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林诗词人编辑整理缩写公开发布:

东昌府区,聊城之名始见于《左传》:“聊、摄二城,齐之西鄙也”。秦代始建县,名聊城,属东郡。山东鲁西的东昌府聊城市。

东昌一词起于封号,《东昌府志》中载,西汉宣帝刘洵封清河王刚之子成于聊城,为东昌者见侯,简称东昌侯。以东昌为地名。始于元代,1276年5月,元世祖忽必烈改革全国行政设置,改州为路,原博州遂易名东昌路。

自古东昌府区傍水而生,因水而兴盛而闻名古今中外,水域足足占去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黄河在境内蜿蜒百余里,徒骇河、马颊河等多条河流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从市区纵穿而过。

东昌府区历史悠久,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江北一都会”。

东昌府区是山东省聊城市辖区,位于山东省西部,东依东阿县、茌平区,南接阳谷县,西连冠县、莘县,北靠临清。全区总面积945平方千米。2021年末,东昌府区常住人口106.1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69.04%。

截至2021年10月,东昌府区辖10个街道、13个镇,另辖1个服务中心,区人民政府驻柳园街道。

2020年,东昌府区生产总值完成470亿元、同比增长3%。

东昌府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平均气温13.3度,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无霜期201天以上。

风景名胜文化

东昌府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光岳楼、山陕会馆、宋代铁塔、海源阁、傅斯年陈列馆、范筑先纪念馆和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不胜枚举。风景如画的东昌湖,环抱古城。

光岳楼

岳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古城中央。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聊城在此时为东昌府治。明朝初年,平山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为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东昌土城改建为砖城,并在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

所以初名“余木楼”,后因地而名“东昌楼”。其中尤其以清康熙皇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这些至为珍贵。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聊城舍利塔(聊城市东昌府区铁塔石函内银棺舍利)(1)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双街南首,建于清乾隆八年(1734年),原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

山陕会馆是一座庙宇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体,坐西面东,南北阔44米,东西深75米,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看楼、碑亭、大殿、春秋阁等,共计160余间。

聊城铁塔

聊城铁塔位于聊城市东关古运河河畔,原护国隆兴寺内东南角。塔始建年代无文字记载,据推测,当在南宋或辽金。1973年,政府拨款重修。施工期间,在五层塔身和基座发现石函,石函外陈歹有铜菩萨、瓷瓶、宋元古钱多枚。

函内有小型银棺,内有僧人骨灰及舍利子。石函外侧有石刻铭文,说明原有的铁塔在明代永乐年间倒塌,天顺年间由东昌府僧纲司都、纲性深及隆兴寺住持祖崇僧德宁募捐重修。

塔为生铁铸造13层,高约15.8米。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佛教浮雕孔雀、麒麟、龙凤及乐舞人物等各类图饰。塔四面有门窗、斗拱、瓦拢、房檐等,只供观瞻,不能攀登。1977年,铁塔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昌古城

东昌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

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东昌府在明、清时期曾为古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而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而乾隆皇帝御笔题名的天下第一楼——光岳楼,是康乾盛世康熙帝四次驾临、乾隆帝九次驻跸的地方。

,