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文才最好的人物当属曹植,不管是《铜雀台赋》、《洛神赋》、《白马篇》,还是被曹丕逼出来的七步成诗,都充分展现了曹植一时无两的才华,故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此外,曹植还在钟嵘的《诗品》中被评为品第最高的诗人。李白或者在豪迈奔放上略胜曹子建一筹,但曹植的浪漫与潇洒却是前无古人,后一千八百年也无来者。

曹植为何斗不过曹丕(曹植根本斗不过曹丕)(1)

但是曹植却在立储之争中输给了与他一母所生的胞兄曹丕,最终41岁就在忧郁中病逝。他曾经用出众的文才征服了曹操,甚至数次想立他为储,但世子之位最终还是给了曹丕。曹操在犹豫的时候曾经问过贾诩,贾诩做沉思状,曹操问贾诩在想什么,贾诩说:“我在想刘景升和袁本初。”曹操这才下了决心立曹丕为世子。

实际上,曹操一方面是想到刘表和袁绍,在确立继承权的时候都是废长立幼,所以在他们去世后引起了祸乱,导致基业不保,但更重要的是,曹植像极了他的这两位手下败将,还有孔融。

孔融据说是孔子后人,少有让梨之贤名,但是后来在许昌恃才傲物,喜欢与祢衡这些狂士交往,号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但是曹操是寒门法家的代表,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说法当然读过,后来以“不孝”为名处决了孔融。因为孔融是最早提出“父母于子无恩”的说法。而曹植结交杨修、丁仪等士子,终日设宴饮酒,吟诗作赋,又服食五石散做清谈,这一点像极了孔融。又曾经硬闯白马门,公然违法,相信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经不考虑曹植了。

袁绍四世三公,在士族里面很有名望,早年也是曹操的发小,两人从小偷鸡摸狗,后来袁绍成为十八路诸侯盟主之后,在虎牢关“日置酒高会”,不思进取,曹操自己引兵配合孙坚追击董卓,却中了埋伏,险些丧命。后来袁绍先是在汉献帝的争夺中失了先机,又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官渡之战中输给了曹操,这里面本来袁绍有多次击败曹操的机会,然而他好谋无断,先是不听田丰之言,养精蓄锐,拉大敌我差距,后又不听许攸之言,轻骑突袭许昌,而是想正面一战而定。曹植的正面和潇洒,也颇有袁本初的名士之风。

刘表是荆襄八俊之一,也是才名远播,但是徐庶评价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曾经在他账下,提出过趁曹操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的时候突袭许昌,然而刘表没有听从,错失良机,最终在内忧外患中病逝。曹植身边的杨修、丁仪,谁不是有真才实学之人,然而他不能引为己用,反而是曹丕用了一个才学远不如杨修的吴质,帮他成功夺得了魏王的世子之位。

当然,曹丕的才学虽然不如曹植,但也是文武全才,他所注的《典论》便是后世文学批评界的必修课,但是更重要的是,曹丕的政治敏锐感远胜于曹植。但是曹丕的一生其实也非常无奈,虽然逼得汉献帝禅让当了曹魏的开国皇帝,却对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作出了妥协,以换取士族对他的支持,这无异于废除了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则,此后曹魏再无寒门将领,最终以寒门法家立国的曹魏还是败在了士族世家司马氏的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