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卡钦斯基 (Ted Kaczynski),是芝加哥人,家庭中产,父母慈爱,他还有个弟弟对他相当崇拜。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

大卫崇拜哥哥当然是有原因的。

人的智商在140以上,就可称为天才,霍金是160,爱因斯坦是165,而泰德是167。

他15岁就跳级进了哈佛,然后就一路攻读,拿到博士学位,在25岁时做了大学教授。

那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教授。

泰德性格安静、敏感,有点害羞,但也喜欢动物和户外活动。他的业务爱好是拉长号和收集硬币,看上去不但优秀,也很可爱。

但是谁能想到呢?他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了恐怖分子。曾经寄出过24个自制炸弹,炸死三人,炸伤23人,搞得人心惶惶。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2)

泰德的恐怖活动,进行了17年,那期间,他成了FBI的头号敌人,但是FBI17年来,却始终找不到线索,找不到人。

这如果不是泰德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弟媳妇琳达,有一天在千里之外看了一篇文章,推断出罪犯就是泰德,恐怕它不成悬案,也将旷日持久。

1.

泰德被捕之后,他母亲大哭了一场,想起泰德小时候的事。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3)

他除了家人,没有朋友,以至于他母亲早就担心他有心理问题,曾经想带他去做自闭症检测。

他母亲只是没有想到,泰德的变化,与她的教育理念也有一定关系。她总是希望两个儿子更加优秀,不断施压。

泰德最大的变化,始于大学时代,这可能是神童们都会遇到的问题。

15岁的泰德在精神上还是个孩子,他跟那些最不成熟的新生混在一起,根本无法适应。

他本就性格内向,这下更加内向,课余时间基本都呆在自己的房间,或图书馆里。

然后到了第二年,他的情况就更糟。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4)

(泰德的大学)

哈佛当时有一位心理学教授,二战时是名情报官,曾经建立过希特勒的心理档案。

此人1947年回到哈佛担任首席研究员后,热衷的还是中央情报局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关于精神控制的,就是探索如何塑造和破坏人的个性,并开发洗脑与精神控制技术。这包括酷刑、睡眠剥夺、迷幻药等等。

他们的研究,本就是用于敌人的,意识形态的对立者是主要对象。

这项研究既不道德,也很残忍,用到毫不知情,毫无戒心的学生身上更是如此,泰德不幸成为其中之一。

泰德智商再高,也斗不过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他当时还以为,那真是一项针对人类心理影响的压力测试而已。他正好也想证明自己抗压能力很强,啥都不是事。

而他母亲,也很快在寄来的许可文书上签了字。因为她接到的通知是,这是一项针对有天赋的年轻人的心理研究,泰德是未成年,他不能自己做主。

泰德的母亲当然希望儿子更好,她热情极了。

实验的残酷,泰德母亲想不到,泰德更想不到。实验中,刺眼的灯光打在泰德脸上,对面的法学院学生在尽其所能嘲笑、贬低、斥责他的一切。然后,教授还会向他们展示视频记录,以及他们愤怒和尴尬的数据,指出他们最愤怒,最无力的表情。

这代表羞辱、失败、难堪和摧残,泰德后来说,这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经历”。而这个不知道重复多少次的实验,让他呆在书房里孤独了三年。

他的教授根本不管学生的年龄、性格、心理状态,事后也没有疏导、治疗,他只关心他的研究成果。

2.

年少的泰德性格如此,遭遇如此,不但没有朋友,也接触不了女人。

他是靠着天才取得博士学位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心智同步发展。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5)

(家庭照,左泰德,右大卫)

泰德做大学教授很不成功,学生们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他们。他觉得很多东西根本不需要讲解,对于学习能力缓慢的人完全无法容忍。

泰德的精神正在逐步瓦解,他有时候坐在卧室里,会听到邻居们在议论他。

泰德有太多不满意,他最开始是对自己发狠。

泰勒渴望女人,可是他得不到,于是这神童就突发奇想。

接触女人唯一的方式是变成女人,他居然想到了变性手术。

可是他到了医院后,却又改变了主意。

泰德摆脱不了糟糕的情绪,又没法对自己发狠,终于转变方向。有一天,他想到了杀死精神病医生,立刻感觉好多了。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6)

(少年时的兄弟俩。右泰德,左大卫)

他后来写下了这种感觉:

那就像凤凰涅槃一样。

未来在我看来完全是空的,我想杀了那个精神病医生。

我不在乎我死了,所以我对自己说,为什么不真正杀死那些我讨厌的人。

重要的不是我这些话,而是我的感受,全新的事实是我觉得我真的可以杀人。

我的绝望解放了我,我不再关心死亡,不再计较后果。我对自己说,我真的可以打破常规,去做一些大胆的,不负责任的,或者犯罪的事。

但是他最后又说,我会杀人,但我要努力不被发现,这样我才能再次杀人。

泰德心中的恶魔唤醒了,但这还只是理论上的,并不足以让他真的开始。

3.

泰德不久后从大学辞职了,他的理由是,技术进步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出于良心,他不能继续担任数学教授,来促进这一过程。

泰德的母亲暗中怀疑,泰德只是想“逃离一个他不知道如何与之相处的社会”,但是泰德一家,还是支持了泰德的决定,并开始养着他。

泰德的弟弟大卫更加支持,他觉得哥哥太有原则了。所以当泰德打算去过田园生活时,他也跟着去了。

兄弟俩在蒙大拿州林肯市郊外,距离弗拉特黑德国家森林不远的地方,买了一块地,然后泰德就开始在那里建造一个小房子。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7)

那房子没水没电,但外面有条小溪。起初,大卫很想也建上一间,跟哥哥一起住在那里,来一把“瓦尔登湖”,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受不了,离开了。

大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其实也是学霸,他后来同样成了学术界的大拿。

泰德的家人应该说是很爱泰德的,泰德跟他弟弟也感情特深,那是他最爱的人。弟弟出生时,他七岁,那时候都高兴哭了。

泰德的家人一直希望,泰德最终会回归社会,但是泰德就那样待下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最初的几年,泰德一直在阅读,或者学习野外生存技能,他除了学习狩猎,及识别各种野生食用植物,还试过杂交胡萝卜。

然而孤独始终没能拯救他。十年的时间也不能。他一直在被什么撕裂。

后来,那地方也不再平静,逐渐从最初的三个人,发展到新房子越来越多。普通摩托、雪地摩托、山地车、休闲车不断开进开出,居然还有飞机经常飞来。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8)

泰德最受不了的就是飞机,他曾经用猎枪射击过它们,但是没有成功。

这让他非常沮丧,曾经在日记里说:

户外被污染了,但“我仍然喜欢它。我想这就像母亲爱一个残缺不全的孩子一样。这是一种充满悲伤的爱。”

泰德称飞机声叫“音爆”,那声音对他的影响特别要命。1979 年 7 月,泰德寄出两颗炸弹后,曾经跑到一个远离人类的狩猎营地放松,但是因为有架飞机老在头上轰鸣,他赶紧就回来了。

泰德因为他的小屋经常被人闯入,还曾偷偷杀死过邻居家的狗,那时候他的邻居完全想像不到,这个看上去特别无害的隐士,会是超级杀手。

泰德不是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曾经主动联系过医生,但因为出诊费太高,他采用了邮件治疗,和自我治疗。

泰德在那个没水没电,简陋无比,寒冷无比,一年只有400美元预算的野外小屋,能够生存下去,靠的是他的毅力,和他对外界的高度厌恶。等后面外来者不断闯入,他跟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糟。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9)

他指责他的父母,曾经在情感和言语上虐待过他,他问题的核心,是父母把对他的教育,看得高于一切。

泰德从此只跟弟弟联系,但是1989年,当大卫搬到纽约,并与高中时的女友琳达结婚时,泰德连弟弟也不要了。

他写了一封长达20页的信给大卫,指责大卫抛弃了他,过的是不纯洁的生活。

泰德所爱的人,终于一个都没有了。

4.

泰德是一个生长在黑暗里的人,他对父母很生气,对整个世界很生气,所以他的行动就终于开始了。

1978年,泰德把第一颗炸弹,寄给了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然后他又差点炸毁了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喷气式飞机。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0)

泰德一旦开始,那就停不下了,他炸柏克莱大学的研究生,炸加州的一位计算机店店主,炸一位遗传学家,加计算机科学教授,炸广告业主管、伐木业掮客,没完没了。

反正他的目标,都在大学教授、研究生、科学家、计算机经营者、广告业主,及航空公司那里。

泰德那些炸弹的原料,都是自己制造,或者从附近的车间和废料堆偷来,基本无迹可寻。

炸弹部件上的指纹,泰德都会彻底清除,一些碎片、废料,他会用酸处理,而炸弹使用的电线等等,他也会让它们变得无法追踪。

泰德有时候会故意留下一些线索,比如姓名、地址等等,但那都是迷魂阵。他有时候也会故意使包裹邮资不足,让人打回。而邮件退回之处,就是他要制造爆炸的地方。

由于泰德还有未曾爆炸的炸弹,警察倒是从中发现了一些树枝与树叶,但是它们太普遍了。

另外,泰德的炸弹都会刻上“FC”字样,但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1)

那么警察能够得到的信息,主要就是这些:

此人并非随机作案,他选择的目标,可能与技术和环境破坏有关。

此人应该是自然生活者,他既然技术不错,还有失误,说明他制造炸弹的环境不算太好。

罪犯既然能够精确控制爆炸的时间与条件,那他应该智力很高。

泰德是炸过飞机的,而飞机袭击案属于联邦调查局管,所以这案子就被FBI接手。

泰德最初的爆炸,针对大学,所以FBI就把他命名为“大学爆炸客”。

那时候,侧写技术还不能登堂入室,但是FBI无奈之下,还是用了。

起初,分析员约翰·道格拉斯认为,恐怖分子应该是一个二三十岁,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白人男性,属“非社会性强迫症孤独者”。

同时,因为最早的爆炸案发生在西北大学,说明他可能来自芝加哥,并且与学术界有联系。

道格拉斯的侧写,已经相当接近事实,然而不幸的是,FBI并没有认真对待。他们认为,这个人应该是一个蓝领机械师,一个手巧的人,或者是一个心怀不满的前航空公司员工。

这两种判断正好矛盾,于是FBI就只能继续错下去了,一错17年之久。

其实他们就是不错,抓到泰德也不容易。毕竟泰德远离社会,智力超高,警察的那种侧写,依旧范围太大。

一个能够在环境恶劣的野外,孤独生存25年的人,跟精英和蓝领都离得很远。

5.

泰德制造的系列爆炸案始于1978,终于1995,他最初的炸弹,都是用火药、火柴头、木头等现成的东西制造,只有放飞机上的那个才比较复杂。

那上面有气压计,一旦飞机升到一定高度,就会自动引爆。

他后面是越来越认真了,每一颗都更强大,更隐蔽,更致命。

追踪“大学爆炸客”,是FBI历史上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一项调查,但是FBI只在1987年比较接近过他。

那一次,泰德往一个停车场放炸弹时,被人看到了。目击者描述了泰德的样子,警察模拟了他的画像。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2)

但是因为泰德每一次出来,都会认真伪装,警察还是没有找到。他有一次还曾故意在包裹里留下几根谁的头发,让FBI再次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然而,泰德1995年4月寄出的那颗炸弹,注定了将是他最后的一颗。

泰德那次寄出的是一个鞋盒大小,鞋盒形状的包裹,4月24日,加州林业协会的执行董事吉尔伯特·默里,收到时还感到奇怪。

因为包裹是寄给他的前任,威廉·丹尼森的。丹尼森多年来一直为伐木业发声,还曾领导过对环保组织的指控。据说他远远不如默里可爱。

但是默里在下午二点后,还是打开了那个盒子,结果,他就成了泰德爆炸案的第三位死者。

这个事件随即把FBI置于难堪之地,因为他们不但始终没能阻止,还在17年后,依旧连凶手的性别都没确定。

好在这后面,泰德自己冒头了。

默里死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收到了一个包裹,那里面有一份长达78页的打印文章,题目叫《工业社会及其未来》。

邮寄者并且说,如果两家有一家不发他的宣言,他的炸弹必将送达一个无人知道的地点。

没有人敢于忽略“大学炸弹客”的威胁,美国司法部长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立刻指示,马上发。

他们其实也希望有人从字里行间发现点什么。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3)

泰德在文章中自称“自由俱乐部”,一直我们我们的。

他说,汽车原本是奢侈品,现在是必需品,科技进步侵蚀了个人自由,创造了新的社会规范,让人必须拥有,才能留在社会里。所谓的政治、经济、媒体结构,都会破坏个性和生态稳定。

还说,工业社会是一个压迫自由的系统,它规范了人类行为,创造了集体,却抹杀了个人自主性,让人失去了原来的生活目标。

它在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在让人心灵受罪,让人只能去寻找空洞的东西填补。

泰德总而言之,就是在批判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并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无法改革,人类要想赢得自由,寻找真正的生命价值,那就只有抛弃科技,回归自然,或者暴力抵抗。

他甚至说,媒体的宣传让人看不到自己真正的动机,个人正常的抵抗方式很难产生影响,暴力抵抗是唯一的方法。

泰德疯狂而机敏,他的宣言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如果恐怖分子,不满人群,都学他这么干,那就危险至极,所以FBI又紧张运作起来,他们挂出了百万悬赏。

可是接下来,他们的邮箱都爆炸了,也没得到个真正有用的线索。

那时候,美国司法部和FBI,无疑都焦头烂额,而此时此刻,泰德的弟弟大卫,也正在与妻子琳达,进行一场关键性谈话。

6

泰德爆炸案,和他发布的宣言,非常轰动,大卫的妻子琳达看过那篇文章。

她在那个夏末突然对丈夫说:“你有没有想过,你哥就是那个人?”

大卫大吃一惊。你从来没见过泰德,为什么会这么想?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4)

琳达说,泰德一直是反技术的,他的信念你母亲多次提过,他符合那些特征。

大卫说,我也是反技术的,但这并不代表我有暴力倾向。

琳达说,你没有,不等于你哥没有。你们是不同的人。我希望你不管可能性多小,都去看看他的文章。

琳达几乎认定了凶手就是泰德,她很恐惧,大卫为了安抚妻子,答应一定去看。结果,他是一个月后才去看的。

泰德是他最爱的哥哥,他不希望泰德就是那个人,他很挣扎。

然而大卫在图书馆看完后,心越来越沉。有一句话尤其让他胆战心惊。

文章里说,现代哲学家不是“冷静的逻辑学家”,而这话泰德曾经用于自己,大卫在泰德之外,从来没有听到别人这样说过。

文章里其实有很多迹象说明,泰德的确像那个人,那时候,大卫苦恼极了。

他父亲因为癌症,已经在1990年自杀,他母亲当时79岁,身体非常虚弱,他担心自己举报后,母亲是否会受得了。

但是几个月后,大卫还是出发了。他最终认为,更多人的需要,大过他和泰德的需要,他在道德上没错。

大卫随后去找了语言学家,兼犯罪分析员詹姆斯·菲茨杰拉德,菲茨杰拉德根据大卫兄弟多年来的信件,认真分析对比了泰德文章的每一个字,最终认为泰德嫌疑很大。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5)

(菲茨杰拉德在泰德的小屋前)

于是1996年4月3日,FBI就采取行动了。

泰德那天坐在房子里,正拿了一把上膛的枪,准备去打点什么,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泰德问了一下,外面的人说是林务局的,为了土地边界而来。

泰德讨厌打扰,他为了快点结束谈话,走了出来。他一出来,就被两个特工抓住了。

特工们随后进屋搜查,吓出了一身冷汗。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6)

(抓捕泰德的联邦特工)

泰德床边的一根绳子,连着一个燃烧装置,一旦泰德觉得危险,他就会点燃房屋,烧毁他所有的日记和证据,拿着枪跑进茫茫森林。

他早就在森林深处,藏好了食物、弹药,及其他必需品。它们足够他跑到加拿大藏起来。

而那场燃烧,肯定会引爆房子里的一颗炸弹,这预示着,如果联邦特工提前暴露意图,一定会被炸飞。

7.

联邦特工在泰德的房子里发现了大量证据,那里面还有不少历史、冶金、化学、人类学书籍。但是泰德的日记用了代码,非常复杂,解码专家们用了好长时间,才把它解开。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7)

被抓住的泰德,并不想狡辩,他甚至要求解雇他的律师,自己辩护。因为律师准备了充分证据,想把他搞成神经错乱。

但是法官拒绝了他的请求。

泰德在那一刻是愤怒的。他知道神经错乱一旦成立,那就意味着他所有的话,都将成为疯话。

这在他眼里,还不如死了。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8)

法庭对泰德的审判,始于1998年1月8日,最终,泰德没有神经错乱,但检方也认为他有偏执型分裂、妄想症状,已经属于精神病患者。

所以1月22日,法庭就与泰德达成了认罪协议,判处他无期徒刑八次,不得假释。

泰德此后就一直关在“落基山脉的恶魔岛”。这期间,他始终与好奇者和仰慕者信来信往,还出版了两本著作。其中一本与一位教授合著,叫《技术奴隶》。

落基山监狱是囚犯们的恐惧,因为那里只能看到天窗,但泰德喜欢这种孤独的环境,他是最自在的一个。

3.16爆炸案揭秘(17年24起爆炸案不留痕迹)(19)

泰德是恶魔之一,但他住过的那个小屋,却成了观光热点。就仿佛历史名人的旧居。

大卫后来分析说,泰德的同理心被强烈的失望感侵蚀了,他对世界的希望,被一个世界末日的景象粉碎。

他透过扭曲的镜头看到这种威胁,然后他的正直感,也开始变得扭曲。

亲情是无限复杂的,大卫没有去见泰德,但他说他永远爱着哥哥。

或许,大卫一面爱着,一面不去探视,是因为爱的是心里的那个,害怕彻底失去。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