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事件和战争的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参与指挥军事演习,演习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驶入市区,被守候在这里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开枪打死。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1)

普林西普被捕场面

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怂恿和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双方开战后,俄国立即进行战争总动员,宣布站在塞尔维亚一边。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法国也开展了战争总动员。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帷幕正式拉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个阵营:一方为同盟国阵营,即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4个国家;另一方为协约国阵营,包括英、法、俄等27个国家。这样,全世界公开宣战的国家共31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2)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本来属于同盟国成员,出于自身利害关系的考虑,开战后先后倒向协约国一方。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于1914年8月23日对德国宣战,并迅速控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11月,继强占中国山东胶济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后,又在英军配合下攻占了青岛。

大战初期,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曾一度宣布中立。1917年8月,加入协约国一方,并先后派出数万劳工赴欧洲前线助战。

1914—1916年战争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家是英、法、俄与德、奥。主要战场在欧洲。大战开始后,欧洲形成了西、东、南三条战线,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西线是关键。西线从北海到瑞士边境,主要是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到罗马尼亚,主要是俄国对德、奥作战;南线横贯巴尔干半岛,主要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

1914-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对大战的进程具有重大影响。为了实施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德军主力集中进攻西线。1914年8月,德军70个师越过比利时攻入法国。9月5日,英法联军与德军会战马恩河。双方投入了150万的兵力,在200千米长的战线上激战4天,英法联军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德军退至埃纳河一线。至此,西线转入阵地战。

1915年,德军改变战争计划,把军队主力从西线调到东线,战争重心移至东线。这一年,战略主动权仍在同盟国手中,但协约国的战争潜力正在动员起来。德军在东线企图一举击败俄军,但是,9月的战役,俄军也成功地阻止了德、奥军队的猛烈攻击,整个东线也处于相持状态。

1916年,是大战最关键的一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这一年,英、法、俄进一步动员人力物力,德、奥的人力物力则日见其绌。鉴于俄国已受到严重削弱,德国决计将进攻重点转到西线,对法国战略屏障凡尔登地区实施重点进攻。自2月起,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法军和德军均伤亡惨重,伤亡人数共达70多万人,德军始终未能攻占凡尔登。6月至11月,当凡尔登战役还在进行时,英、法为减轻德军对凡尔登的压力,发动索姆河战役,对德军的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此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3)

凡尔登阵地上的德国士兵

在东线,俄军发动夏季攻势,突破了奥匈军防线。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共投入了200多艘军舰,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即日德兰海战。双方都受到严重损失,德国最终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有效地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俄国革命与美国参战

战争期间,俄军在前线连连失利,军费开支与日俱增,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战争中,俄国成为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革命的形势比较成熟。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继续推行战争政策,国内反战情绪高涨。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十月革命使交战各国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

大战爆发后,美国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在交战双方都受到消耗、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一直伺机参与重新瓜分世界的美国向德国正式宣战,参加协约国一方。美国参战的原因有三:一是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由于英国实行战时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中断,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却迅速上升;二是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美国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可能会使协约国战败,美国给协约国的大量贷款将付诸东流;三是如果协约国获胜,美国不仅可以分享胜利果实,而且还能够凭借其经济实力于战后控制其他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美国虽已对德宣战,但直至1918年年初,其军队才陆续开赴法国,加入对同盟国的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4)

美国的征兵海报

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德军乘机集中兵力于西线,形成局部优势,企图在美军主力抵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军队则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达后发动总攻。德军多次发动进攻,未能获得战略性突破。1918年9月26日,英、法、美军发动总攻,德军全线退却,同盟国土崩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9月29日,即协约国发动总攻三天后,保加利亚的防线已被攻破、10万军队陷入重围的情况下宣布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因士兵自动放弃阵地,军队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也宣布投降。11月3日,奥匈帝国在国内民族解放运动高涨、非德意志民族纷纷独立的情况下,宣布投降。

保、土、奥匈的相继投降,使德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局面。陆军节节败退,损失严重,海军水兵也拒绝执行出海与协约国海军进行海上决战的命令。11月初,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11月11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德国被迫投降。这一天早晨5时,在巴黎东部的贡比涅森林的一节列车上,德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5)

签订停战协定的车厢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