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一场家喻户晓的天下第一宴这个事件真假不说,但上了教课书,对国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天下鸿门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下鸿门宴(也说鸿门宴)

天下鸿门宴

鸿门宴----一场家喻户晓的天下第一宴。这个事件真假不说,但上了教课书,对国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最普遍的观点和看法,当时项羽兵力40万,刘邦兵力才10万,大家对鸿门宴上项羽最后没杀刘邦,往往觉得匪夷所思,好像觉得项羽当时要杀了刘邦,天下一下就到手了,教课书上标准答案也是这意思。特别看到范增精心布置着每一个杀招,项羽竟让刘邦逃了,很多人进而捶胸顿足,说项羽“妇人之仁”、有勇无谋等等!

那么项羽鸿门宴上为什么没有杀掉刘邦呢?从故事情节的表面上看:一、刘邦善于装孙子,一句话叫做光棍不吃眼前亏。二、项羽耳根子软,刘邦一装孙子,项羽果然上当。三、项羽很反感范增高高在上的举动。四、樊哙的出现,项羽一见樊哙,立刻喜欢上了,这算是英雄相惜。五、刘邦和张良周密的谋划..

那么鸿门宴上的项羽政治表现怎样呢?应该说是很完美的。而且从根本上看,鸿门宴并不是项羽和刘邦后面二人成功失败的转折点。鸿门宴后,刘邦作出了巨大的让步,至少表面上依然十分服从项羽的领导,并全力支持项羽西进。项羽一路扬威的进入了秦都咸阳,而后,大封了天下,项羽想得到的政治资本和势力,可以说都得到了。

因此,当时无论从道义上说,还是从实力上看,项羽只要有一点点Z治意识,鸿门宴上都不可能贸然杀掉刘邦。

一个重要起因是怀王召集宋义、项羽、刘邦开会,议定兵分两路,怀王与宋义、刘邦约定,谁先入关中,就可以在关中称王。后来的项羽取代宋义这事不说,但兵临函谷关时,联军发现刘邦先入关中。从道义上来说刘邦应该是王了。从第二方面来讲,项羽统领的40万军队,其实是联军,和当年六国攻秦一样,各怀鬼胎。项羽虽然最强大(本部也只是十几万),可以赢其中任何一家,但并没有绝对的实力,能够以一敌多。我们往往就知道刘邦和项羽,其实当时全国并不是除了项羽就是刘邦,敢和项羽叫板的,还有田荣、陈馀、彭越等几路诸侯。刘邦入关,军队却退回到了霸上,刘邦没有据守咸阳。道义上来说,刘邦按潜规则已主动把王默许给了项羽,就这样好好的你就把他杀了?

如果真像大家想的杀了刘邦和刘邦集团开打,一方面只会削弱自身实力,进而更压不住蠢蠢欲动的各路诸侯;另一方面刘邦毕竟灭秦有功,执意消灭他,诸侯们就会有所猜忌,如果六国诸侯合纵,将会更加危险。

对项羽来说,灭刘邦并不是他当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客观形势也不允许。他考虑的核心问题,如何确保最多的诸侯认他这个盟主,这才是一切的根基。这样来看,鸿门宴其实是一场协商关中地区统治权的政治会谈,项羽通过此次会谈进一步对外确立了他霸主的身份,而刘邦则通过服软获得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总体来说,鸿门宴对他俩而言,应该是一场双赢的外交谈判。

当然,里面看点很多,包括项伯这样重要的人物,能连夜跑到刘邦向张良报信说项羽第二天就要攻打刘邦集团,这很可能是项羽集团故意安排他去的,目的是在会谈前给刘邦集团造成强大的压力。刘邦集团要是跑了,形势上对项羽更为有利。要是不跑,项羽在会谈时也能增加心理上的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