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浪漫至死是什么样的?

敢于在火山下跳舞,在岩浆石上煎蛋,在硫酸湖中划皮艇。

他们爱得疯狂又炙热。

他们的爱情,别人无法靠近,更不敢靠近。

就是这对火山学爱人,莫里斯卡蒂娅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

男莫里斯,女卡蒂娅

他们被称为“火山跑者”、“流浪艺人”,二十年来,专门研究世界各地的活火山。

哪里有火山爆发,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别人是跟着机票出发,他们跟着地球的律动出发。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

《火山挚恋》,一部今年全球票房最高的纪录片。

更是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

影片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莫里斯和卡蒂娅亲自拍摄,是两人耗时花费了20余年时间,爬了上百座火山才有了这些“浪漫且震撼”的影像资料。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

豆瓣评分高达9.0。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

1、什么样的人会爱上火山呢?

大概是两个“火爆”的人吧。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5)

卡蒂娅因为个性突出,早早就被父母送到了一个专治叛逆女孩的学校。

长大后,虽然表面温和,实则内心依然不喜拘束。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6)

在同学们都在世界各地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她说服父母带她去了意大利的一座火山看岩浆迸裂,这也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火山爆发。

当脑海中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中见过的“星空”成为现实,卡蒂娅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火山。

但每座火山都有它的脾气和个性。

卡蒂娅懂得欣赏它们这种与生俱来的火爆脾气。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7)

莫里斯呢?

他遇上自己“初恋”的时间更早一点。

在他7岁的时候,他对意大利的斯特龙博利火山「一见钟情」。

从小他就对这种远古时期的东西很感兴趣,比如恐龙,比如三叶虫(距今已有5.6亿年),再比如活火山。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8)

直到19岁的时候,再一次见到斯特龙博利火山的莫里斯才真正看懂火山的真面目。

高高的山峰,孤独而高傲的耸立,远离在人群之外。

两人相识于1966年

有人说他们在斯特拉斯堡大学的长椅上相遇的,有人说他们是在知名火山学家哈罗恩·卡捷耶夫的电影中认识的,还有人说他们是在一间咖啡馆中相亲结缘的。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9)

具体是怎么认识的,没人知道。

可能是还没来及采访他们的爱情故事吧。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是因为深爱着自己的「火山初恋」才擦出了火花。

擦出了一种比火山还要更加“天崩地裂”的爱情。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0)

莫里斯说,两个火山学家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时常爆发。

如果只看这一幕,你很难想象,此刻这个温柔似水,眼带笑意看着自己爱人的卡蒂娅居然会喜欢火山这种吃人的怪物。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1)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

对火山的喜欢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战争年代,残垣断壁就是他们的住所。

在看不到希望的那个环境里,同样没有安全感的两人,索性就投身于大自然之中。

他们整日与火山为伴,找到了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一根救命稻草。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2)

比起人,他们更懂得火山的脾气与秉性,孤独与傲慢。

就如电影开头所讲的,这个世界里有一股大火,大火里住着一对爱人。

只要有任何关于火山的风吹草动,他们一点就爆。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3)

就连婚后度蜜月,两人都是选择的圣托里尼上的火山岛。

从那个时候开始,卡蒂娅和莫里斯就决定了终生与火山为伴,不生孩子。

“从现在起,人生只会有火山”。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4)

2、每一座火山,都是独一无二的。

火山学是一门观察学,想要看的清楚,就必须靠的近一点。

近到何种程度?

可以清楚的看到岩浆和地块纹理,就是这么近。

零距离的热爱,面对面的观察。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5)

在观察埃博纳火山和斯特龙博利火山的时候,他们经常“穿着长裤上山,穿着短裤下山”

屁股后面时常还要贴着两块厚厚的棉布,以免被火山的高温烫到屁股。

这不是为了搞笑才拍出来的特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6)

为了解决温饱,他们也会在岩浆还没有完全固化的石头上煎鸡蛋吃。

通常莫里斯要比卡蒂娅做的好吃一点。

这个煎蛋速度,明显比我们家用的燃气灶要快很多。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7)

像受伤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莫里斯右脚踝着的皮肤被140度的火山泥烫伤,以至于最后像洋葱一样脱落。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8)

为了更近距离观察火山喷射出来的岩浆,他们特意制作了一套专业隔热服。

带着大大的,和钢板一样坚固的帽子,像两个外星人一样,双双漫步在岩浆之下。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19)

打闹,嬉戏,工作。

奔跑在火山脚下,肆意大笑。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0)

两人时常就是这样的距离,往前再多走一步,就可以迈入岩浆来一个面对面的拥吻了。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1)

在他们眼中,这些都不过是成为火山学家必然要经过的高温洗礼而已。

卡蒂娅喜「静」,她主要负责给火山拍照,将动态的场景定格;

莫里斯喜「动」,他就负责用相机录制一帧帧的珍贵画面。

最后两人累积了几百个小时的影像资料,以及几千余张照片,才凑成了这部影片。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2)

但莫里斯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位导演。

他说:自己是“被逼得拍片,好继续流浪”。

然而在他们的相机下,火山显得壮阔又华丽,浪漫又残忍。

浪漫的是人,残忍的是山。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3)

因为无论莫里斯和卡蒂娅对火山投入多少的心血,火山回报他们的总是一些毁灭性的伤害。

这就是火山的性格。

“每座火山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深入火山才能了解它”。

莫里斯在采访时说道。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4)

所以在20年的时间里,卡蒂娅探索了170座火山,莫里斯探索了150座火山。

他们将火山分为了红火山灰火山两种类型。

一种性格温和,一种杀人无形。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5)

1973年,他们在扎伊尔的火山脚下住了两个星期,日夜不休的监测火山的变化。

明知一不留神就会命丧当场,但最终好奇还是战胜了恐惧,选择留下。

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红火山是不杀人的,还很友善。

因为在火山爆发的时候,红色的岩浆会像河流一样流进山谷,最终流入大海里。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6)

岩浆的走向,是可以经过计算的。

有时他们会走在还没有完全凝固的红色岩浆上面,用身体去感受岩浆的温度。

踩上去软软的,正如红火山的个性一样,温顺,友善。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7)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8)

而灰火山则不太友好。

它不会因为人们对它的景仰就对此网开一面。

在当时,世界上只有350位火山学者,研究这种爆发性活火山的只有50位左右。

夫妻学者,只有他们两人。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29)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了强大的海啸,造成了36417人死亡。

52年后,它衍生出来的子火山在印度尼西亚也开始爆发。

这是一个靠近灰火山绝好的机会。

他们怎么会放弃呢?

最后两人只带了一张帐篷就上岛了,就为了亲眼监测灰火山的杀伤力有多大。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0)

火山口每几分钟就会喷发出红色的火山弹,晚上的时候,他们就轮流守在帐篷前,以确保在火山弹砸下来之前能够及时将帐篷转移。

灰火山甚至可以在数秒内将40公里以外的地方夷为平地。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1)

这简直就是在地狱门口溜达,随时都有可能被拉入地狱之中。

但比起过漫长无趣的人生,他们更愿意过这种精彩而短暂的一生。

莫里斯的梦想是在坐在独木舟上,顺着红色的岩浆中漂流15公里。

不过最终莫里斯也没有实现它。

但他满足了自己另一个同样恐怖的愿望,为此还受到了妻子的责骂。

那就是在硫酸池中划船。

印度尼西亚有全世界最大的硫酸池,莫里斯和另一位地质学者买了一个二手的橡皮艇,在硫酸池中漂泊了3个多小时。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2)

卡蒂娅就站在山顶上,遥望着他们在池中逆风前行。

这大概就是平庸之人无法理解的爱情。

我可能不会陪着你一起疯狂,但我绝不会阻止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始于火山,终于火山。

在火山爆发之前,它就好像是一个在地狱中沉睡的恶魔。

不知道触发到什么机制,恶魔之眼就会一点点的睁开,然后逆流成河。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3)

火山就是这样,先毁灭,再创造,以此循环。

但代价是以生命为基底。

1985年10月7日,在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很多火山学者都预测了这里将会发生火山爆发,并且在报告中明确指出100%会发生泥石流,对周遭的一些城镇将会有毁灭性的伤害。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4)

卡蒂娅和莫里斯也联合了多位学者一起呼吁政府,需要立即建立防御系统和撤离计划。

但因成本太高而被拒绝了。

不出意外,一个月后,火山爆发,泥石流在深夜吞噬了整个村庄。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5)

官方数据统计,死亡人数高达2.3万人。

在救援过程中,救援者们找到不少散落的四肢,但都没有办法拼凑在一起,将他们完整的还给他们的家人。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6)

在杀人火山面前,所有的求生技能都为0。

卡蒂娅认为,这是一场人为的事故。

在18、19世纪,人们是因为缺乏信息而丧命。

到了20世纪,这场本应该可以逃过的自然灾害却因对专家的不够信任,开支太大而让很多的家庭支离破碎。

这一刻,突然就理解了莫里斯说的话了。

“我难以理解人类,虽没有刻意躲避人类,但是我相信住在火山上,远离人类,才能爱上人类。”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7)

专业技术报告对于不懂火山的人来讲,就是一堆天文数字。

所以莫里斯和卡蒂娅决定用影片代替文字,用最直观的方式拍下受害者以及带来的毁坏程度。

这样更有教育意义。

之后的几年时间,夫妻两人开始寻找更恐怖,更致命的火山。

他们堵上自己的性命,拍下了很多独一无二的瞬间。

为了人类,必须前行。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8)

不过,有赢就有输。

火山的愤怒是不能够百分百精准预测的。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39)

1991年6月3日,沉睡了200年的云仙山开始逐渐苏醒。

他们第一时间到达了最佳观测点。

虽然装备已经明显升级了不少,但在大自然面前,这些东西反而显得太自不量力了。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0)

下午四点左右,天空下起了雨,风向也发生了变化,大雾挡住了观测角度,导致不远处的卡蒂娅和莫里斯不能及时发现火山云的变化。

紧接着就是一名摄影师落荒而逃的场景。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1)

火山云袭来,吞噬了周围所有的一切。

包括莫里斯和卡蒂娅两人。

这张照片,也成为了两人最后的合影。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2)

红色和黄色是他们最常穿的颜色,就像是他们的人生一样,注定就是世界的焦点。

根据地上的痕迹显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就陪伴在彼此的身旁。

这就是莫里斯、卡蒂娅和火山之间的爱情故事。

一种颤抖的、致命的、耀眼的浪漫。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3)

这样的一个结局,也是卡蒂娅和莫里斯早就预料到的。

死在火山下,是他们为人类做出的选择。

那些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资料守护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火山幸存者。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4)

整部影片从开始到结尾都没有采用什么华丽的词藻,直接在视觉效果上给观众最强烈最醒目的冲击。

每一个画面都是在警醒世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简直不堪一击。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5)

与其整日面对人性的丑陋,不如与山海为伴。

人的一生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一起一件浪漫至死的事情,本身就是世间最浪漫的事情。

火山喷发 考古挖掘(两个用生命追逐火山的科学家)(46)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李Dai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