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许昌,就会想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纷争时代。东汉末代天子,汉献帝刘协刚从董卓余党控制的长安,逃回了东都洛阳。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1)

许昌护城河 尼玛次仁摄影

然而,此时的洛阳,两百里之内不见炊烟,洛阳城内一片瓦砾,皇宫建筑付之一炬。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2)

就在这个时候,占据兖州的曹操,主动赶来接驾,将落魄的汉献帝迎入自己的老巢许昌。至此,许昌迎来了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成了东汉名义上的全国性的都城。

现在看来,汉魏时期,是许昌作为全国明星城市的唯一一次机会,东汉末年成为都城,曹丕称帝后,虽然定都洛阳,但仍然将许昌作为魏国五都之一。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3)

许昌护城河(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不过,另一个历史大乱世南北朝时期,很快就赶来。许昌曾经恢弘的宫殿,繁荣的街巷,车如流水马如龙,都因乱世兵燹,毁于一旦。许昌从此,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世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帝王们,早已忘记了这座汉魏故都。

“隐士鼻祖”,当年尧帝想禅让于他,但他没有答应

许昌一词,出现在曹丕称帝后。在此之前,最早这里叫“许”,其名称的由来跟一位尧帝时期的名士许由有关。 这位许由,堪称“隐士鼻祖”。他不像后世的诸葛亮一样,高卧隆中待明主,而是一位毫无杂念的真正的隐士。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4)

许由像

相传,尧帝遍访贤士,想要禅让天下,找了很久才相中了这位世外高人许由。他曾多次向许由请教,并决定将帝位传给他,但许由坚决不接受,逃至登封的箕山山脚下务农。

尧帝于是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许由仍然不接受,还又往西遁逃四五百里,来到一条名叫颍水的河畔,以清水洗耳以明志,并率领部落在此处隐居,随之这里就被称为“许”。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5)

许昌护城河(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为什么许由要拒绝尧帝拱手相让的天下呢?我们的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有说是许由从根本上反对尧帝通过“人治”治理天下,他主张“天和”,也就是无为。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6)

许昌护城河(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不过,许由在世的时候,老子的道家学说还没出现,庄子这样理解,颇有点“托古讽今”的意味。

几十年后编纂的《吕氏春秋》里,则又记载着许由的一段寓言:鹤鹩在树林中筑巢,树木再多,自己也只不过占据一棵树枝;鼹鼠到河里喝水,河水再多,自己也只不过喝饱肚皮。

这则寓言已经告诉了世人,许由拒绝当天下共主,是通晓生命的本性,不想为外物所累。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7)

唐尧时期名士许由隐居的箕山南侧山洞,世称许由洞

许由死后葬于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故后人称箕山为许由山。直到现在,许姓后人,还会来箕山祭拜先祖。

许由是许昌这块富饶沃土的开拓者,是许地文明的播种人,是许昌冠“许”之称的本源,同时也是天下许姓的始祖。

西周分封的许国国君,是姜子牙的后代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8)

神垕古镇(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不过到现在,许昌姓“许”的人并不多,只有一处非常集中,那就是许昌市建安区邓庄乡的桑树许村。据说,该村90%的村民都姓许。

这个桑树许村,与许由的关系还不大,而是跟许昌建城史上另一位重要的人物许文叔,关系密切。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9)

许文叔画像

西周建立之初,周朝第二位天子周成王, 将许地分封给许文叔,让其成为了一方小诸侯。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10)

神垕古镇(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当时西周分封诸侯,大多都是侯、伯一级,而这位许文叔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最末等爵位)的周代诸侯国。

按照当时的礼制,许国国君爵位太低,他能建造的城池也就小得可怜,防御能力很弱。并且许国的管辖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30公里左右,包括今许昌市建安区、鄢陵县西南及漯河市临颍县北。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11)

神垕古镇(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这样一个小诸侯国肯定是没法跟春秋五霸相提并论,与周边二等诸侯国郑国、卫国、鲁国和宋国,也有不小差距。这也为许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受尽欺负,三次大灭国,数度迁国”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或许很多人认为许文叔,一定是许由的后人,其实不然。周朝天子所封的许国,虽然地方小,但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有说是处于“中原之中”的冲要之地。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12)

文峰塔(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姜姓后裔姜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举为四岳。后禹接舜帝位,封伯夷到了吕地。于是,这一支姜姓,便以吕为氏。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13)

文峰塔(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因此,这位许文叔,有记载与姜子牙有同姓同氏的亲缘关系,史书上也有称许文叔为“姜文叔”、“吕文叔”。

或许在许国建立的很长时期,这里的许多百姓都以“姜”为姓。只不过,在大国夹缝生存的许国,被郑国攻破了国都许城,许城国君和百姓迁徙各处。

好多许城后人,心系许城,寻求复国,于是多改为“许”姓,他们被称为许姓正宗。如今,河南许昌桑树许庄村的村民,依然在守护着村内的许氏始祖许文叔之墓。

每年清明时节,全国各地很多许氏后人,都会来到这里,寻根祭祖,祭拜先贤许文叔。

关于许姓的历史来源与现状(许昌的许字大有来头)(14)

文峰塔(尼玛次仁摄影作品)

相比之下,许昌之“昌”的来历就简单得多。曹丕篡汉登基后,认为"汉亡于许,魏业基昌于许",因此将其改称为许昌。

许昌一度称为颍川郡,之后更是长期被改称为“许州”,直到民国时期才又称为许昌,并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