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举的行走在传说之中(任林举薰衣草)(1)

这是第三个连晴日。

在英国,一年中透晴的日子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30个,所以这样连续地晴,就会让人感到有一点奢侈,好像把不多的一点儿积蓄集中在这几天挥霍了。如果不是天气而是人类,大概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够这样慷慨吧。在这一点上,全世界的人都拥有着共同的禀赋,吝啬,往好听的方向说,是节俭。但不论如何,这几天于英国人于我,都是比节日还难得的好日子。

对英国人来说,虽然每年的节日也不算多,但那些日子终究会如期而至的,该来时必然要来,像尽义务一样。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不必惊喜,也不必感激。但天什么时候晴或什么时候阴,可不会随人们的意愿而改变,那得老天说了算,只有老天高兴时才能晴,也只有老天非常高兴时才可以连晴,那就注定了英国的晴天比节日来得不易。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自己的老婆在家里给自己做一顿饭,那是正常的,理该如此,自然不必感谢;但如果是别人家的老婆在百忙中为你准备了一顿饭并无图谋,只是因为你需要有人帮助。那么,不管是谁都会觉得那女人真的很伟大,圣母玛利亚一样可爱,岂止要感谢,还要崇敬呢。

对于我来说,这些天就更比节日珍贵了。许多年以来,一直也没有机会和女儿朝夕相处,一起做一些喜欢或不一定喜欢但是需要做的事情。哪怕是为了一些小事儿争论争论,和她一起吵吵嘴、生生气也好。最起码,想看到她的时候一抬眼就能够看到,想听她说话时,召唤一声就会有回应。突然就能够和她在一起,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和她没有阻碍、没有干扰地单独在一起,这岂不是比过节还值得珍惜的事情吗?

女婿浩提议,这么好的阳光,应该开车去农场看薰衣草。于是我们三个人怀着阳光一样的心情,笑逐颜开地上了路。如果时光倒退几十年,倒退回小学时代,为了这样一份好心情,需要写一篇应景作文向老师交差,我想我都会毫无怨言。

为什么要去看薰衣草呢?女婿浩从小在伦敦长大,平日里应该很少到乡下,对于薰衣草大概也是听得多见得少,偶尔想起这个世界级的“大明星”可能也是情系之,心往之,想看个新奇。另外,浩虽然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但并没有像中国的富家子弟一样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他基本上一切都不依赖父母,不但读书刻苦,生活方面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一边在公司工作,一边还要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注册会计师,日子过得忙碌而清苦,很少有时间到处游逛。和女儿从恋爱到结婚这几年时间里,两个人也始终没有一起去看过薰衣草,不知道两个人以前有没有过这方面的约定和计划,但借陪我的机会,也算是做了一件与爱情有关的事情吧。

其实,薰衣草一直就与爱情有关。特别是这几年,通过媒体和网络,全世界到处都在流传着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和与薰衣草有关的美丽传说。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位普罗旺斯少女在采花途中偶遇一位受伤的俊俏青年,少女一见倾心,将青年人留在家中疗伤。痊愈之日,深爱的两人已无法分离。由于家人的反对,女孩准备私奔到开满玫瑰花的爱人的故乡。临行,为检验对方的真心,女孩依照村中老奶奶的方法,将大把的薰衣草抛向男青年,突然间紫色轻烟升起,男青年随之不见,只留下一个隐约而神秘的声音——“其实我就是你想远行的心”。不久,少女也随着轻烟消失,两个人共同融化在爱情之中。从此,普罗旺斯,法国南部一个不起眼儿的小镇便成为薰衣草的故乡,也成了爱情的故乡或代名词。

然而,我所知道的事实是,薰衣草,作为一种传统香料,它的历史远比普罗旺斯和普罗旺斯的爱情更加悠久。这种开有紫蓝色小花的芳香植物又被人们称为灵香草、香草、黄香草,其英文名为Lavender。早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普遍种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

在英国,早在伊莉莎白时代就有“薰衣草代表真爱”的诗意表述。因此,当时的情人们流行着将薰衣草赠送给对方表达爱意。而在这方面,英王室也是作出表率的,据说查理一世在追求NellGwyn时,就曾将一袋干燥的薰衣草,系上金色的缎带,送给心爱的人。

比较而言,法国的薰衣草比英国的薰衣草,香味更浓烈,更具有提神作用;而英国的薰衣草香味较淡,起到的是宁神的作用。这倒有一点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意思。法国的薰衣草在特性上竟然和总体上浪漫、激情的法国人一脉相承;而英国的薰衣草却与英国人一样偏于保守、稳健、优雅、理性。

我们要去的农场在距伦敦并不很远的萨里郡的小镇班斯蒂德,据说这里种植薰衣草的历史已有300年之久。薰衣草正常的收获季节大约应该在七月末八月初的样子,但对于这点我们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去的时候,收获季节已过去一个多月,已经看不到想象中的紫蓝色花海。

这时,田野上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只留下一片平整的麦茬,远远看去仍然显现出一片金黄,而近处采摘过的薰衣草田却显得有一些灰颓,除了少数田垄上仍有一些新生的淡紫色花穗,大部分田垄呈现出令人失望的暗灰色。有的是因为花穗被采摘之后,只留下了那些小灌木的枝叶,有的则是因为还没有采摘的花穗变老变暗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但当我们走进薰衣草田垄时,仍然有阵阵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原来,这薰衣草竟是一种很奇特的植物,并不像一般的花草,青春逝去便芳华尽散。当它们颜色褪去后,便是最成熟的时候,这时会比以往更加芳香浓郁,更加令人沉醉。说来,这也正是人类中某一些人刻意追求的美好境界呢。

薰衣草的灵魂,就是它的香。人们先是沉醉于它的香,然后才喜爱它的色,否则光凭借它的颜色也不至于令人们如此迷恋。但人们的不良习惯就是太依赖眼睛,用眼睛替代一切感官。应该听的,我们要用眼睛去看;应该触摸的,我们要用眼睛去看;应该用鼻子闻的,我们仍然要用眼睛来判断。久而久之,我们除了动用眼球就不再有别的评判能力,不管是什么事物,只要不能够吸引“眼球”,我们就不闻不问,就嗤之以鼻。在这个浮躁跟风的时代里,我们并没有谁认真地想过这件事,但这样下去的结果,遭受损失的正是搞不准真假虚实是非好歹的我们自己。

面对眼前那一大片薰衣草田,身心沉醉于它的芳香之中,遂想起那句薰衣草的花语:等待爱情。一个“等待”便把爱情的本质和美学价值说穿。真正的爱情,往往并不是四处寻找和通过相亲找到的,它要你耐心等待,等待那个机缘的来临;真正的爱情,需要卿卿我我,但却不能在卿卿我我中得到长久的延续,没有等待、没有思念的爱情会如没有阳光照耀的花朵一样日渐枯萎和凋谢;真正的爱情,往往就是在无望的等待中得以永恒,我们所熟知并深受感染的爱情故事,梁祝、孔雀东南飞、魂断蓝桥、廊桥遗梦等等,哪一个不是因为等待和将进入恒久的等待,才得以升华和感人至深的!真正的爱情,原来是如此的忧伤。

据说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有这样的传说:当你和情人分离时,可以藏一小枝薰衣草在情人的书里,当下次相聚时,再看看薰衣草的颜色,闻闻薰衣草的香味,就可以知道情人有多爱你。对于这件事儿,我是这样理解的,按照自然规律,每一对真心相爱的人,都在共同经受着岁月摧折,总有一天会容颜老去,如眼前这一垄垄暗淡无光不再鲜艳的花穗。但所有的真情和真爱,一定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变淡,它应该像老去的薰衣草一样,时间愈久芳香愈浓。

下午的阳光依然强烈,强烈得让人睁不开眼睛。但如此强烈的阳光却仍然不能让我感觉心情开朗,因为我还不能及时从薰衣草以及爱情的主题里抽出思绪。望着那些秋天里的薰衣草,我仿佛望着铺满秋天的爱情,并且深深地意识到,世界上最忧伤的颜色并不是那种如烟如雾如梦的紫色,而是比那紫色更深更暗的深灰,那是等待的颜色,是比地老天荒更让人心疼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