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每到中秋的时候,天文学家都告诉我们,每年中秋前后月球都会运行到距离地球最近的地方,因而这个时候从地球上看去,月亮最圆最亮,有道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因而赏月也是人们欢度中秋的一项重要内容。

抬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

初夜时分,一轮明月挂于天际,安详而静谧。面对如此美景,普通人尚且不能不有所感慨,何况文人雅士呢?从古到今,关于明月的诗文,也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早在《诗经》之中就有关于明月的诗歌了,《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作者由明月而想到了美人,进而为之转辗反侧。

在《楚辞》之中,也可以看到屈原对明月的热爱,他曾经把自己的装束形容为:“被明月兮珮宝璐。”当他心情愤懑之时,则是“仰明月而太息兮”!

抬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至于唐诗之中,描写明月的诗句就更是多到不胜枚举了!比如李白的《玉阶怨》,就描写了玉阶赏月的情形:“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面对明月,当然少不了要开怀畅饮,他在《寄王汉阳》中写道:“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骄。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即便是独自一人的时候,李白面对明月也能写出《月下独酌》的名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不过我想李白描写明月的诗歌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那首《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夜明月高悬,面对一轮明月,不禁想到了自己远方的故乡。

抬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

唐代诗人之中,人们往往李杜并称。杜甫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关于明月的诗歌。比如《吹笛》:“吹笛风山秋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揺落,何得愁中却尽生。”与李白相似,他在面对明月之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而在《月夜忆舍弟》中,杜甫更是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关于故乡,杜甫的故乡非常明确,他生在巩义,长在洛阳。因为在唐朝巩义为洛阳所辖,所以杜甫自认为是洛阳人。因而在其诗歌之中经常表达对洛阳的思念,比如那首非常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明确告诉大家,他的故乡就是洛阳。

抬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

而李白呢,他的故乡又在哪里呢?关于李白的身世,扑朔迷离,迄今未有定论。目前江油、安陆等地都宣称自己是李白的故乡。至于其出生地,也有多种说法。李白低头所思的故乡,又是哪里呢?

说到故乡,我却想到了崔颢的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的家乡在哪里呢?我经常对朋友们说,我是一个没有家乡感的人。户口本上的祖籍地,我只去过四次。那个村子里的人都姓李,就我们一家人姓吴,我爷爷逃荒到当地给地主扛长工,最后就住在那里了。虽说在老家的县城里度过了八年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如今那里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亲戚,我没有熟悉的人。而且县城也早已物是人非。

我的出生地在河南新密市岳村镇芦沟村附近的一个煤矿大院里。我虽说生在那里,但却对那个地方没有任何的认同。九岁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了在大院里的六年生活。我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当地人。我们住的地方虽然在新密境内,但是我们却是郑州户口。我们是一群住在乡下的城里人。后来我高中之所以考省实验中学,就是因为我们户口不在新密,新密的高中我们不能考,而郑州市区的高中对我们开放的只有河南省实验中学和郑州一中。近十年来,我只去过一次我的出生地。

抬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

在郑州,我生活了前后有十多年吧。但是如今的郑州城对于我来说,却十分陌生。前些年回去的时候,我还喜欢骑着自行车去转转书店,淘淘旧书摊。如今书店越来越少,旧书摊也难觅踪迹,我甚至也已经没有了自行车。开车走在郑州的道路上,感觉自己与这座城市有很大的隔阂。尤其是走在高架上的时候,更是感觉自己如同一个看客。

洛阳虽说已经生活了八年。中国传统地名的命名,往往是山南水北被命名为阳。洛阳城就因为坐落于洛河北岸而被命名为洛阳。我在洛阳八年,其实是生活在洛阴,一直在洛河南岸,仅有的两次在洛河北岸过夜还是因为肾结石而住院。因为工作的性质,我们很少与洛阳当地人有过多的接触,甚至很少进城。

抬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

洛阳师范学院月明湖眫

所以,我真的已经不清楚我的故乡是哪里了。因而当我在看月亮的时候,没有如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感受,也不会如李中一样“月生江上乡心动”。刚才外出散步,抬头望见云缝中偶尔露出的月光,我所想到的却是《春江花月夜》里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之所以想到这首诗,或许还是历史学的职业病在作祟吧,总是动辄就会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