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是生存和繁殖,为了生存和繁殖,有了遗传和变异——用遗传去把我们的优秀去留给下一代,通过变异来赋予下一代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遗传——变异——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生命体的遗传和变异,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自然界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利用充分利用低频的基因突变;另一种是利用整个基因组的重组,创造变异。

以细菌、病毒为代表的微生物,就是利用低频突变的典型代表。大肠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天就繁殖了72代,条件合适的话,一天可以产生272个个体,所以再低频的的基因突变,它要折腾出来点可以刷点存在感的变异,也不是不可能。回顾我们跟“新冠”病毒斗智斗勇的这两年,大家的感触应该会更加深刻。其实,新冠比大肠杆菌对自己狠多了,它的遗传物质是比较不稳定的RNA单链,更容易出岔子,变异也更快。

杂交水稻产量动态图(杂交水稻是怎样炼成的)(1)

稻花

而人类和一些高等生物,则主要利用基因组的重组,让后代有足够新的变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颜控的世界里,发现混血一般都长得更好看。我们育种里有一个专门的词,叫“杂种优势”。但杂种优势是不杂种都会比双亲好呢?其实也不一定,其实是有正有负,主要是变异幅度更大了,所以能选出更突出的了。那为什么感觉一般我们认识的混血都是长得更好的呢?颜值出圈,也是一种选择。

02

育种在做什么

育种就是在这些变异中,选择更满足人类需求的个体和种群,让它尽可能多的产生后代,为我所用。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自私的加速版的自然选择,这个事情,让我们走出了“山顶洞”。

杂交水稻产量动态图(杂交水稻是怎样炼成的)(2)

科研育种秧田

育种通常怎么做?

在神农氏的那个年代,他告诉大家把好的种子留下来,种下去,以前的驯化主要是选择为主;但现在育种家有了新技术,它可以去创造变异,诱变和杂交,都是育种家常用的创造变异的手段。

杂交种的应用,就是始终用杂种优势最强的杂种一代F1代用于大田生产(根据孟德尔遗传,F2就会发生性状分离),这将大幅度提升农作物的产量、抗性等性状。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利用杂交种替代农家种,让玉米的产量提高了1-2倍,这对于挨过饿的那一代育种家极具诱惑力。

03

杂交稻是怎样炼成的

杂交玉米都已经搞成了,杂交水稻也不见得会是件多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袁老师会受到这么高的赞誉?

首先,袁老师证明了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完成了理论突破。

玉米在自然状态下,天然异交率可达95%以上,它的杂种优势很好理解,因为自然选择嘛。但是水稻在自然条件下异交率低于1%,它到底有没有杂种优势?不好说。如果有的话,在自然选择下,为什么杂交种没有成为主流?首先,袁老师是在他的“鹤立鸡群”稻上,发现了3:1的分离比,满足孟德尔遗传的分离比,证明了水稻这种自交授粉作物,也是有杂种优势的。

当然,这里必须得感谢袁老师的母亲从小教他学英文,在我们当时举国跟着苏联老大哥学米丘林、李森科的获得性遗传学时,袁老师可以自己读懂英文版的《孟德尔遗传学》,在“获得性遗传”在田里得不到验证的时候,主动放弃了他“红薯王”的职业生涯。

其次,杂交水稻实现了自交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应用。

玉米的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玉米的雌花在玉米植株的腰上,受精发育后成了我们平时吃的玉米棒子;它的雄花在玉米植株的顶部,就像玉米的头发。想做杂交玉米,在雄花开花前,直接帮玉米头发剃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母本,这种植株上结的棒子自然全部是杂交种,这种我们叫“人工去雄”。但是水稻,水稻是雌雄同花,水稻花非常小,如果用人工去雄的话,即使能产生杂交种,其实也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所以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可能是大航海和登月的区别。

杂交水稻产量动态图(杂交水稻是怎样炼成的)(3)

水稻开花图

杂交稻的实现,最需要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杂交的母本从哪来?

玉米用“剃头”的方式可以实现,那水稻必须得用伤筋动骨的“雄性不育系”才能实现。只有这个水稻本身的雄器官发育不正常,它才能作为一个纯粹的母本,接受外来花粉产生杂交种。所以袁老师就带着他的放大镜和两个学生,满世界找雄性不育株。

第二个问题,不育株怎么产生不育后代?

这个问题是,如果不育株不能实现自我繁殖,那么在不育株被用作母本生产杂交种之后,不育的种子会越来越少,整个流程不可持续,杂交稻只是空中楼阁。解决这个问题,用到了“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鬼才”思路,虽然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个思路是咋想出来的。

简单的理解就是,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它育性分别受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控制,只有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都“不育”的情况下,它才表现出不育;只要细胞质或者细胞核有可育基因,它又表现为可育。并且巧妙地利用了细胞核基因来自双亲、细胞质基因只来源于母本的这个特点,实现了不育系的“一妻二夫”,既能产生雄性不育的“不育系”,又能产生可育后代的杂交种。

杂交水稻产量动态图(杂交水稻是怎样炼成的)(4)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三系配套”示意图邝翡婷

细胞质、细胞核均不育的是不育系;细胞质可育、细胞核不育的我们叫保持系;以不育系系为母本,保持系做父本,重新组核的只有核基因,所以我们能够得到依旧细胞质、细胞核都不育的不育系;用可育的细胞核做恢复系,可以恢复不育系的育性,就能用于生产杂交种了。保持系有可育细胞质、恢复系有可育细胞核,他们都能产生可育后代,那这样的“三系配套”就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这个也是“三系”杂交稻的基本原理。

第三个问题,杂种优势组合。

在《功勋》里其实有提到,日本人比我们早实现“三系配套”,但为什么“杂交水稻”会被算成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呢?我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说到底,它还得是个经济行为,得有足够高的性价比。一方面是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足够强,另一方面是杂交种的制种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袁老师以无私的科学精神和我们的体制优势,通过“全国大协作”的方式来攻克优势组合和制种这两关。

当时袁老师清醒的认识到,只靠他那几个人的小团队,能做的测试实在太有限,所以他通过“全国协作组”,把他的野败种子分发给全国的同行,让全国的水稻专家一起来做,进行海量的测配。在《功勋》里,分种子那一段,点到名的里,出了好几个两院院士,里面领种子的福建谢华安和江西颜龙安,他们配出来的汕优63在杂交稻历史上是个传奇,连续16年全国推广面积第一,单品种推广面积过亿亩,他们也分别收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殊荣。

杂交水稻产量动态图(杂交水稻是怎样炼成的)(5)

杂交稻大田

第四个问题,杂交制种关。

因为把自交的水稻改成了异交,它的制种产量低是正常的,但也是通过全国大协作,很快就通过各种技术办法,让杂交稻的制种产量能够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让杂交稻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杂交水稻炼成记》是袁老师和他的小伙伴们的热血青春,让我们这一代人,告别了饥荒,也让我们这代大部分的人不必为了“有口饭吃“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以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让我们有选择工作的自由,甚至还有时间可以刷剧、打游戏,这就是农业科技的价值。

关于三系杂交稻,就分享到这里。“三系”之后,袁老师又领导了“两系”杂交稻和“第三代”杂交稻的研究,感兴趣的话,我下次再给大家分享。如果大家对于育种或者生物技术,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给我留言,我能hold住的话题,我找机会跟大家分享,作者邝翡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