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之二十七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用了11个“善”来论述一个精深微妙的道理,他在这里所说的“善”,不是指善良和美好,而是“擅长”的意思。

在这篇文章中,老子句句不离“善”,通篇都在说“善”,充分说明“善”在老子心目中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来看看老子给世人讲了什么大学问,他又是想说明什么深奥的道理的。

如何做到以善为本(如何做到善)(1)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如何做到以善为本(如何做到善)(2)

老子写这篇长文的大致意思是: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车轮的痕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出现过错;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所以善于用人的人,可以做不会用人者的老师,不善于用人者可以作为善于用人者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重视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如何做到以善为本(如何做到善)(3)

理解老子的意图,不能只注重于字面的解释,而要根据字面的意思去探究他的话外音。

在本章里,老子又一次阐明“自然”、“无为”的思想,他通篇用比喻的手法说明,为人处世要以顺应自然为准则,不刻意地作为,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我们普通人要向有“道”的圣人学习,学习他们“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善救人”“善救物”“善人”“善资”的大学问,努力做一个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善于用含而不露的智慧,去顺应自然规则,对待世间的人与万物,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