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打鸡血(朱大可自家人)(1)

大禾方鼎

黄帝统治中国的幕后真相

仰韶半坡遗址考古证明,公元前3000-5000年,东亚地区还是“政教合一”的女性统治时代。就连充满谬误的官方历史教科书,都不得不承认它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毫无疑问,当时人们信奉女神,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那些气象莽苍的年头,来自西亚和中亚的族群,以游牧民族(西戎)的面貌进入东亚领地,逐渐放弃游牧生活方式,改种稷米,成为早期稷作文明的代表,而他们信奉的女神——“黄”或“黄神”,经过两场跟当地农耕民族“炎神”部落的血腥战争,以及版图的剧烈扩张,也便成了统治整个东亚大陆地区的大神与“祖先”。

素女经指导下民族春宫事务

出土典籍中的黄神,保留了早期猎牧部落的集体性人格:好斗、嗜血、对猎物毫不留情以及强悍的复仇意志。这些暴烈风格,是昔日猎人战胜农人的秘诀。在东亚的舞台上,黄与炎的对弈,从一开始就分出了胜负,它是游牧民族后裔征服并统治农耕民族的预言,也是操纵华夏民族历史进程的基本语法。中国的数千年历史,无非就是西部游牧民族攻击、占领和同化东部农耕民族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演出中,中华民族完成了自身的种族融合和进化。

黄神的形象,历史上经历过三次重大整容手术。第一次在战国,由道家黄老学派主导,将“黄神”改称“黄帝”,而跟老子加以并置,随后把大量道家学说嫁接在黄帝身上;第二次是西汉年间,以司马迁为代表儒家文官,以修史方式再次为黄帝大面积整容,并建构起以黄帝为首的帝王世系。第三次则在西汉末年,由刘歆率领儒生群体,为王莽的帝王身世寻找血缘依据。

经过三次整容的黄帝,性情温存而胸襟博大,逐步开始插手性爱、生殖、繁衍和美容之类的事务。在南方荆楚一带,他还还接管了灶火、巫术、医疗、长寿和亡灵的地下生活,俨然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天神。在道家伪托的对话式文献中,黄帝扮演一个意态谦卑和虚心求教的君主,发出天真的疑问,而由一些身份不明的隐士作答,说出关于政治、权术、战争、医学和养生等问题的真知灼见。在《素女经》里,他甚至与一个化名“素女”的神秘女神,展开关于床帏之术的热烈讨论。正是这些教诲令中国人在房中术方面占世界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黄帝还教会中国人通过床笫生活,实现下列三个重大目标:欢娱、长生和繁衍后代。这种“性国学”超越了低级趣味,转而成为国家政治的核心策略。毫无疑问,人口是帝国最重要的资源,它能够维系帝国的强大。黄帝是这种信念的开拓者。没有黄帝,就没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和最丰厚的人口红利。

朱大可打鸡血(朱大可自家人)(2)

炎帝画像

“炎神”的盐业保卫战

“炎帝”古称“炎”或“炎神”, 是东亚史上最著名的火神。由火神掌控的火种,不仅用于照明和取暖,还要用以耕作(“烈山”,即放火烧山平整理土地),更须用于炊煮食物(灶火)。火神点燃了新文明的炽热光亮。

信奉炎神的古老酋邦叫做“烈山氏”,应为黄神之前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羌人,因擅长以刀耕火种方式推进农事而得名,“烈山”就是放火烧山的意思。它的势力范围遍及河北和山西一带,向东甚至达到渤海之滨。它所掌控的核心资源,是产自解州的湖盐和渤海沿岸的海盐,这种物品不仅是人体必需的养分,也是进行“国际”贸易的战略物资。谁占有盐业资源,谁就能成为部落联盟(酋邦)的领袖。

按司马贞《三皇本纪》的说法,第一代烈山族的首领叫做神农,是这个部落的第一始祖,其身份犹如以色列人的摩西。他可能还是更大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传说后来被人跟炎神加以混淆,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把人跟神相混,是中国史学家的最大毛病,从司马迁到左丘明,几乎没有不犯病的。神农生子叫魁,魁又生承,承生明,明生直,直生氂,氂生哀,哀生克,克则生下了榆罔。以上八代领袖,共传了530年之久。

朱大可打鸡血(朱大可自家人)(3)

民间的蚩尤木雕

在另一边,信奉黄帝(古称黄神)的黄河上中游地区居民,在西亚贵族的率领下,组成新的部落联盟“有熊氏”,该部族原先跟烈山氏有通婚关系,和谐共处了一段时期,但基于土地扩张的需要,有熊氏率先背弃两国的盟约和友谊,大肆侵入烈山氏的领土,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烈山氏的第N代邦主,率领军队跟有能氏在“阪泉”展开首次激战,其结果是烈山氏大败,邦主率部分部落携带炎神旗号向有熊氏投降,成为黄神部落的子民,而那些拒绝投降的部属,则在烈山氏的旗帜下进行重组,保存了烈山氏的血脉。

到了第八代榆罔当政的时代,整个烈山氏经过励精图治,重新变得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力量来血洗从前的耻辱,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炎黄大战”,而榆罔的对手,是一位姓公孙的有熊氏首领(以下简称“公孙氏”),但世人大多把他误认为黄帝本人。

榆罔高举炎神的火红色大旗,率领烈山氏军队,为了捍卫自己的核心价值——盐湖(钱穆观点),在山西解州附近的逐鹿一带展开保卫战,与有熊氏发生激斗。双方各自动用了自己的神力资源。炎神部族虽属火神系,却拥有坚利的兵器(“铜头铁额”),而且还能水火并举,甚至招来风伯雨师制造闪电暴雨。信奉地神的有熊氏也毫不示弱,不仅邀来应龙,用蓄水战术去淹灭敌手,还请到旱魔“女魃”前往止雨,制造旱灾。双方连续打了三场战役,最后以有熊氏第二次大败烈山氏而告终。

朱大可打鸡血(朱大可自家人)(4)

刑天舞干戚

蚩尤、夸父和刑天之死

第二次炎黄大战,一直是史家所津津乐道的题材。信奉炎帝(炎神)的烈山氏国王榆罔(世人蔑称“蚩尤”),手下有一员彪悍的战将夸父,是追逐太阳的巨人,却因过于逼近太阳而被活活渴死。这其实是夸父浴血奋场景的一种暗喻,因为这个“日”并非自然界的太阳,而是信奉黄帝(黄神)的有熊氏军队的隐喻。黄帝(黄神)请来女神“旱魃”施行魔法,蓄意制造炎热的天气,夸父的军队,因而陷入缺水的绝境,最终失去战斗力,土崩瓦解。另一名著名的战将刑天,被有熊氏军队砍去头颅,竟然以自己的两乳为眼睛,以肚脐为嘴巴,挥舞着铜戈,继续跟苦苦紧逼的敌人作战。这个悲壮的场景,被陶渊明谱写成千古不朽的诗篇。古书上还记载说,蚩尤军团丢弃的长枪堆积如山,竖起来犹如密集的树林(邓林)。这是何等悲壮的场景。在殷红色的落日余晖里,死难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天空和龟裂的大地。

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称,在逮捕榆罔之后,假托“黄帝”之名的有熊氏首领公孙氏,露出了其猎人祖先的残忍本性。他先用大木枷将其囚禁起来,然后剥了他的皮做成箭垛,让天下百姓都来练习射箭;还剪下他的头发(在上古时,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高高挂起来,叫做“蚩尤旗”,让老百姓远远望去都会感到恐惧;再把榆罔的五脏六腑掏出来,用胃袋充气做成皮球,叫百姓都来踢球,看谁能把球弄进洞里去,据说,这就是全球足球的“最早起源”。

在夺取盐池的同时,公孙氏还顺便拿下了盐业的下游产业——酿造业的生产和营销权。其中最著名的产品,也许就是全国畅销的苦菜酱。公孙氏心血来潮,把榆罔的身体剁成肉碎,掺入苦菜酱里,强迫全体民众消费这批“御制产品”,以此炫示其不可挑战的神圣权力。

朱大可打鸡血(朱大可自家人)(5)

相传枫叶是榆罔的灵魂所化

公孙氏为此向全体子民颁布最高指示说:你们不许触犯我的禁令,不许拒吃我赏赐的肉酱,不许制造动乱,不许违反我的政策办事。要是触犯禁令,要是偷偷倒掉我的人肉酱,要是蓄意制造动乱,要是不听我的话,要是大搞反叛行为,要是知错犯错,要是越过雷池,要是擅自改制让自己快活,要是你想怎样就怎样,要是我还没颁布命令就擅自用兵,请看蚩尤和共工之流的下场吧:叫你俯首为奴,吃自己的粪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地底下给我当垫脚石!

公孙氏的铁血手段果然奏效了。榆罔是所有反叛者中的最后一位。他的下场如此令人胆寒,以致心狠手辣的“黄帝”,此后再没有遇到像样的对手。尽管榆罔死无葬身之地,但那些带血的木枷碎片,却散落在广阔的荒野上,化成美丽的枫树。每逢榆罔遇难的秋天时节,枫叶都会变得鲜血一般殷红,犹如蚩尤含恨不屈的灵魂。

此后,以榆罔以“蚩尤”的贬称在史书里出入,成为伟大的黄帝的反面陪衬。他的残部沿海岸线南下逃亡,与南方的原住民融合。他们携带全新的农耕、制陶和治玉技术,为此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最终成为“三苗”的领导者,而死去的榆罔,则跟炎帝一起被提升为祖先神,以跟炎帝相同的“人身牛首”之法相,印刻在南方蛮族的各种祭品和饰物上,成为民众永恒敬拜的神明。广袤而富饶的南方,收容了失败者的亡灵。

本文插图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夏上古神系》为朱大可先生耗费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书以跨文化的全球视野,运用多种学科工具,独辟蹊径地探研中国上古文化和神话的起源,发现并证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话均起源于非洲,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发现全球语言源于非洲之后,第三个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贡献,有助于修正人类文化起源的传统观点,向西方主流人文阐述体系注入“中国元素”。这些观点颠覆晚清以来的学界定见,为认识华夏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传承本土历史传统、推动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可视为1949年以来中国学术的重大收获。

朱大可打鸡血(朱大可自家人)(6)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搜索微信公众号iwenhuaxianfeng,或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