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电视剧《女心理师》在热播,看了两眼,发现和原作小说相比,除了人物名字一样之外,剧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当然还是读原作。

原著和电影(原著与电视剧差异有多大)(1)

这本书是毕淑敏的作品,书友们应该读过《血玲珑》《红处方》,我由于经历兴趣,还读过她的《阿里》,对她有很多好感。

在我们脑中,保留着生命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几百万件事物的记忆。鼻子记住了瞬间的气味,耳朵保留着声波的振动,眼睛贮藏着颜色的区别浓淡的层次光彩的亮泽,皮肤收存着温度触感还有疼痛……它们都生龙活虎地藏在那里,从未消失。你还年轻,你像藏羚羊一样年轻,你不一定能听得懂我的话,但请你记住它。在思想的下面是感觉,在感觉的下面是情绪。在情绪的下面是记忆,在记忆的下面是伤害……”

故事梗概:

乡村女孩柴绛香进城在一家养老院打工,当了住家保姆后,照顾一位有学识有素养的老人贺奶奶。教师退休的贺奶奶调教出来的绛香改名为贺顿,在老人去世后,只身踏入社会,经历过售楼培训,售卖假化妆品,最后上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贺顿还偶遇了伯乐电台主持人钱开逸,被又房东老太太纳入儿媳妇的范畴,最终,贺顿辗转努力,开办了心理咨询室,成为一名职业咨询师。

小说围绕心理咨询室接待的案例展开,层层推进中,揭开贺顿的身世之谜。

作品结构:

小说一共49章。

实话说这部小说结构上略显混乱。作家显然是想用倒叙的手法交代故事情节,最后一点点揭开神秘面纱,但是她又大量使用插叙,穿插了多个心理咨询的个案和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因此时间线和故事线都不明显,读了一些还真是差点弃书了。

读者对人物情节、对心理咨询个案逐渐熟悉了之后,大约从第10章开始,作者以大量笔墨开始交代女主人公贺顿的成长故事,此时呈现出了一个主要的故事线:贺顿的成长经历,整个作品情节开始明朗起来。

01贺顿的线

贺顿个子挺秀,面庞清朗,眸子深处有倔强的光。但一眼看去,有点猜不透。似乎是那种温和的邻家女孩的模样,内心却很有主见。她的灵魂曾饱受创伤,依然自强不息。她出身社会底层,但好学上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尊心。她爱穿蓝色和白色的衣服,有一个最喜欢的饰物,是一枚廉价但是造型奇特的鸟······

贺顿之前叫柴绛香,生长在一个靠卖身体器官、卖血求财的穷村里,又黑又瘦,父亲早逝,母亲穷困潦倒,靠卖身养活她。在衰老之前,母亲不得不找了一个长期饭票,嫁给了一个男人。本以为安顿下来的生活,却埋下了祸端。继父在绛香12岁那年侵犯了她。自此,绛香下半身陷入长久的冰冷状态。

绛香来到城市后,偶然的机会进入养老院做了护工。也是偶然的机会,被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女子选中带回去照顾老母亲。于是,绛香成为知识分子贺奶奶的保姆。

贺奶奶是大家闺秀,退休前又是教师,见到白纸一样什么都不懂的绛香很是喜欢,每天调教绛香学知识、懂文明。贺奶奶收获了自我价值感,绛香收获了素质水平,直到贺奶奶去世,绛香又回到了养老院。这时的绛香已使用贺奶奶为她取的名字贺顿,这时的绛香已经不再是怯懦的乡下丫头。

贺顿走出养老院,开始找工作挣钱。她参加过售楼处培训,贩卖过劣质化妆品,为了想要筹集心理咨询师培训报名费,不得已委身于一名男子。

许久许久,贺顿发觉自己的衣襟湿了。是谁的眼泪呢?是自己眼泪。贺顿恨恨地擦掉了眼泪,她是不配流眼泪的,流眼泪的女孩要有一方美丽的帕子,帕子要有清香的气味。没有帕子,最次也要有一包劣质的纸巾。流眼泪的女孩要有一堵强壮的肩头可以依偎,如果没有肩头,起码也要有一棵树一根电线秆子。没有纸巾,那需要钱。没有时间靠在街头的电线杆子上,因为她要去挣钱。

这是她第一次“卖身”。

贺顿从培训班毕业,被正在四处找千里马的伯乐相中:广播电台的钱开逸正在找懂心理的女性好声音。贺顿与其搭档奉献了一档精彩的电台节目,也与心理学教授姬铭骢结了初缘。

贺顿租处的房东老太太有一个小儿麻痹症儿子、大龄青年柏万福,母子俩都看中了这个老实瘦小的女房客,一心想着怎么把这女孩追到手。

贺顿想要开心理诊所,需要10万启动资金,需要一处房子。

电台主持钱开逸向贺顿表白,贺顿动了心思,把他纳入开诊所的宏大蓝图,睡到了10万元借款。

这是贺顿第二次卖身。

房东老太太太精明,贺顿与其签了协议,嫁给房东儿子柏万福,换得一处房子,开办了心理诊所。

这是贺顿第三次卖身。

贺顿拉来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同学莎茵和养老院的护工同事汤小希,生意红红火火忙忙碌碌。

贺顿一直保持和钱开逸的婚外关系,因为钱开逸可以在精神和文化上帮助到她。但是被老公柏万福跟踪发现。柏万福决定退出,贺顿因为婚前和婆婆的协议而不能离婚。

心理师也是人,人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们都具备。

在为一个家庭做咨询时,贺顿遇到了困难,求助于钱开逸推荐的姬铭骢教授。发现该教授曾暗中考察过她的电台工作和咨询室工作。

在解决案例问题时,姬铭骢发现贺顿在工作中的痛点,在为贺顿催眠治疗时发现其曾经在受过上海。

姬铭骢用极端手段治疗了贺顿的心理创伤。

贺顿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生活和人生,她明白了自己对于性的不在乎的态度来源,也把生活和工作都整理清楚,决定和柏万福幸福地生活下去。

再一次遇到姬铭骢的贺顿,也有了批判和揭发大名鼎鼎教授的勇气。

心理师是什么? 心理师就是为那些变化着的心灵,有着无穷关切和好奇心的人准备的行业,他或她必须充满了探索欲和苦行僧般的奉献精神。你要比你的来访者更胜出一筹,更聪明更稳定,更深刻更诚实,也更有耐心。

02贺顿做咨询的几个个案

贺顿的理智和感情如同两根毛衣针,被工作的机械手飞快交叉,一个又一个来访者的故事,恍若各色毛线,茸茸地纠结在一起,织就斑斓图案。有的地方像苏格兰格子般清晰,有些地方像水妖的长发一样混乱。贺顿经常和这个人面对面时,突然浮现出那个人的身影,影像叠加,好似报废的二次曝光照片。

案例一:大芳和老松谁在说谎

其实,男人就是牛奶,什么也不用往里搁,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基本上就都馊了。”

大芳和丈夫老松为婚姻咨询,两人说的内容却是背道而驰。老松事业有成、名声在外,大芳捉到丈夫出轨多次,第一次是小保姆,赶走小保姆,大芳大病一场。第二次是丈夫公司同事,大芳结识后带回家称姐道妹,老松又一次出轨,大芳又大病一场,老松嘘寒问暖。第三次,大芳把游泳教练带回家,又一次送到丈夫身边,这一次同样的大病一场,丈夫继续端茶倒水。

大芳为何不断为丈夫出轨制造机会?

经过贺顿一番努力,挖掘到大芳童年经历。原来大芳母亲曾是小老婆,在家受尽虐待,服侍大老婆直到去世,临终留下遗言,要大芳日后一定“做大”。大芳潜意识里,总为丈夫制造机会,让自己有机会处在“大老婆”的地位,每一次捉奸在床,丈夫都认错悔改,鞍前马后,大芳也十分享受这种待遇。久而久之,成了她的惯用伎俩,她也因此痛苦不堪,健康受损。找到原因后,大芳和老公和好如初,贺顿功成。

案例二:李芝明闹不闹追悼会

李芝明的老公乌海是某市领导,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所有人都在哀悼这位年轻有为的市领导因公殉职时,也埋怨作为妻子的李芝明为何要在大雨之夜硬要丈夫回家,间接导致乌海车祸身亡。李芝明由此查到乌海出轨他人而暴怒,打算大闹追悼会。被贺顿开导,解开心结而去。

案例三:周团团到底多大了

周团团年龄未知,书中只说他是小孩,因为一心想要爸爸妈妈复婚,所以暗中下毒打算加害于未来继母。贺顿引导其父母多关心孩子。

案例四:女同的爱情童话

失恋的桑珊找贺顿倾诉,恋人抛下她和一个外国老头在一起,在反复拉扯确认后,桑珊由失恋转为妒火中烧,打算与老头决战,贺顿最后发现,桑珊和恋人属女同关系,并引导其尊重恋人的选择。

案例五:不想付钱的咨询

一堆下岗职工夫妻来咨询,贺顿没有因为他们付不起钱而不接待。妻子说,孩子想吃鸡翅,丈夫却让她买了十斤,分给父母、兄弟姐妹、三姑六婆等十个人。妻子受不了丈夫妈宝,丈夫不以为然。贺顿对二人进行了指导。

“行孝并不意味着和父母绑在一起。如果你的儿子长大了,天天腻在你们家,你作何感想?”

男子说:“那我得把他撵出去。大了,就该顶门立户。”

贺顿说:“同理,你也要把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分清楚。一个人该断奶的时候就得断奶。以前的事,你不可能改变了,但现在的事,你能改变。”

案例六:老太太的101个娃娃

乔玉华老太太得了癌症,她安排好所有后事后,带着她无法解决的问题来找贺顿,她收藏了101个洋娃娃不知该如何处理。贺顿问她为什么是101个时,老太太语塞。在濒临去世时,乔玉华把贺顿叫到身边,告诉她答案,101是她曾经迫害过的人数,最后她也决定把娃娃捐给山区孩子。这个个案也是着墨比较精彩的一部分,关于老太太的人生感悟,读来比较受益。

在生命道路上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有原因的。正是它们,组成了我生命的线团。回想一生,我曾把几十个人打成了右派,也曾批斗过几十个人,还给几十个人扣上过各种各样的帽子……我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地写了下来,一共是一百零一个。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巧合,但我愿意在临终之前祈求他们的原谅……那一百零一个洋娃娃,就是他们的化身。

案例七:紧张的苏三先生

苏三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经常面红耳赤,说不了几句就桃之夭夭,贺顿引导其回忆,小学时曾经当众失态而落下的根源,苏三又咨询自己在原配妻子和红颜知己之间难以决断,贺顿引导其痛下决心,舍弃一方。

原著和电影(原著与电视剧差异有多大)(2)

小说构思的几个个案,并不算突出,有关心理的描写也不甚高明,主人公贺顿在个别案例中的表现甚至并不出色。

大芳和老松的个案线索明显,贺顿却受困多日,虽然作者想以此来引出贺顿在两性关系中的问题,揭开她的身世。但实在个案太浅,不足以支撑。后面几个个案完全可以不提,周团团下毒案、桑珊女同案以及下岗职工婚姻咨询案,都不太突出,感觉作者想面面俱到,反而添乱。周团团太幼稚,症结非常明显。桑珊女同则像是为了博眼球而硬加入的个案,要跟对手决斗实在更加幼稚,贻笑大方。下岗职工的婚姻咨询则是为了显示贺顿的心地善良,帮助穷人做咨询。但以贺顿的所为,为了钱、为了实现目的不择手段,贩卖劣质化转品,骗孤寡老人,为了学费委身于他人,利用钱开逸筹款,利用柏万福换取房子……贺顿不是什么心地善良的农村小姑娘,你可以说她正面,坚强、勇敢、独立,但你也可以说她负面,腹黑、精明、不择手段,很难洗白。

这本书的故事背景大约是2006年前,当时的政策是高中以上文凭参加一个培训班通过一次考试就能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毕淑敏本人是注册心理咨询师。以成书背景看,可以理解,否则,略显浮夸。

前面以时间为主导,穿插几个半截拉块的案例,让人读起来很不顺畅。包括姬铭骢对其的极端治疗,感觉有点过了,有些故弄玄虚了。好在作者在后面用有力的文字功力,补上了前面的缺憾,让整个故事因为后半截的讲述而显得顺畅流利了许多。

心理师就是为那些对变化着的心灵有着无穷关切和好奇心的人准备的行业,他或她必须充满了探索欲和苦行僧般的奉献精神。你要比你的来访者更胜出一筹,更聪明更稳定,更深刻更诚实,也更有耐心。

经验和钻研,远比学历更为重要。

心理师的正宗传承,就是执著的修炼,在自己痛苦的时候,还要思谋他人。如同苦蚌含珠,靠的是一天一层的黏结,无法速成。

你还要向你的来访者学习…世上每一颗受伤的心,都或潜藏高贵。每一具铭刻鞭痕的躯体内,都包裹着改变的决定和铁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