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以前,我和爸妈住在典型的单位大院里,这种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认识有回爸妈去吃喜酒,我又忘了拿钥匙和手机,就坐在大院门口的长椅上等当时大妈们正唾沫横飞地讨论着我们家楼下的一位姐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自己开心就好管他那么多?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自己开心就好管他那么多(管他怎么看过你自己的)

自己开心就好管他那么多

在工作以前,我和爸妈住在典型的单位大院里,这种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认识。有回爸妈去吃喜酒,我又忘了拿钥匙和手机,就坐在大院门口的长椅上等。当时大妈们正唾沫横飞地讨论着我们家楼下的一位姐姐。

那姐姐在我眼里一直是很酷的存在:高考数学不及格,总分居然还不错;大学期间倒追讲师,最后居然得手;在Intel工作了三年,忽然觉得人生不该这么无聊,把讲师老公撇下,自己去欧洲留了学……好吧,有点扯远了,还是回到大妈们的谈话内容吧。

这姐姐晚上穿着短裤和长T恤出去买东西。她十分健壮,虽然穿了抹胸但走起路来前面还是特别波涛汹涌,加上穿的是长T恤,所以乍看上去就跟没穿裤子似的。于是大妈们就热火朝天地议论开了——

“哎哟喂,这去了外国留学就是不一样,回来变得这么开放!”

“出来连个裤子都不穿,也不怕别人看见,这让她老公怎么想!”

“就是!你们看见没,胸罩都没戴,作风多不好!”

我在旁边听得肉好疼,人家戴不戴Bra,关你们什么事……

就是有人闲得令人发指,他们不关心自家大情小况,却对别人的私事——大至选学校、选对象、选工作这种人生决策,小到内裤是三角的还是平角的,中午吃的是牛肉面还是蛋炒饭这种鸡毛蒜皮——关心得要死。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可三人成虎、流言可畏,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很难。稍微脆弱一点的,陌生人和无关者随便指指点点都会让他们不安乐。

就像我娘,双十一首次自己用淘宝账号买了个4.8L的炖砂锅,本来挺开心的,带着几个大妈上来欣赏她的杰作排骨汤。其中一个大妈说,4.8L太小了吧,大点的骨头都装不下,巴拉巴拉;另一个大妈说,这个牌子不好,我们家洗衣机就是他家的,老坏,巴拉巴拉;第三个大妈说,还不如买个高压锅,功能多得多,巴拉巴拉。

她们轮番上阵把我娘给整郁闷了,那天晚上含了两片安眠药都没睡着。四点起来摇醒我老爹说:“要不咱还是把炖砂锅退了吧?”

我爹不耐烦:“用都用过了,怎么退?”然后转身想接着睡,结果没两秒钟又被我娘摇醒,她怯怯地问:“就说有质量问题?”

我爹终于爆炸了:“自己觉得用着好就行了,管她们怎么说!”

看吧,被熟人说两句尚且如此,那么对上“永远正确”的权威和“永远爱你”的亲人,又会怎样呢?

我总记得为什么高中一年级物理成绩那么差,是因为有回去问老师题目,老师说我人笨反应慢。自此心生怨念,变得不愿意上物理课。演变到后来,干脆用物理课的时间写其他作业,成绩自然越来越差。本来指望高二文理分班能换个老师,结果很失望。于是跟最好的哥们儿抱怨,结果他说了句我永生难忘的话:你交学费来是上课的,又不是来让她夸你的。她觉得你笨,那又能怎样?

老师,只是权威的显化形象之一。当我们渐渐长大,还会遇到导师、领导还有专家。他们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结论看似很有力量,所以更容易去影响别人。但想想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再想想现在居高不下的房价,他们的答案也很难全对吧?

话说回来,就算他们全对了又怎样?就算我们在走弯路,在做傻事,在犯大错,但关于生活的经验,不是随便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书上的箴言就能真正获得的。成长必须经过亲身实践,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就算走到后来真的后悔了,也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能因此学会承担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依赖别人的看法。这太重要了,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

而有人说亲情是种绑架,一点也没错。一个人能抗拒他人的嘲讽,却很难抵挡至亲的眼泪。他们总是打着“爱”的旗号,来干涉别人的决定,总是以“你如果不按照我说的做,就是伤了我的心”做武器,来威逼配偶和子女缴械。

我隔间背后的男生烟头就是在父母的苦口婆心之下,跟女友领了证。组里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受不了这个女生夸张奢侈的生活习惯,几度想要分手,却总是被家人劝得回心转意。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人们都说劝和不劝分,但我觉得,不合适就分手吧,千万别拖着。今天的妇人之仁,明天的灭顶之灾。

可烟头不想再挣扎,他向家里人认输了。他说,每次分手,老妈都会从外地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过来,老泪纵横。烟头看不过去,也觉得自己很不孝,心想顺着老人意思也不会死。关上灯,谁都一样罢。就这样,他成了家。

真希望他阴差阳错生活得幸福,不过这很难。这种刚开始就疲惫了的感情是很难渐入佳境的,出现问题只是迟早的事。烟头的父母就这样扼杀掉儿子幸福的选择权——以“我们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很有可能把他逼成一个负心人。

还有个同事,一直被催着买房,因为乡下的父母认为没有房子的人生是不靠谱的人生。不堪其扰下,他终于买了,在房价的最高点,然后负债累累。从此我们每次旅游叫他,他的答案都很统一:“没钱”。

如果这就是他要的生活,那没问题,请随意。然而这不是,他像所有的年轻男孩一样,向往自由。以前他总说,工作两年辞职到香港去玩一阵,再去澳洲Work and Travel。可惜这一切,都不再可能实现了。

父母的价值观不能说是错误的。他们看重固定资产,是因为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福利和保障,安全感只有自给自足。但这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要被这样的设置胁迫。自然,家人不站在自己这边,不认同自己的做法,会让人压力山大。要解决这样的分歧,可能要花上极大的心血,还可能会招来不孝之名,然而这就是我们需要坚定态度和强大内心的原因。

说到强大内心、独立人格,大概又有一大群人羡慕西方。其实,他们只是没有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大家所处的体制不一样。他们是获得了更多的活出自我的机会,但这不过是社会既定的福利,与他们的精神是否高大上无关。如果他们真的从小生活在中国,受到这样集体文化无意识的浸润,几十年之后,他们还能够无所顾忌地走自己的路吗?

又扯远了……我只是想说,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而且古今中外都通用,那就是: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生命太短暂,经不起片刻等待,所以自己的想法最值得被认真对待。陌生人无关轻重,熟人无关痛痒,朋友无关宏旨,亲人也不能陪你到最终。既然所有人除了自己,都不会陪伴着自己走到最后,那么他们的意见也就只能被参考,不能被信奉。

--二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