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有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他(她)可能会死在路上;要有个孕妇,她的小孩会在路上出生;还要有个屠夫,因为杀生过多想通过朝圣赎罪;要有个七八岁的孩子,和有他(她)的父母;还要有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可能是个小流氓,也可能就是一个青春期敏感害羞的男孩;还要有一个50来岁,成熟稳健的队伍掌舵者。”

冈仁波齐背后的故事(冈仁波齐一部伪纪录片)(1)

这是电影《冈仁波齐》导演张杨过去二十年反反复复进藏之后,为他的这部新片进行的“人设”。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是顺藤摸瓜。

斯朗卓嘎的公公尼玛扎堆正好50多岁,适合当那个朝圣队伍中的“掌舵者”;尼玛扎堆的叔叔杨培已经70多岁,是个天生的“老人”;斯朗卓嘎的姐姐次仁曲珍刚好怀孕6个月;斯朗卓嘎娘家有两个年轻的亲戚,一个是个手部残疾的腼腆小伙,一个是渴望离开家乡闯荡的“小痞子”;除此之外,再加上一个9岁的叫做扎西措姆的小女孩,还有一个家徒四壁的屠夫,这样由8个主要角色构成、外加三个辅助角色(小女孩扎西措姆的父母以及次仁曲珍的丈夫)组成了一个“临时小组”,齐刷刷地走进了张杨电影中的十一人朝圣者队伍。

冈仁波齐背后的故事(冈仁波齐一部伪纪录片)(2)

从最东边的藏南芒康县普拉村出发,沿着国道318西行,途径拉萨,一路到达冈仁波齐,是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其中,仅仅从芒康到拉萨,就有1200公里之遥。

冈仁波齐背后的故事(冈仁波齐一部伪纪录片)(3)

在长达一年的跟踪拍摄中,次仁曲珍的儿子丁孜登达出生了在朝圣路上;途中,他们甚至还遭遇了一场飞来车祸,所幸车毁人没事,坐在车里的丁孜登达依旧活泼可爱;最后,在冈仁波齐神山,老好人杨培在睡梦中去世,化为了白雪岩石中的一缕青烟。

有出生,有灾难,有死亡。电影《冈仁波齐》截取了一种人生片段,但其时间跨度之大,从出生、受难,到死亡,已经远远超越了一部号称的“纪录片”的最大长度。

冈仁波齐背后的故事(冈仁波齐一部伪纪录片)(4)

当然,最动人的还是局中人面对这些人生突发际遇时的情感态度:婴儿出生在路上,他们坦然面对;飞来车祸发生时,他们没有责骂、抱怨和痛哭,选择了打扫战场和人拉背扛;老人死亡时,他们只是默默遵从藏族的天葬仪式,同样没有捶足顿胸的悲号。。。。。。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车祸发生后,十几个人肩拉背扛着大篷车,翻越即将抵达拉萨时最后一个高坡时,大伙儿唱的一首藏谣:

冈仁波齐背后的故事(冈仁波齐一部伪纪录片)(5)

我朝山顶一步一步走

(Iwalk up the hill step by step)

雪往大地一点一点下

(Snowfalls bit by bit onto the ground)

在雪和我相遇的地方

(Theplace where snow and I are to meet)

我念起了我的妈妈

(ThenI think of my mother)

我们都有同样的母亲

(Wehave the same mother)

却有不一样的命运

(Butour fates are so different)

幸运的人成了喇嘛

(Thelucky one became a Lama)

我的命途多舛 去了远方

(Myunlucky fate took me to lands afar)

很难说,电影《冈仁波齐》是一部“伪纪录片”、“剧情片”,还是一部什么样的别的类型片。但是,不动声色的纪录,内敛叙述中巨大的情感张力,以及一部故事片中必须有的“突转、发现”等全部元素,张杨做到了。

冈仁波齐背后的故事(冈仁波齐一部伪纪录片)(6)

截止7月9日,《冈仁波齐》的票房累计已经超过了8000多万元人民币。作为一部“伪纪录片”,它可能刷新过亿的票房新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