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每年公布上年社平工资,并以此作为当年的社保平均缴费基数。这个工资名字的全称,一般叫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

其实光看这一大些前缀,我们就知道这是好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城镇的职工不包含农村农业人员和乡村企业的职工。非私营都是些大国企,大外资等规范企业。在岗职工,不包含因病、非全日制、劳务用工等形式。

这一系列条件决定了这一批人的工资水平是比大家收入高的。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我们工资统计总额的确定。根据统计部门的规定,职工工资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补贴津贴、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大部分。同时还包含了社保个人部分、公积金个人部分等其他需要个人承担的费用。

每年什么时候更新社平工资(每年各地公布的社平工资基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1)

实际每月到手工资能有这个社会平均工资的60%就不错了。

而且各地统计口径不一致,确实有一些地区会出现两个甚至以上的社会平均工资。

比如天津市社保使用的工资是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7073元,而在计算工伤待遇、丧葬抚恤费用、防暑降温费用的时候使用的是职工月平均工资5607元。

每年什么时候更新社平工资(每年各地公布的社平工资基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2)

在国家层面,也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全国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6193元,全国私营单位只有3813元。

每年什么时候更新社平工资(每年各地公布的社平工资基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3)

国家实际上使用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分为平均数和中位数。

中位数实际上是指将人群数量划分为上下相等两部分的一个数。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所以,农村收入居中的人群每月可支配收入仅仅1000元而已,需要用作养老,医疗,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家感觉生活水平低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逐年上涨,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这是社会整体的贡献增长,肯定也会带动大家的收入增长,不过大家都知道低收入人群的增长速度肯定是远低于高收入人群增长速度,区间会被越拉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社保交费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

所以,奉劝一些还在观望的灵活就业人员,趁现在社会平均工资还比较低,灵活就业人员能提前缴纳社保,尽量缴纳社保,否则等到未来社会平均工资高攀不起的时候,我们也交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