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各位看官,一准好奇,这位特工是谁?小编今天先卖个关子,等会咱在揭谜底。

好,今天多余的话,咱也不多说了,直接进入正题。

首先是老规矩,来个背景,说一说这位特工咋会判死刑,然后再来聊一聊这位特工都做了那些事。

背景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地还是有些乱,毕竟刚刚解放,蒋介石败退小弯弯的时候,他也不安分,走的时候不仅拉走国库里头的黄金白银,还把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特务,撒的遍地都是。

面对这种局面,乱肯定是有的。当然了这种乱,对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争的中国老百姓,不算啥,既然是特务,拉出来或者找出来就成了。

但这中间的难度还是有的,给您说个数据您就明白了。

当时国民党潜伏和派遣过来的各种反动骨干就有六十多万,而各种反革命分子同样也有六十多万。

这个数据可不小啊,您不把他们揪出来,安生日子中总会有捣蛋的,这可不成。

所以在1950年十月份的时候,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

要求各级党委全面执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对已被逮捕和尚未逮捕的反革命分子,应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经过审慎的研究,按照罪恶的轻重,分别加以处理。按照中央指示精神,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对开展更大规模的镇反斗争作了具体部署。

由此,全国上下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那么南京市这块,在1951年一月份开展了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工作。并且告诉这些登记人员,当时的政策: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原则。

所以啊,这头一天登记的人员就有一千五百多个,转脸五天过去了,登记的人员就有四千两百多个了。

当然了登记的有,但因为各种问题有所疑虑的人员,没有去登记的也有。

您比方说,今天咱说的这个主角——鲍君甫,他也是这些有疑虑中的一员。

本来他的身份,在解放之前是当过国民党感化院和反省院院长的。

感化院和反省院是干啥的?那都是关押共产党员的集中营,不是啥好地方。

所以当时因为鲍君甫这个身份,他又没有主动登记,坦白交代自己的经历,所以当时南京市公安局就把他给批捕了,最后移交给了法院进行审理。

其实说道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感觉,就光这个身份,能做啥好事,不然国民党也不会用他不是?所以判刑也会加重一点的。

那么就在这个时候,鲍君甫就说出了自己的一部分经历,说在大革命时期为党做出过贡献的,并且告诉审查人员,陈赓同志是可以作证的。

后来因为顾顺章的叛变,他和陈赓被一块关押在了南京市白下区羊皮巷的首都特别刑事法庭看守所里。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2)

接到这个变化的信息之后,当时作为南京市法院第一任院长鞠华,就很重视,毕竟对于我党有贡献的人员,不论怎么谨慎都是不过分的。

所以当时鞠华为了验证鲍君甫的话,专门写了信函发给了陈赓进行验证。

1951年七月份的时候,这个信函一连发了两次。

但是,在1951年的四月份,陈赓就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到了六月份这又兼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进入了朝鲜半岛和美军作战去了。

所以这两封信函,辗转了多地,最后由中央军委,转给了陈赓。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回信的时候,这已经是1951年的十一月二十四号了。

当时回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南京市人民法院鞠院长:

10月29日(5l)刑字5237号公函接悉:关于鲍君甫(又名杨登流)之供词是否属实一事,据我所知,鲍确系1927年起即与我党发生关系,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联系, 在此期间对党贡献颇大。我被捕时曾在南京宪兵司令部与他同狱,此时表面上还好,以后任伪中央感化院院长, 据说表现不好,其他详情不知…… 仍以注意、管制为好, 特此函复。

陈赓 11月24日

在这封信函中,肯定了鲍君甫的历史贡献,这也成为了法院量刑的一个依据。

接下来咱就来看看鲍君甫在当时都做了那些事情。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3)

鲍君甫还有两个名字,叫杨登瀛,刘君珊,1893年的时候出生在广东珠海前山。

打小他就去了日本进行留学,最后是在早稻田大学毕业的,这段经历足足耗费了他十年的经历。

所以这十年的时间,让他对日本很了解,您要说他是一个日本通,这都不过分,包括当时日本的政界,经济,甚至是民俗都十分的了解。

转脸毕业之后的1919年,鲍君甫就回到了上海,这个时候的中国革命思潮涌动。

当时鲍君甫因为在日本留学的原因,所以就在上海一家日商洋行担任了一个高级职员,同时会用日文给日本的一些通讯社写一些稿子,赚取一些酬劳。

咋说呢?鲍君甫这人的交际能力那是相当不错的,在随后的一些日子里头,他不仅和日本人建立了人脉联系,还和上海的帮会,甚至是租界的巡捕房也有建立了一定的关系网。

那么到了1924年的时候,鲍君甫就加入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

后来在五卅运动中,他认识了同样是国民党的同乡杨剑虹,俩人的关系还不错,而且因为都喜欢音乐所有经常在一块玩,还一块参加演出。

再往后,鲍君甫就加入了国民党左派的活动中去了,而杨剑虹则转身投靠了国民党右派,成为了陈立夫的亲信。

那么因为杨剑虹的原因,所以鲍君甫也就认识了陈立夫。

而到了1962年的时候,一位朋友登门造访了鲍君甫,目的是想让鲍君甫教授一个人日语。

而这个人叫陈养山,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建国后陈养山还做过司法部副部长。

当时对于这个朋友的要求当时鲍君甫同意了,所以陈养山就住进了鲍君甫的家里开始学习日语。因为经常在一起的原因,再加上两个人的想法都差不多,也就成为了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鲍君甫也就知道了陈养山的身份,而鲍君甫对于共产党的事情很有好感,所以当时也表示了愿意为共产党做事的意思,这也为后面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转脸这就到了1928年,这个点上,蒋介石已经成为了国民党革命家的总司令和军委会主席,可谓大权在握。

蒋介石的枪口就准备对准自己的政敌了,所以当时陈立夫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成了一个党务调查科,这个名字大家伙听着陌生,其实就是后来的中统,这可是和军统对等的一个特务机构。

那么当时陈立夫成立这个特务机构的时候,当然是任用自己的亲信了,而杨剑虹那是陈立夫的铁杆亲信,所以杨剑虹就成为了采访股总干事。

而陈立夫把这个特务机构的架构给弄起来了,这还的运作,所以他要在全国各地再建立起分部。

当时武汉,上海,开封这都属于重点区域,而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这地方更是重中之重,可陈立夫手上也没几个人,最后就把目光落到了鲍君甫的身上,为此陈立夫还考察了一番,最终就让鲍君甫做了上海调查员。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4)

当然了陈立夫这任命下来了,这还得看鲍君甫的想法如何,这事就落到了杨剑虹的头上了。

这么上下一沟通,鲍君甫就有点犹豫不决,毕竟他要是和杨剑虹的思想一致的话,也不会一个加入了国民党右派,另一个加入左派的。

所以鲍君甫就和好朋友陈养山说起了这事,顺道让陈养山征求一下共产党的意见。

这事最终就报给了周总理,这肯定是一个好事,毕竟可以在国民党内部建立起一条内线,这机会可不容易,那得抓住了。

所以就派遣了陈赓下来和鲍君甫进行了谈话,这个时间是1928年的五月份,陈赓和陈养山一块在黄浦江畔和鲍君甫进行了会面。

这次会面结束之后,周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央特科和鲍君甫之间建立关系,并最终确定了鲍君甫的身份党外特工。

身份确定以后,因为鲍君甫这个公开身份的特殊性,当时中央特科每个月,由陈赓送四百元的经费,作为他和国民党特交往的费用。

当然了,为了方便鲍君甫经常要陪着陈立夫这些头头们的活动需求,中央特科还给鲍君甫搭配了一部小汽车。

而且为了安全期间,还让陈养山从鲍君甫的家里搬了出来,让连德生做起了鲍君甫的保镖。

这还不算,还给鲍君甫安排了一个专职秘书——安娥。

当然这些都是硬件上的,作为功劳的软件也不能落下,所以当时为了保证鲍君甫有成绩出来。

陈赓将一些个宣传品,还没有印发的公开刊物以及一些个秘密性质不怎么强的文件,提前发给鲍君甫,让他拿去作为资本。

当然了,这还不够,捎带脚的弄一些个假的地址机关送给鲍君甫,让他带着人过去查获等等。

在这些功劳面前,鲍君甫得到了上级的进一步信任,那么在这个档口上,又发生了一件事,把鲍君甫引入中统的杨剑虹,在1928年,因为贪污畏罪自杀了。

这一下子上海的特务机构就悬空了,所以蒋介石亲自下笔任命了鲍君甫成为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驻沪特派员。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5)

在国民党这里特派员这个身份可不低啊,他是主持国民党特务组织一个地区活动,甚至可以直接处理很多事情的职务。

所以当时这个特务机构在上海的事务,算是全部落到了鲍君甫的手上了。

咋说呢?鲍君甫能坐到这个位置上,和之前不断破获有着直接的联系。

那么上海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地点,中统一些个大头头,会经常性的来上海,陈立夫就不用说了,主任张道藩也经常来。

这一来二去的,陈立夫,张道藩和鲍君甫的关系是更上一层楼,就算是出了什么事,这二位都会将鲍君甫给保护起来。

以至于这个特务机构的人员头头换了一波又一波的,甚至于徐恩增上台,对于鲍君甫依然是信任有加。

您瞅瞅这关系网铺开之后,在上海或明或暗的一些个机关,都知道鲍君甫这个人,那可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也是从这条线上,很多共产党员打入了国民党内部,您比方说钱壮飞,胡底,李克农等等。

那么接下来,咱说几件事,大家伙看看鲍君甫都做了那些工作。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6)

首先每天晚上,鲍君甫回来之后,就会白天接触到的很多情报,送到秘书安娥这里。

安娥经过阅读辨认之后,感觉有价值的,都会记录下来。

当然这是日常,当遇到共产党员因为告密,或者不小心泄露了行踪,他都会出手相救,遇到了叛徒需要惩戒,也会配合中央特科对叛徒进行处罚。

不说别的,1929年八月二十四号的时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的彭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兼军事部长杨殷、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及江苏省委军委干部邢士贞、张际春等等,这些人在上海一个地方开会。

咱别的不说,光看看这些职务,您就知道了这些人对共产党的重要性。

结果就走漏了消息,被巡捕房一帮人开着铁甲车过来就给抓捕了。

这么秘密的会议,敌人全副武装连铁甲车都开过来,没跑一准队伍内部出现了叛徒。

当时共产党手上没有太多的线索,最后陈赓找到了鲍君甫,让他把这件事的原原委委都打听一下。

最后才搞明白,一个叫白鑫的家伙叛变了。这个白鑫之所以叛变,是因为他的一个亲戚,因为叛变了革命,被人发现,报给了澎湃,澎湃批准枪毙。

就因为这事,白鑫就恨上了澎湃,这才把会议的地址给了敌人。

当时事情发生之后,还对澎湃进行了武装营救,但很可惜的是,当时按照提供的时间点,进行埋伏转移澎湃的车辆,结果没等到,原因是对方提前了转移时间。

这次营救没有成功,后来澎湃这些人就牺牲了。

那么对于白鑫这个叛徒的惩罚,当然是不能放过了,当时鲍君甫提供了情报。

这个白鑫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么的恶劣,走街上也怕被人给毙了,所以就一直躲在两个地方,没有万不得已的原因打死都不出来。

而国民党不仅给了白鑫一大笔钱,还派了一大堆人保护他的安全。这也就算了,白鑫感觉他这辈子就不能在中国呆下去了,就想着法的出国避难,当时国民党也同意了。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7)

最后鲍君甫打听清楚了,白鑫将在1929年十一月的十一号出逃。

那没得说了,平时白鑫藏着不出来,这次出逃,那一准是行动的最佳时机,所以当时陈赓接到消息之后,就在这家伙的后门口盯着。

您就看哇,白鑫首先将自己的一些个瓶瓶罐罐的家产往一辆汽车上搬运,等到搬运好了之后,白鑫这才被一大堆人前呼后拥的给推了出来,准备上另一辆小车离开。

好时机啊,特科人员这就出现了白鑫的眼跟前,把这个白鑫吓得连滚带爬地跑啊!

这个家伙一边跑,还一边的开枪还击,这胆子可够肥的,当然不管他怎么的垂死挣扎,最后还是被击毙在了前门。

这弄的,从后门想溜,结果跑到前门给毙了。

收拾这些叛徒也不是一个两个的。

这还有一个叫黄第洪的人。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8)

这人本来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生,在黄埔学习期间这思想表现不错,后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后来,在国民党的各种宣传和施压下,他对革命前途产生了悲观的情绪,想加入到国民党,为了给自己弄个大好前程,他直接就给蒋介石写了信。

当时为了让蒋介石重视起自己,彰显一下自己的价值,还明确的表示,自己在上海就一直在周总理的手底下工作,而且和周总理的交往那是相当密切。

这通表白之后,黄第洪要求直接面见蒋介石,他对其他人信不过。

您可以想象得到,蒋介石的高兴程度,所以把徐恩增叫了过来,把事情的原委和信件都交给了徐恩增,要求徐恩增尽快的按照信件上的办法和地点接头。

徐恩增对于鲍君甫那是相当信任的,于是这活转手就交给了鲍君甫。

接到消息的鲍君甫,立马就把这个情报交给了陈赓,陈赓把事情汇报给了周总理。

您都不知道,在接到这份情报之前,周总理还和黄第洪联系过的,联系的内容,就是让周总理安排他在上海的工作。

毫无疑问,黄第洪要周总理安排工作,估计是想要为抓捕周总理做的提前安排。

事情都已经明朗了,所以在历史上我们就看到了,鲍君甫带着皮包,拿着约定的暗号——《申报》就去了接头地点。

您都不知道这个黄第洪狡猾的厉害,愣是放了鲍君甫两次鸽子,这才露了面。

等到黄第洪确定鲍君甫的中统身份之后,这黄第洪就想给蒋介石送上一份大礼。

这就利用之前要求周总理安排他工作的借口,让周总理和他见面。

不用说了,周总理给他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在约见的地点将这个黄第洪给击毙了。

这后来鲍君甫还营救了不少共产党人员,您比方说任弼时和光向应等等。

到了1931年四月份的时候,顾顺章叛变了,当时陈赓亲自统通知了鲍君甫赶快转移,但当时鲍君甫认为自己有很多关系,足够应付这场变故。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9)

于是鲍君甫身边的保镖和秘书都转移了,他留了下来,结果鲍君甫就被捕了。

鲍君甫在监狱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事情一个字都没有透露出来,在关押了六年后,加上之前关系的斡旋,他在1937年被释放出来。

之后他就完全脱离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也和中国共产党失去了联系。

后来国民党就安排鲍君甫在南京中央感化院当股长,后来升级成为院长,兼着反省院院长的职务,一直到了南京解放。

当国民党纷纷逃离去了小弯弯,鲍君甫感觉自己压根就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共产党的事,于是就留了下来,没有走。

之后就出现了文章之前发生的事。

那么经过陈赓的解释之后,南京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鲍君甫无重大罪恶,而且功大于过,管制一年,当场予以释放。

在当年的十一月份,已经是司法部副部长的陈养山,再次给予鲍君甫证明,管制处分被撤销。

后来基于鲍君甫的生活问题,由南京市公安局每个月发给鲍君甫生活费一百元,第二年又增加了五十元。

1956年三月份的时候,陈养山转成去了一趟南京,见到了鲍君甫,并要求他去北京,在北京他见到了当年的老同事,和被自己营救过的同志,陈赓,安娥,李克农等人。

因为牙齿不好,顺道在北京的协和医院暗转了一副假牙,在北京停留了两个星期后就回家了。

特工是间谍吗?(中共特工史上第一个双重间谍)(10)

1969年的冬天,鲍君甫病逝在北京,临终前他对自己的子女说:

“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也不是什么内奸,我到底算一个什么人,自己也说不清,但周总理是知道我的……”

后来周恩来知道鲍君甫的事情,就指示过有关部门好好的安排一下家属,如果有困难一定给予解决。

1976年周总理在弥留之际,还想着那些个给共产党提供过帮助的人,列出了一份名单,告诉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

“这些在我们党最危难时期帮助 过我们的人,千万不要忘记了……”

这份清单里头就有鲍君甫的名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