁无钢”就是男子没有向上的精神,那么就是难成大事。

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男子是这个世界上的主体,男子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入朝为还是下地耕田,都显出一个男人的重要性。

做一个男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要么熟读诗书,通过科举考试,一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要么手持长枪、金戈铁马,通过参军来保家卫。即使是不能文不能武的老百姓,也要有健康的体魄,为自己的妻儿撑起一个家的重担。

“男子无性铁无钢”,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一个男人如果软弱无能,他的妻子儿女就会被人欺负。

所以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能在困境下轻易低头,更不能委曲求全,否则就像炼成钢的废铁一样,被人遗弃在荒凉的角落。

古人分手时都说了什么(男子无性铁无钢)(4)

古代俗语用“钢”来比喻男人的性格,用的精准、恰到好处,将一个男人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男人就如同一个勇士一样,不畏强权不怕困难,用自己微薄的能力,捍卫着自己、家庭、国家的尊严。

二、女子无性马无缰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子可以说是男子的附属品。常言道“兄弟如手足,女子如衣服”,表明了古代人对女子的不重视,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女子也应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避免在生活中处处受人管制。

古人分手时都说了什么(男子无性铁无钢)(5)

“女子无性马无缰”,意思就是女子应该有“三从四德”的思想,只有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才是为一个好女子,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个女子如果个性太过张扬或者太有主意,往往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接受,也会被其他人耻笑。

三从四德”就是对女子的约束,如果脱离了这种思想操控,那么女子就像一个脱缰的野马一样,可能会做出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古代女子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思想将女子约束在“家”的圈子里。

古人分手时都说了什么(男子无性铁无钢)(6)

结 语

古代俗语都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人生哲理,这些道理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俗语“男子无性铁无钢,女子无性马无缰”,既说明了男子汉要顶天立地,表现出男子的顽强性格,然而“至刚易折”,所以这句俗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女子无性马无缰”这说明封建思想,对女子带来的约束。在如今男女平等的新社会,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事情一定要刚柔并济,才能够有退有进,在各种复杂的事情中做到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