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 乡村振兴看南粤”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废弃矿山变人工湖(撂荒山地废成宝)(1)

改造后的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孙唯

通讯员 黄少江

6月30日是“广东扶贫济困日”。近年来,广东在扶贫方面又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农办主办的“脱贫攻坚在行动 乡村振兴看南粤”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未来5天,本报记者将深入走访梅州、河源、韶关、清远等地的乡村和农户,采访当地脱贫攻坚的新成效。

荒山野地变废为宝 光伏发电环保增收

经过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和河东镇交界处的山头,有一大片“黑云”,在绿色的山头间显得十分壮观。“这是目前广东省装机容量最大、扶贫资金规模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截至6月23日,项目总发电量达1828万度,产生收益1773万元。” 五华县惠农新能源公司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负责人邓炼中说。

据广东电网驻五华县横陂镇西湖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王素文介绍,原先这座山头是荒地,很难种植庄稼,但是其地势较高、日照时间长且稳定,发展光伏发电非常合适。虽是荒山,但真要开发起来,并不容易。“许多村民刚开始不理解,担心会不会有辐射、会不会改变当地地貌,效益好不好等等。”王素文说。为了让群众了解,光伏发电是安全的、环保的、没有辐射危害的,公司的大楼就建在光伏发电板中间。就这样,在扶贫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个困难被克服。作为政企合作的示范项目,2017年,五华县政府和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4350万元,组成五华县惠农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其中县政府占股45%,南方电网占股55%。项目于2017年3月27日动工,6月25日成功并网,并成功争取到国家的最大补偿,让扶贫户享受更大利益。据五华县扶贫局副局长黄仅鹏介绍,项目建成以来,电站租用村民的土地,每年支付村民租金,租金为300元/年/亩,租金每5年递增10%,租期为25年。此外,还解决当地一些贫困人口就业。

观念转变助力扶贫 美丽乡村带动致富

在五华县西湖村,路边有一些绿色垃圾桶。这些东西在常人眼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在扶贫工作人员来之前,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模式,垃圾随意丢弃,甚至丢在小河里,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大堆垃圾发酵腐败,甚至带来健康隐患。据村支部书记李新明介绍,扶贫工作队到来后,村里成立了环卫队,布置了几百个垃圾桶,环境一点点发生了改变。“西湖村的帮扶从做好环境卫生开始。”王素文说。从随地乱扔垃圾到村民会主动捡垃圾扔进垃圾桶,看似很简单的举动,改变的却是整村人的观念。王素文说,观念转变了,脱贫也就更有动力,据了解,目前,西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00人中,已有184人达到脱贫标准。

在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古寨种玊上围前的广场上,一队大妈正在跳着广场舞。村民罗玉君表示,这一带之前全是臭水和淤泥,现在美多了,“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幸福指数提高了”。据丰顺县汤南镇镇长罗锦涛介绍,种玊上围始建于清顺治九年,迄今已经有340年历史。可多年来,在古寨北平门外,都是一个个的粪坑。“这几年,我们修路、保护生态,整治了280个粪坑,改成了小广场。帮助古寨里养猪的农户实现转业就业,保护古寨文物古迹。”罗锦涛说,未来,古寨还将继续发展旅游业,开发民宿等新项目,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前提下,带动村民致富。据了解,2016年核定相对贫困户156户531人,2016、2017两年累计达到脱贫标准131户415人。

据相关资料介绍,截至2018年4月底,梅州累计筹集扶贫资金31.43亿元,全市共投入使用24.38亿元。全市帮扶户项目共330501个,村项目共6591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833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