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包青天》之中的狸猫换太子,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

《包青天之狸猫换太子》根据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改编的(1993版)系列里的一个故事,系第三单元,共7集(总第12-18集)。在这部电视剧中就有出现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之中没有呢!


包青天哪个版本有狸猫换太子(包青天之中的狸猫换太子)(1)


在中国历史之中狸猫换太子最早出现在:

元代佚名作者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简称《抱妆盒》

剧情是这样子:李美人为宋真宗产下一子,心生嫉妒刘皇后于是密令宫女寇承御杀死太子,弃之于金水桥河下。

生死关头,太子身上出现红光紫雾笼罩着他,寇心生不忍,于是与太监陈琳合谋,将太子藏于妆盒内,送给南清宫八大王(厚实传为“八贤王”)收养,后被无子的真宗嗣为太子。

仁宗即位后,太监陈琳说出了真相,于是仁宗与李氏母子相认。同时,为了不伤及先帝颜面,仁宗搁置刘后,改西宫为合德宫,改奉李妃为纯圣皇太后。 [2]

相比后世流传的“狸猫换太子”,没有包拯审理此案,而且陈琳在仁宗即位后说出了真相,结局刘后也没死,而拷打寇承御(后来名字传为“寇珠”),寇承御触柱而死的剧情则是有的。

其次出现在:明代的《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

剧情如下:包拯在外巡游时,于桑林镇遇到流落民间且双目失明的李氏陈诉冤情,她自称是当今圣上的亲生母亲,当年生下仁宗后,被刘妃指使太监郭槐来了个掉包,以刘氏女替换了李氏子。

被替换儿子后,李氏心情苦闷,不小心误杀了女儿,被愤怒的真宗打入冷宫。一直到仁宗即位天下大赦,李氏才逃离冷宫流落民间。

包拯得知后,三审郭槐,查清了此案。仁宗与李氏最终母子相认,李后得以入宫,群臣弹冠相庆。仁宗本打算要令刘后受油熬之刑,但被包公劝止,只“着人将丈二白丝帕绞死”,郭槐则受鼎镬之刑。

与元杂剧《抱妆盒》相比,明代《包公案》版本的狸猫换太子几乎是重新换了个故事,人物、情节都做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刘后、郭槐最终都不得好死,这无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此外,这里仍没有狸猫出没,刘氏是用自己的女儿来替换李氏的儿子的。

包青天哪个版本有狸猫换太子(包青天之中的狸猫换太子)(2)


实际上,明代的《包公案·桑林镇》还有着时事剧的特点,故事中的李宸妃有着孝宗生母纪太后的影子。认母一案共同的悲剧。史书记载,每当孝宗诵读此文时,动辄欷歔流涕,可见内心的悲痛。

那么中国历史之中出现在:宋朝时期-宋朝第四代皇帝:赵祯,简称:仁宗,也是当时的仁宗盛世。

在《历史记》之中记载:宋仁宗既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抚养并成为皇后,赵祯年幼继位刘德妃就成皇太后并垂帘听政。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后来仁宗生母李氏憋屈病重时才被刘太后晋升妃位,李太后病故,刘太后怕仁宗将来知道真相对自己不利、以皇后之礼给予下葬,第二年刘太后逝世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 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宋仁宗极为愤怒,多年来对刘太后的恐惧全部都变成了对刘太后的怨恨。原来正是因为刘娥并非自己生母,才会对自己那么冷淡,才会经常刁难自己。宋仁宗立刻下令,派兵包围刘太后寝宫,包围刘娥娘家。然后派心腹前往李宸妃停灵的奉先寺,来到奉先寺之后,宋仁宗不顾大臣的反对,开棺验尸。当时,刘太后虽然去世,可是朝中大臣多是刘太后故旧,杨淑妃虽然也是后宫长辈,可是在朝中却势单力薄。故此,开棺却意外发现,棺材中的李宸妃面貌如生没有中毒的迹象。宋仁宗撤去兵马下诏嘉奖刘太后的亲眷,燕王受到了惩罚,宋仁宗自己也亲自到刘太后灵前谢罪,焚香哭泣,说:“从今之后,在也没人会冤屈大娘娘了。” 可是,对揭开此事的养母杨淑妃,宋仁宗却没有任何怪罪。从此之后,宋仁宗尊奉杨淑妃为章惠太后,对这位养母事事依从,极为孝顺。李宸妃之死真相被永久掩埋,民间对这位仁宗生母一生悲剧各种怜悯,民间百姓根据这段往事编出各种故事演义。

然后频繁出现在电视据·电影之中。可谓非常有名的历史故事 和历史文化。

对此有何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