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世界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神话世界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神鬼。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鬼文化一直都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并且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1)

那么,鬼文化在中国究竟有何不同于西方的特色?

首先,家族宗法制的长期存在使中国的鬼魂观念与祖灵观念紧密结合,从而给中国的鬼文化留下了鲜明的宗法烙印。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与祖先崇拜相连的祠庙建筑、墓地建筑广布于中国各地,组成一个文化传播的大系统。由于祭祖活动的经常化、祭祖形式的多样化、祭祖意识的普遍化,使得中国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家庭宗法特色,使之显著区别于西方及其它地域的鬼文化;

其次,道教的广泛流行,使中国的鬼文化呈现出道巫合一、鬼、神、仙相通的特点。

在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巫”走向衰落,道士代替了巫的大部分职能,如主持丧葬仪式、驱鬼求平安、超度亡灵等,成为操纵鬼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由此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道巫合一的局面;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2)

再次,佛教的传入使中国固有的地狱观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与中国固有的冥界观念相比,佛教的地狱突出“狱”的特点,即刑罚世间之人,无论生前贵贱贫富,死后其鬼魂均要到阴间地狱接受冥王的审判,这无疑为进入阶级社会后,伸冤无门的中国百姓提供了一种心理解脱的手段。

最后,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因其推崇“忠孝仁义”的做人原则,受其影响,中国的鬼文化呈现出浓厚的伦理至上性特点。

儒家虽然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疏远的态度,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之类的说法,但又对与鬼文化有关的丧葬、祭祀活动给予高度重视。这种把丧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义理化的做法,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鬼文化的发展,同时又使中国的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伦理至上性的色彩,由此构成了中国鬼文化显著区别于其它鬼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3)

谈到鬼文化,就不能不提丰都鬼城。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4)

“鬼城”,顾名思义,即鬼神出没之地,亡灵游荡之所。据《度人经》记载:丰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宫九府,宫阙楼观贵似天庭,鬼帝坐镇在此,统亿万鬼神。

其实,丰都本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5)

至于丰都为何摇身变成了“鬼国京都”,还得从巴蜀氐羌部落说起。

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的两个部落,在长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称为巴蜀两族的第一代鬼帝,恰好就住在幽都。

丰都原本就是巴子别都,自然就被传为“鬼国”的“幽都”。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6)

当然,流传得最广的还是阴、王成仙之说。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神仙传》中就记载了这个离奇古怪的故事:传说在汉朝时期,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两人因不满社会现状,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不过到了唐朝时,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7)

鬼文化就这样与丰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后来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钟馗传》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

由此可见,丰都能够成为“幽都”,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喻户晓的“鬼城文化”。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8)

俗话说:“鬼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跨过鬼门关,全家保平安。”

作为一个以鬼文化著称于世的景区,丰都鬼城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了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恢诡谲怪,阴森可怖,心若不正,恐怕难以自拔。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9)

从山脚一路拾级而上,走过了奈何桥,走过了鬼门关,走过了黄泉路,仿佛走过了三生三世,爱恨情仇也好,功名利禄也罢,终究抵不过一碗孟婆汤。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终将殊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应当无所作为,花开,为的是坦然接受凋零,花谢,是为了等待下一次盛开。人生在世,但求无悔于人,无愧无心!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10)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

奈何桥上叹奈何,三生石前忘三生。黄泉有路勿回首,人间无门须自珍。

鬼城到底在哪(传说中的鬼城原来在这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