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

2008年5月12日下午,身为教师的范美忠正在高一某班上课。

当他正侃侃而谈解读《红楼梦》的时候,教室突然摇晃了起来。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

具有地震经验的范美忠,反应过来后,安抚学生,称这只是小地震,不要慌。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

然而,范美忠话音还未落下,整栋楼就开始剧烈地摇晃!

范美忠立马推翻了自己刚才的想法,他心中大惊:这是大地震!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4)

与此同时,范美忠立马冲出教室,往楼下逃的时候,他还不慎摔了一跤……

因为教室就在足球场旁边,当范美忠跑到操场后,他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是全校第一个跑到操场上的。

事后,范美忠将自己独自逃命的事情,以及这次地震的感受,写成长文发布到了网上。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5)

范美忠在文章中说:“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这篇文章引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声,范美忠也因此被冠上“范跑跑”的名号。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6)

2008年时,范美忠在凤凰卫视与嘉宾展开了一场辩论。

当嘉宾质问范美忠,为什么不喊学生一声的时候。

范美忠说他认为,教师没有这种职业道德规范。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7)

2016年时,范美忠再度接受采访。

他称,假如现在重新回到2008年的地震现场,他不会跑。

范美忠说:“我坐在教室里动都不会动,当然也不会喊生跑,待着呗。”

而他不会跑的原因,竟然是他认为当时的教室是安全的,没有危险,因为屋顶是木质结构的,震不垮,所以不需要跑……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8)

当年范美忠以一敌万,在采访中理直气壮地“舌战群儒”,不认为自己的言行有错。

如今,身为北大才子的他,辞职在家做饭带孩子,平日里开讲座研读庄子,9岁的女儿也从学校退学。

15年的时光匆匆而逝,倘若范美忠当时没有丢下学生,或许,他也不会陷入如此尴尬境遇,进退两难……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9)

01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造就他的古怪性格

1977年,范美忠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

他自小家境贫寒,父母和祖辈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

范美忠是家里最年幼的孩子,他前面还有四个兄长。

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么多,范美忠的父亲却没有挑起家庭的重担。

在范美忠的幼年记忆里,父亲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0)

别人家的父亲是一家人的顶梁柱,每日下地做农活,累到大汗淋漓才回家。

而范美忠回忆里父亲的背影,几乎永远是坐在牌桌上。

别说养家糊口了,连自己的孩子们,父亲都有些不管不顾。

曾经有一次,打牌成瘾的父亲,几乎到了疯魔的地步,坐在牌桌上五天五夜都没有下来。

他赢了钱,会拿来继续打牌。

而当他输了钱,就会从家里拿钱去赌,甚至连卖猪的钱也不放过。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1)

家中的一切全是由母亲一人操持,范美忠的母亲每日围着一亩三分地,和家里的灶台忙碌。

她要养活的不只是自己和五个孩子,还有范美忠父亲这个“无底洞”。

单单一个女人的力量,就想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自然是不够。

靠着种地得来的微薄收入,仅仅只能让范美忠一家人勉强生存。

范美忠永远无法忘记,他初二的那一年,家里整整三个月没有吃过有腥味。

所有的菜只有咸涩的盐巴味,那种味道他一生难忘。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2)

02 寒门出贵子,考上北大的他光宗耀祖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何况家里还有范美忠父亲这个“拖后腿”的存在。

范美忠的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两人还会扭打在一起,而哥哥们全都在一旁不敢出声。

年幼的范美忠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形成了有些阴郁和执拗的性格。

哥哥们早就习惯了在父亲的拳头下逆来顺受,范美忠却是那个唯一敢反抗父亲“强权”的人。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3)

每当父亲拿钱去打牌时,范美忠都会试图制止父亲。

尽管每一次,他的“多管闲事”都会迎来父亲的拳脚相加。

但是下一次,范美忠还是会选择站出来制止。

尽管家中没有任何人声援他,范美忠依旧敢正面反抗父亲。

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独自面对父亲的过程中,范美忠对于人性和现实,产生了自己的理解。

父亲责任感的缺失,也隐隐在范美忠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4)

对家庭的失望,并没有影响范美忠的学业成绩,他反而更加发愤图强。

十几岁时,范美忠就认为自己完成了人格的独立,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要重蹈覆辙,把自己的一辈子困在黄土地里。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范美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隆昌二中读书时,一直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范美忠并非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范美忠的知识面极广,在搬离素有“才子”之称。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5)

尽管家境十分贫寒,但是范美忠却非常争气。

范美忠不仅是小山村里,极少数考上大学的,他考上的还是北京大学!

作为最后一批公费大学生,光耀门楣的范美忠,成为了家乡的名人。

1992年,范美忠踏进了北京大学的大门,成为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名学生。

但是考上北京大学的喜悦,瞬间被北京大学给浇灭了。

来到这所高等学府后,范美忠原本的三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6)

03 北大毕业却去中学教书,他的选择无人能理解

北京大学里人才济济,同学里有不少人有着各种冠军头衔,有人开过美术个人展,有人开过音乐专场演出。

宿舍里的同学,人家看的是西方英文原版书,听的是国外摇滚乐。

无论是谈论起历史还是哲学,所有人几乎都能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这让原本在高中表现十分拔尖,内心有些自傲的范美忠,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高中时,他是独一无二的凤头。

可是到了北京大学,他连鸡尾巴都够不上。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7)

增长见识最便宜的办法,就是读书。

范美忠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从中外历史,看到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书。

这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十分推崇自由。

然而,范美忠身在崇尚学术自由的北大,读着推崇自由的书籍,

思想表面上看起来十分自由,实际上却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封闭。

他写了一篇文章,把北大的教授们怒批了一通。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8)

范美忠的特立独行,在外人看来,是十分古怪的。

因为没有人明白他为什么反叛,也没有人能懂,他反叛的意义何在。

但范美忠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

范美忠的性格其实十分适合关起门来,一门心思做学术研究。

但是范美忠在认真思考后,认为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他认为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是各地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的。

他想要改变应试教育,改变教育制度,改变那些寒窗苦读只为了一场考试的学生。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19)

就这样,范美忠在大学毕业后,前往自贡市一所中学教书。

因为他毕业于北大,校长对他寄予厚望,直接破格将他安排到了高三毕业班。

范美忠一上岗,就践行起了自己改变应试教育的道路。

他上课时不断地批判应试教育,批判学生手中的教材,各种推崇西方文化。

他不讲书本知识,跟学生谈叶芝、李泽厚、伯格曼,谈他喜欢的内容。

许多学生反应,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范美忠也毫不在乎,继续我行我素。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0)

时间一长,许多学生和家长提出抗议,但范美忠依旧一意孤行,还说对那些建议他注意教学方法的人“不屑一顾”。

自视甚高的范美忠,可以说是几乎到了“唯我独尊”的地步。

他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最终,“屡教不改”的范美忠被学校给开除了。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1)

04 一篇文章,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之后,范美忠不断在循环这个过程。

进入学校执教,在课堂上不教知识,自顾自地把课堂当做自己演讲的舞台。

被家长和学生抗议,学校停课,给他换岗位后,他继续我行我素,最后学校不堪忍受,将他开除。

靠着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范美忠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都担任过教师。

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后,2005年,范美忠来到了成都光亚中学任职。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2)

得益于校长的赏识,范美忠的教学方式非但没有受到抨击,反而还备受欣赏。

这主要是因为,光亚中学为私立性质,这里的学生并不需要走高考这条路。

高中后,这里的学生都是要出国镀金的。

范美忠在光亚中学简直如鱼得水,他一呆就是三年。

2008年5月12日,当第一波震感袭来时,范美忠正在教室里上课。

他看着微微晃动的教室,当场愣住了。

晃动停止后,有过地震经验的范美忠放下心来,他告诉学生:“不要慌,地震,没事儿!”

话音还未落下,整栋楼就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

范美忠反应过来,这是大地震!

他立即地冲了出去,往楼下跑的时候,范美忠甚至还摔了一跤。

最后,范美忠独自一人跑到了操场。

这时候他发现,自己居然是全校第一个到达操场的。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3)

之后,全校师生们陆陆续续来到操场,而范美忠班级的学生还没出来。

等见到学生后,范美忠还反问学生:“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们则是表示,范美忠突然逃跑之后,没有地震经验的学生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全都愣在了原地。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4)

等学生们反应过来后,范美忠早就跑没影儿了。

教学楼剧烈摇晃着,学生们也不敢轻易逃跑,只能想办法自救,全都躲在桌子下。

等到地震平息了,班里的学生才出来。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5)

05 被批判之后,仍旧理直气壮的“范跑跑”

这些事全被范美忠写在了长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中,发布到了网上。

原本范美忠不顾学生,独自逃跑的事情,并未受到指责。

但范美忠将整件事自述了一遍,发布到了网上。

范美忠可能也是没想到,他的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瞬间就引发了全网舆论沸腾。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6)

范美忠的做法和他文中的许多言论,迅速引来了网友们的谴责。

范美忠也被冠上了“范跑跑”的名号。

在5.12大地震中,许多教师竭尽全力,甚至不惜用自己生命来保护学生。

而独自逃跑的范美忠,则成了教师队伍里的“逆行者”。

范美忠从一个特立独行的教师,变成了人人唾骂的“网红”。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7)

范美忠最引人抨击的,并不是他的行为,而是他事后的言论。

号称连老娘都不会救的范美忠,说出的许多话,都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2008年6月7日,范美忠在凤凰卫视公开回应质疑,并与嘉宾展开了一场辩论。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8)

不论是在这场辩论中,还是之后的采访,范美忠认为自己做的事对的。

他认为,别人都是在对他进行道德绑架。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29)

并且在采访里,范美忠依旧表示,自己不会不顾生命安全去救学生。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0)

硬要说范美忠的行为有错,不合理也不合法。

遇到危险时,第一反应就跑,这是人的本能。

范美忠的行为并没有错,他令民众不齿的,主要是他事后理直气壮的态度和言论。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1)

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版本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规范》中第三条“热爱学生”里,教育部加入了“保护学生安全”一文。

自此,国家从职业道德层面,规范了教师“保护学生安全”的条例。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2)

06 范美忠的现状,寻找心灵的和谐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跑跑”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范美忠本人的生活还在继续。

2015年,范美忠从光亚中学离职,和妻子一起开办了一所家庭学校。

他的孩子们就在这所家庭学校上学,范美忠准备等孩子大了,就将孩子送往国外留学。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3)

2016年,一位当年曾激烈抨击范美忠的记者,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向范美忠道歉。

一时之间,网上刮起了“向范跑跑道歉”的舆论旋风。

2018年,范美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后悔当初的行为。

倘若再来一次,他依旧会选择那么做。

范美忠后来也说过,他不会逃跑,因为学校的屋顶是木质结构,不会塌。

如今的范跑跑开始研究起了《庄子》,他全身心沉浸在《庄子》的世界,不时还会开办一些课堂活动。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4)

时隔多年,范美忠早已放下了那段往事。

对于教书育人,范美忠是个拥有一腔热血的理想主义者。

对于道德层面,他或许并不完美,但他的选择也并非不可理解。

逃跑是人类的本能。

只不过,在当时的状况下,全国人民都在为汶川地震痛心,为地震中的每一个义举而感动的时候。

在网上洋洋洒洒写下长文,称连亲娘都被不救的范美忠,横空出世,就这么直直地撞到了枪口上……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5)

范美忠行为所体现的,是人性的弱点。

但他的行为值得宣扬吗?或许并不。

范美忠逃跑行为的对与错,时至今日,也没能讨论出个最终结果。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6)

许多人都说,网络上发表意见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么,在文章的最后,不妨试想一下。

倘若当日是你站在那个讲台上,当整个教室都在剧烈摇晃的时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7)

只能说,不要高估人性,也不要低估人性!

毕竟,许多为救学生而牺牲的教师,假如他们在生前接受一场采访,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他们内心或许也不能确定,在危机来临的那一刻,自己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然而在现实中,当命悬一线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

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英文(倘若那天没有丢下学生)(38)

#发现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