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眼”这个典故来源于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关于阮籍,根据流传典籍,此人放荡不羁,不拘礼俗,颇有真性情。

其实所谓的青白眼看是很好理解的,正视对方的时候,黑眼珠炯炯有神,这便是青眼,而对人不屑的时候,眼睛翻一翻,便成了白眼。

《晋书》卷49《阮籍传》中记载了这么个故事:阮籍母亲去世的时候,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去吊丧,嵇喜比起他弟弟,为人世俗,注重官场之道,为清流所鄙弃。

阮籍讨厌嵇喜,对他以白眼相待,嵇喜被他弄得悻悻而去,而嵇康也听说了阮籍母亲去世,带着酒,抱着琴登门吊丧,阮籍非常高兴,以青眼正视。

青白眼典故(典故青白眼)(1)

这故事的原文是:“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此,“青白眼”这个典故就流传下来了。

李白有一篇散文《上安州李长史书》中有“青白其眼,懵而前行,亦何异抚庄公之轮,怒螳螂之臂。”

“青白其眼”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后来出现了比如“青眼有加”,“青睐”,“垂青”等词,都是来源于这个典故。还有一些古代小说中,比如《隋唐演义》,里面有诸如“敢劳如此青盼”这样的话,其中青盼的意思也是和青眼差不多的。

杜甫的《短歌行》里,也有类似的话,“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一句,也是用的这个典故。

@八闽古代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