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贺岁档的片子,到这种年底的时候,该有什么评论大约都尘埃落定。众多观点中对“桃花源”这个文化符号的讨论最多,故事架空了社会背景,村子的外型设计也符合人类关于桃花源的想象。但是村子里人并不平等,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丰富。村长开垦了村子,拥有绝对的权力,火车路的引入表现了外界对村子的影响,可见健忘村表达的更好的不是“桃花源”,而是“人性”,这篇影评主要拿三个典型人物来发表一些观点:

一、村长

第一个村长是开垦村子的老头,秀才带来了修火车路的消息。村长的态度很超前,决定在村头修车站,但是在村子里的村民看来修车站是个经济冒险。在此之前,秋蓉嫁给朱大饼,并非秋蓉所愿,是村长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发展。

健忘村是哪一季的(健忘村我是谁我打哪儿来)(1)

三、长虹真人

村子里并没有故事,是因为长虹真人带着忘忧来了。他是

影片中祸源的开端,也是最值得可怜的。这大概是故事里最感人的一个秘密,长虹拿着忘忧寻找回魂的方式,并不是为了无尽的财富和享受,而只是想记起来那个模糊的女子的脸,记起来他自己是谁。

健忘村是哪一季的(健忘村我是谁我打哪儿来)(2)

哲学领域有一个梗:我是谁,我来自哪儿,我要去往哪里?大约这个影片就表达了这个梗的重要性。我们活在这个世上,知道自己的坐标和方向比较重要,至少比财富和享受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