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拿着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联合国大会上指控伊拉克大肆研发制造化学武器,随后这瓶不为人所知成分的“证据”,便成了美国发动针对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但伊拉克作为世界第四大原油储量国,一时间“都是为了石油”的战争论调甚嚣尘上,那么美国耗费7630亿美元打赢了伊拉克战争,最终掌控了伊拉克石油了吗?又怎么会说中国得到了便宜呢?,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美国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美国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美国耗费7630亿美元打赢了伊拉克战争)

美国以前打伊拉克用了多久

2003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拿着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联合国大会上指控伊拉克大肆研发制造化学武器,随后这瓶不为人所知成分的“证据”,便成了美国发动针对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但伊拉克作为世界第四大原油储量国,一时间“都是为了石油”的战争论调甚嚣尘上,那么美国耗费7630亿美元打赢了伊拉克战争,最终掌控了伊拉克石油了吗?又怎么会说中国得到了便宜呢?

2003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拿着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联合国大会上指控伊拉克大肆研发制造化学武器。

其实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延续。海湾战争中,萨达姆虽然失败,却政权不倒,依然高举反以旗帜,与美国继续周旋,成为美国实施中东地区战略意图的阻力,美国出击伊拉克,就是借反恐之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场战争,从而在中东的核心腹地打下一颗“锲子”,从而拉开美国武力改造中东的序幕。

伊拉克处于中东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核心的两河流域,是新月沃地的东半部,是中东不可忽视的强国。

要知道,自从埃及在上世纪70年代经历四次中东战争的摧残后,基本退出了中东领袖的候选,而后来居上有潜力领导中东伊斯兰世界的便是伊拉克。伊拉克处于中东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核心的两河流域,是新月沃地的东半部(与以色列占据的西半部相对),石油储量又位居世界第四,且经济在萨达姆的强人政治领导下,已成为中东不可忽视的强国。特别是其高举反以反美旗帜,对美国实施其中东战略是个不小的威胁。曾有美国高官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中东石油生产国占了OPEC成员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OPEC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80%。

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收回石油标价权,美国基本上失去了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的主动权,之后前者以石油为武器,引发1973年、1979年和1990年三次世界石油危机,重创欧美工业国家经济。西方国家只能通过国际能源组织和节能技术被动消极地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反制石油输出国组织配额生产机制的手段寥寥无几。所以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希望通过这次“倒萨控伊”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将世界石油供给的主动权重新控制在自己手里。

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但却陷入到狂气持久的游击战中,耗费巨大。

事实上,美国也确实打赢了伊拉克战争,而且是在战争发起后不足1个月的时间里,就基本打残了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其实早从1980年开始,伊拉克经过八年的两伊战争和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消耗,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名号早已成纸糊,所以面对美军现代化新式武器的代差碾压,萨达姆的军队投诚很多,于是伊拉克战争便以美军伤亡262人,耗费230亿美元的代价打完了。

伊拉克内部存在什叶派、逊尼派和 库尔德人三大派系,图为伊拉克民族宗教地缘结构图。

战后,伊拉克在美国的主导下大搞西式民主体制,由于伊拉克内部存在结构性的三大派系矛盾:占据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什叶派、占据阿拉伯高原东段的逊尼派和占据北部山地(主产油区)的库尔德人。其中阿拉伯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 库尔德人占21%。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占总人口的95%,其中什叶派占54%、逊尼派占41%。三派相互制约共同掌权的模式看似很民主,其实对于伊拉克发展而言却是弊大于利,由于三派矛盾重重,相互制衡必然导致内耗剧增,进而延误国家发展规划的推进,国力恢复必然缓慢,这正是美国想要的。

伊拉克占据新月沃地的先天优势,再加上巨大储量的油气资源,只要社会环境趋于稳定,便能迅速恢复国力。

要知道伊拉克占据新月沃地的先天优势,再加上巨大储量的油气资源,只要社会环境趋于稳定,再加上专制体制善于集中资源减少内耗的优势,国力恢复定然迅速,所以这也是伊拉克在经历惨痛的两伊战争和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依然成为不可忽视的中东大国的根源。而美国不可能支持一个统一的伊斯兰世界存在于中东,所以从政体上让伊拉克陷入“停滞”,进而像日本一样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怪圈。

中东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伊拉克是中东地缘中心,必会引来外部势力的渗透。

此外从整个中东的地缘视角来看,中东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往来的交通枢纽,而伊拉克作为中东的地缘中心,必然会引来外部势力的渗透。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中东的逊尼派国家会支持伊拉克逊尼派,而伊朗必然会支持什叶派,再加上与土耳其有着数百年纠葛恩怨的库尔德人,作为中东除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之外的第四大民族,总人口约3000万的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带。于是伊拉克自然就成了伊斯兰世界的地缘冲突中心,想靠分权制衡的西式民主体制获得国力迅速恢复,恐怕难了。

从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战略目的来看,美国在伊拉克驻军有了立足之地,尽管留下一个烂摊子,却部署一个大局。

所以从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战略目的来看,美国在伊拉克驻军有了立足之地,尽管留下一个烂摊子,却部署一个大局,是输是赢也就一目了然。只是美国似乎也丢了伊拉克,虽然“倒萨”大获成功,但“控伊”却远未达到。鉴于伊拉克国内派别占主体的什叶派与伊朗的关系千丝万缕,而美国与伊朗的敌对,终将使伊拉克什叶派对其不爽,同时伊拉克逊尼派原本作为执政派别被老美来下马来,交好只能停留在表面。

美国扶持库尔德武装只是充当自己的“白手套”,打击ISIS和基地组织,而并不可能支持库尔德独立建国。

至于库尔德人,原本美国扶持库尔德武装是充当自己的“白手套”,打击ISIS和基地组织,而库尔德人为了达成独立建国也甘心被其利用,但实际上美国不可能支持库尔德人在土、叙和两伊的交界地带建国,这样会遭到整个阿拉伯世界和土耳其的反美浪潮,所以美国撤军叙利亚战争才没有顾及库尔德人武装正在遭受土耳其镇压,于是库尔德人大呼再次遭到美国背叛。

作为中东第四大民族,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带。

实际上从1923年美国签订《洛桑条约》将库尔德人拆分到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四国,成为任其一国都是少数民族算起,库尔德人已经遭到美国“背叛”七次,每一次被抛弃后都被所在国武力镇压,死伤无数。比如1963年,美国说服库尔德人支持伊拉克新政权,结果伊拉克交好苏联,于是美国便交好伊朗,同时鼓动库尔德人叛乱,致使伊朗与伊拉克合力对付库尔德人,但此时美国却完全撇清与库尔德人的联系,结果库尔德人被萨达姆暴力镇压,甚至动用种族灭绝计划和化武。所以库尔德人对美国的心态可谓复杂。

伊拉克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储备国,图为伊拉克油气资源分布图。

这种背景下,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美国虽然打赢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伊拉克新政权却对美国并不感冒。所以2009年3月中石油与北方工业公司合资组建的"中国绿洲石油公司 "拿下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成为伊拉克战后第一单对外石油合作项目的赢家。同年10月,中石油与英国BP石油的联合体拿下伊拉克最大、世界第六的巨型油田—鲁迈拉油田的开采权,其中中石油占37%的权益。

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油气资源合作项目

中石油不仅一跃成为在伊拉克运营的最大外国石油公司,而且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的全球石油利益格局。很多人突然发现,原来伊拉克的油气资源并没有被西方国际石油公司早早"预定"完毕,伊拉克新政府对其境内油田的开发合作有着相当的自主权。要知道萨达姆时期,伊拉克的油田是全部归属于国有石油公司在开发。

如今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18年,但伊拉克的局势也没有如想象的那样趋于稳定,反而愈发混乱。

如今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18年,虽然早在2003年4月15日美国就结束了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但是直到2011年底才正式结束战争,长达9年的伊拉克战争,让美国付出了4869名美军阵亡、耗费7630亿美元军费的代价打赢了伊拉克战争,但并没有掌控伊拉克,伊拉克的局势也没有如想象的那样趋于稳定,反而愈发混乱,于是ISIS和基地组织来了...。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