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 ;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就是所在地的 。 2. 是纬度度量的自然起点所在,是地理坐标系的横轴; 是经度度量的人为起始所在,是地理坐标系的纵轴;二者的交点即为地理坐标系的原点。 3. 就是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4. 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起来,地外的天空,包括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这种视运动被叫做 。 5. 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 地平圈_____ ______ 天赤道_____ ______ 黄 道_____ ______ 6. 在天文学上,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 。 7. 、 、 和 ,被称为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 8.现代宇宙学所研究的宇宙或科学上的宇宙,是指“观测到的宇宙”,即现在能够观测的现象的总和,实质上就是 。 9. 太阳大气可分 、 和 三层。 10. 黑子极盛时,意味着太阳活动特别强烈,天文学上把这个年份称为 ;黑子最少时,太阳显得最宁静,是 。 11.彗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12. 傅科摆偏转的方向,因南北半球而不同: 右偏, 左偏。

13.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以致太阳日长度发生季节变化:每日赤经差愈大,太阳日便愈长;反之,则愈短。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叫 ;其全年平均值,叫 。作为时间单位的太阳日是 。 14. 在 ,只有恒显星和恒隐星,没有出没星;在 ,没有恒显星和恒隐星,只有出没星。 15.在通常情形下,行星在恒星间自西向东运行,叫 。但是,当行星在其轨道上接近地球的时候,即下合前后的地内行星和冲日前后的地外行星,在天球上转变为向西运行,叫 ;经过短暂时间后又恢复顺行。在由顺行转变为逆行,或由逆行转变为顺行的短时间内,行星在恒星间停滞不动,被称为 。 16.已知火星的会合周期为780日,那么其公转的恒星周期为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扰动太阳的最明显的标志是( )

A. 黑子 B. 光斑 C. 耀斑 D. 日冕膨胀

2.下面哪个行星不属于类地行星( )

A. 水星 B. 木星 C. 火星 D. 金星

3.月球绕转地球的真正周期为( )

A. 朔望月 B. 恒星月 C. 近点月 D. 交点月

4. 在下面的地球公转的周期中,最长的是( )

A. 恒星年 B. 回归年 C. 交点年 D. 近点年

5.“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是什么月相?( )

A. 上弦月 B. 下弦月

C. 上蛾眉月 D. 下蛾眉月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是什么月相?( )

A. 上弦月 B. 下弦月

C. 上蛾眉月 D. 下蛾眉月

7.“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 是什么月相?( )

A. 上弦月 B. 下弦月

C. 满月 D.新月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什么月相?( )

A. 上弦月 B. 下弦月 C. 满月 D.新月

9. 在下面几个因素中,哪个不影响太阳高度( )

A. 当地的地理纬度 B. 当日的太阳赤纬

C. 当时的太阳时角 D. 当日的太阳赤经

10. 丰子恺作了一幅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漫画。根据图中的月相判断,哪一幅是原作( )

A.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青岛大学(地球概论期末考试试卷)(1)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B.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青岛大学(地球概论期末考试试卷)(2)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C.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青岛大学(地球概论期末考试试卷)(3)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D.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青岛大学(地球概论期末考试试卷)(4)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极移

2. 岁差

3. 太阳周年运动

4. 行星合日

5. 晨昏蒙影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赫罗图?它在恒星理论上有何重要意义?

2. 什么是开普勒定律?牛顿如何发展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它对天文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3.什么是恒星周年视差和光行差,它们有什么区别?

4.简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五、计算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5分,第2小题10分,共20分。)

1. 织女星(天琴座a)的视星等为0.1,若其距离增加为100倍,这时,它的星等将是几等?肉眼还能看到它吗?

2. 某恒星离天北极51°,问:它是否永远位于上海(31°N)的地平之上?

3. 试推算二分二至时太阳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填下表:

坐标节气

太阳黄纬

太阳黄经

太阳赤纬

太阳赤经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纬度、经度 2.赤道、本初子午线 3.天球 4.天球周日运动 5.天顶、天底、北天极、南天极、黄北极、黄南极 6.视星等、绝对星等 7.类星体、3K微波辐射、星际有机分子、中子星 8.总星系 9.光球、色球、日冕 10. 太阳活动峰年、太阳活动谷年 11. 彗核、彗发、彗尾 12.北半球、南半球 13. 视太阳日、平太阳日、平太阳日 14、南北极、赤道 15.顺行、逆行、留 16. 686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 2. B 3.A 4.D 5. D 6.B 7. C 8.C 9.D 10. 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叫做极移。这种位移的幅度很小,一般不超过0″.5,或15米,但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运动。它包含多种周期性因素:其中主要的一种是以14个月为周期;另一种是以1年为周期。此外,还有比较次要的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

2. 由于地轴的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50″,回归年相应地比恒星年短0.0142日,即20分24秒。这一差值,我国古称岁差,即周岁与周天之差。

3. 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来,好像太阳在绕地球运动。当地球在其轨道上由E1公转到E2,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便从S1移到S2。一年后,地球公转一周回到E1,太阳则以相同的方向(向东)和周期(1年),在众星间巡天一周。这叫太阳周年运动,其视行路线被叫做黄道。

4. 太阳和行星都沿黄道(带)运动。它们在天球上的位置,通常都用各自的黄经表示。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二者都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行星同太阳会合,叫做行星合日,或简称合。

5. 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没以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叫曙暮光。现代天文学称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20世纪初,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1873-1967)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1877-1957),不约而同地创制了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简称光谱-光度图,通常也叫赫罗图。它以恒星的光谱型(或温度)为横坐标,以它的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各自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赫罗图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恒星并不是在图上到处分布的。大多数(90%以上)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方至右下方的一条窄带上,温度由高到低,光度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明显的序列。这条窄带叫做主星序;位于主星序上的恒星,则被称为主序星。这个关系图表明,大多数恒星的光度,决定于它们的温度,即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就越大。

2. 开普勒定律也就是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包括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开普勒定律表明,太阳及其周围的天体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天体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受来自太阳的某种统一力量所支配。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运动的周期和速度则取决于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开普勒定律廓清了行星轨道的几何特征。但这些定律是凭数据分析得出的经验定律;用严密的数学分析推出它的结果,解释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的,则是牛顿(1642—1727)。牛顿扩展了开普勒第一定律、论证了开普勒第二定律和修正了开普勒第三定律。修正后的开普勒定律变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测定那些伴有卫星的天体的质量比。

开普勒定律指出了“行星怎样运动?”牛顿则用万有引力定律回答了“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他证明,在引力作用下,行星必然遵循开普勒定律而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从此,天文学从它的幼年状况进入成年时代。

3.由于观测者的位移,而使目标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视差位移。地球绕太阳公转,在空间走过一个直径为3亿km的圆形轨道。这样巨大的位移,势必引起恒星相对于无限遥远的天球背景的视差位移。地球公转以一年为周期,恒星的视差位移也以一年为周期,并且被称为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向某一恒星接近,在相互关系上,也可以看作该恒星向地球接近。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来,来自恒星的光线,既以每秒300000km的速率投向地球,同时,又以每秒30km的速率作平行于轨道面的运动。这样,地球上所看到的星光的视方向,实际上是这两种运动的合成方向,因而不同于星光的真方向。视方向与真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这就是恒星的光行差位移。

在周年视差图中,恒星的视位置沿轨道半径方向,偏离其平均位置;而在光行差图中,恒星的视位置沿轨道的切线方向,偏离其真位置。二者的偏离方向有90°之差。

4.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两个方面,首先,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它影响 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日制度和计时制度。

五、计算题(第1小题5分,第2小题5分,第2小题10分,共20分。)

1.由EM/Em=2.512(m-M) 和EM/Em= 12/102可知M=10.1,人的肉眼只能看到一等星到六等星,所以此时人的肉眼已看不到织女星了。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恒星不会永远位于上海(31°N)的地平之上。

地球概论期末考试青岛大学(地球概论期末考试试卷)(5)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

坐标节气

太阳黄纬

太阳黄经

太阳赤纬

太阳赤经

春分

0 h

夏至

90°

23°26′

6 h

秋分

180°

12 h

冬至

270°

23°26′

1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